数字化时代纸质媒介的生存研究

2014-08-18 21:14杨赟
艺术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五感审美体验维度

摘 要:数字媒介的出现对纸质媒介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纸质媒介已不再具有垄断地位。有人断言纸质媒介将走向终结。然而笔者认为,纸质媒介在数字化时代并不会走向终结,而将与数字媒介平行发展。笔者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是因为,一方面纸质媒介具有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在现实世界中,纸质媒介从“五感”所分别带给我们的审美体验,是数字媒介所无法取代的优势,纸媒也将从维度上进行生存转向;另一方面,纸质媒介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传承性,使其拥有独一无二的欣赏价值和不可超越性。因此,纸质媒介在数字化时代将会继续存在并转向以欣赏为主,阅读为辅的“概念书”的形式存在。

关键词:数字媒介;纸质媒介;五感;维度;审美体验

1 纸质媒介的优势

在数字化时代,纸质媒介面临着数字媒介所带来的巨大挑战。纸质媒介将被数字媒介所取代,的确是一个现实问题。我们仍然要顺应时代及市场的发展,但是否纸质媒介将会被数字媒介所取代,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完全令人信服的证据,而只能说它取代了一部分。以笔者观点看,纸质媒介与数字媒介在数字化时代,将会平行发展,并非是谁取代谁,而只不过是多了一种媒体形式。数字媒介作为传播媒介的特征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动态化、高效、人机互动等。纸质媒介较之的确不具备这些优点。然而,正是这种优势的缺乏, 使它具备了数字媒介所不具备的长处。纸质媒介的优势一方面在于它的真实存在性,由于它具有真实物理世界实存性,因此具有一定的“可触”、“可嗅”、“可视”、“可听”、“可感”性;另一方面,我们生活中的文件、资料,虽然可以以数字媒介进行保存,但假如是文件签署,仍然需要以纸质的形式来完成。因此,以资料的留存方式而言,主要还是由纸质媒介来传承的。

纸质媒介较数字媒介而言确实携带不易,容易被风化。但是,信息的传播并非是简单意义上的大批量保存和高速移动。从文化的延续性而言,纸质媒介从传承的角度来看,是一种文化现象。当一本书使用了手感较好的纸张,并且厚度和重量同时被设计得当,这样一种信息载体比起数字化的存储卡而言,在表现方式上显然更能带给人舒适感,以及良好的使用感和满足感。以“视”、“听”、“嗅”、“触”、“味”五感角度分析读书爱好者常有所感的“翻书阅香”,手触摸到舒适的纸张所带来的一种心灵的享受,墨香使人徜徉于美妙的书的世界。人的视感和触感与书的纸页的视感和质感,两者所产生的心理感应,带给人一种归属感。这种感应不是单单的一种视觉感所能产生的。读书和赏书的喜好,不单单是人的外在生活,而已经形成了一种品性,体现着人的生命价值;读书也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艺术的存在方式。数字媒介固然发展很快,也存在自身的诸多优越性,但若是让以读书、赏书为快乐的人,放弃纸质的书籍,而从网络、电子书中得到他在纸质媒介中得到的快乐,则几乎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纸质媒介对于信息的传达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

2 数字化时代纸质媒介的生存转向

由于纸质媒介独特的物理特性及真实存在感决定了它的生存必要性,但受数字媒介的强烈冲击,其生存也必然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并从维度上进行生存转向。

(1)维度的拓展。纸媒是二维属性,二维是在平面之上,除了单一上下、左右的平面属性,还可以在二维的基础上创造出多平面的传达方式。例如,层叠、折叠、转折等平面组合的方式。层叠是一种多平面的二维立体化表现,微妙的阴影形成由上而下的层次关系,质感突出了信息的清晰度。犹如纸雕,纸质媒介的雕刻也就是信息的雕刻;折叠是一种多平面的二维丰富化表现,各种巧妙的折叠展现出设计的别出心裁的创意,在信息吸收过程中增添了无限趣味。转折是基于纸最基本属性的一种思维方式表现,一张纸一定具有正反两个平面,只要将其稍稍做些扭曲转折,就会增加其维度属性,由单一的平面跳向了多平面。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从维度上进行拓展,如日本艺术家Yusuke Oono运用360度激光切割技术设计的圣诞书,这一本书就是一个3D场景,一个故事,令观者叹为观止。因此,纸媒在维度上进行的拓展,是数字媒介所无法比拟的。

(2)“概念书”的兴起。“概念书”是一种在传统书籍之上,另外以像金属、塑料、布匹等特殊材料创作的作品,是一种新形态的书籍艺术形式。它包含了书籍的理性编辑构架和造型构架,是书的传达形态上概念的创新。“概念书”根植于内容却在表现形式上另辟蹊径,以“五感”,即:“视”、“听”、“嗅”、“触”、“味”的角度,强化观者对“概念书”的视觉体验。首先,从视觉角度来讲,“概念书”对观者有强大的吸引力,一方面观者被其新奇形式所吸引,同时思想观念也会被撼动。与以往传统纸质书籍相比,外观形式的变化、特殊材料的运用,使得观者在视觉上无疑是震撼的。观者可以尽情在视觉上体验现实的三维空间与光影变化所带来的美感,相反,以数字化时代,在虚拟现实、动态化、非在场的审美条件下,观者始终在冷漠、虚拟的数字媒介中去得到信息,这便使我们日益远离传统的读书情趣。其次,从听觉角度观赏“概念书”。“概念书”还具有数字媒介所不具备的物理的属性,观者必须满足“在场”性这个现实条件,“在场”将分别从“视”“触”“听”“嗅”“味”的角度带给我们不同的审美感受,而这些是数字媒介所不具备并无法取而代之的因素。无论从五感的任何一个角度而言,都非电子图片所能比拟的。“在场”体验对观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当我们“在场”时,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概念书”由于特殊材质,所产生的声音。如以金属材质制作的“概念书”,它必然会有其材质的独特声音。再次,“触觉”,当我们的双手触摸到纸张的纹理感,或特殊材质的肌理感,那种新奇感,满足感同样是需要我们“在场”才可以感受到的体会。最后,“嗅觉”,很多人会有特殊的气味偏好,如汽油的味道,油漆的味道,还有纸张油墨的味道。当我们体会到纸张油墨的气味时,这种感觉是真实的,仿佛我们捧在手里的书是有生命的,我们可以随时随地阅览它,并充分享受翻动纸张油墨所带来的嗅觉上的满足感。

3 结语

纸质媒介与数字媒介相比,较之而言,纸质媒介固然有其不足,如不易携带等。然而其自身存在的独特的物理属性,并以“五感”的形式,带给我们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这些是数字媒介所不能取代的。在数字化时代,纸质媒介虽然不会走向终结,但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纸质媒介必须进行其生存转向,例如,从维度上进行拓展,“概念书”的欣赏,使纸质媒介从纯粹的图文传播功能,既而转向以欣赏为主,阅读为辅的新形式,只有找到数字媒介所不能取代的功能和优势,才能在数字多媒体信息消费社会才能得以继续存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顺兴.“书艺”的诞生——数字出版时代传统书籍设计形式发展转向的思考[D].

[2] 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3] 彼得·卢德思.视像的霸权[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4] 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 麦克韦德(美).超越平凡的平面设计:版式设计[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6] 佩格·菲蒙,约翰·维甘.设计原点[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杨赟,苏州大学,研究方向:平面设计理论。

猜你喜欢
五感审美体验维度
基于五感体验的儿童玩具包装设计研究
五感之下的艺术家手制书拓展研究
基于人体五感对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应用研究——以滨湖湿地森林公园为例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浅谈审美教育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童心 童眼 童耳
关注审美体验,让阅读变为“悦读”
光的维度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审美体验教学分析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