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玉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0)
班级是学校组织学生的基本单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1]高校班级管理的效果直接关系大学的教育质量。尤其是自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学生人数剧增,高校班级管理面临更多新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大学班级管理是推进素质教育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一)班级缺乏凝聚力。
大部分高校的多数同学都认为本班集体是有凝聚力的,同学之间也能相互信任,并为建设优秀班集体出谋划策。但是同学们的班级归属感普遍不强,导致大学班级缺乏较强的凝聚力。部分同学忙于关注自己的情况,而不关心班级的情况。一个优良的班集体应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成员之间应该有较高的心理互依性,集体应该有为大家所接受的共同目标,成员能为集体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缺乏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导致班级学风班风差,班级纪律性差。
大部分同学认为班级逃课现象严重,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公共课能逃就逃,专业课能混就混,班级同学很少能自觉努力地进行专业课的学习。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建设的重点,但目前大多数高校都缺乏较为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而且部分制度反映的是学校管理者的意志,这类的班级制度剥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机会,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及班级管理是十分不利的。
(三)班干部缺乏团队意识和自主意识。
现在的大学生自主性都很强,有自己的想法,但集体意识淡薄,很难互相配合好。如果老师布置的工作需要多个班委配合完成,而他们在短时间内很难统一思想,则往往无法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如果工作中出现问题,则常常互相推卸责任。
在分析大学班级管理存在的不足时,我们发现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校的原因、老师的原因,也有学生自己的原因。
(一)高校扩招后,学生生源质量良莠不齐。
自国家实施扩招以来,高等学校的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生源质量良莠不齐,很多学生的个人素质不尽如人意,使得班级管理的难度加大。另外,在学生人数剧增的情况下,大学的教育资源的增加却相对滞后,每个辅导员所带的学生人数增加,使辅导员没有足够的精力管理所有班级。
(二)高校管理模式与中学管理模式脱节。
中学期间,学生都是按照“应试教育”的方式培养,一切学习生活由老师安排,而进入大学后,学习需要自主参与,生活需要自主安排,班级更多是需要自主管理。同学们习惯了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到了大学,同学们不懂得如何管理班级,班级管理就处于放任状态。
(三)班主任工作被忽视。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班主任管理的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决定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但遗憾的是,如此重要的一个管理岗位却被很多学校忽略了。[2]在高校,做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是辅导员,他们有太多的事务要做,要接受学校、学院各个部门安排的工作,辅导员没有更多的精力管理班级。另外,很多高校还要求辅导员坐班,使辅导员更多时候是坐在办公室里办公,而很少深入班级和学生中了解情况。
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想建设优良班集体,必须充分发挥参与班级管理的各个要素的作用,学校、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努力。
(一)学校应制定更多有利于班级管理的制度。
学校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制定规章制度。学校、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前提是价值观认同和接纳。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多听学生意见,从多方面考虑规章制度的内容,制度才会有效。
(二)辅导员要成为班级管理的指导者。
1.抓住班级管理的关键期
新班级组建之初是营造班级风气的关键时期,要充分调动班级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团结力。因此要加强对大一新生班级的管理,增强班级凝聚力,为建设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做好准备。一个具有较强凝聚力、思想健康向上的班集体,能够潜移默化地对班级成员的个性、人格、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巨大影响。[3]首先,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从思想、政治、能力、行为等各个方面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打好基础,为学生未来四年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奠定良好基础。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包括:学校学院情况介绍、理想信念教育、校纪校规教育、学习方法介绍、校园文化介绍、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法制教育等。其次,加强对新生班级的日常管理,严格执行班级制度。经常到教室检查学生的上课情况,经常到学生寝室了解学生情况,每周和班干部谈话一次,了解班级动向等。通过加强入学教育和常规管理,使新生很快适应大学生活,提高新生的综合素质。
2.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制度分为成文与非成文制度。成文制度包括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班级的管理制度。非成文班级制度主要是指班级的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是班级中约定俗成的规范。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班集体要管理好就必须制定出一套严格并且行之有效的成文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应该在班主任和班干部共同讨论协商后写出初稿,然后交全班同学讨论、修改、补充,最后由班主任发布实施。班级管理制度一旦制定,必须严格执行。对违反班规的同学必须按照相应的制度进行处理。但是,处理方式必须有艺术性,不能采用消极、生硬的方式,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学生从思想和行动上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心甘情愿地接受处罚,并积极改正。
3.加强班干部的培养
要做好学生工作,单凭班主任孤军奋战是绝对做不好的,必须培养以班干部为中心的学生骨干力量。积极指导学生党支部、团组织和学生会的建设,做好学生骨干队伍的培养工作。新生学生干部一般都缺乏班级管理经验,因此要定期对班干部进行培训,注重从工作方法、工作艺术上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班级管理的能力和培养他们为同学服务的意识;邀请高年级的师兄师姐为他们传授班级管理经验,学会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同时在学习、生活上严格要求他们,在工作上科学地使用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建设的排头兵。培养好得力的班干部,形成班集体的向心力,树立良好的班风,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凝聚力,使班级管理更加顺心应手。
(三)大学生要提高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班级制度是班级管理的前提条件,而学生的自主精神是班级管理的灵魂。学生是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班级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教育家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因此,班级管理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培养学生自主性,一方面需要辅导员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另一方面,需要学生自己从思想上更新观念,认识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权利和义务,加强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以“我是班级管理的主人”的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班级管理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只有把辅导员和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辅导员的指导作用,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达到班级管理目标。
[1]百度百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EB/OL].http://baike.baidu.com.
[2]戴胜利.班级管理技能[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3]张艳萍.当前高校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5):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