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成凤
【摘 要】现实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现实生活。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数学教学的许多内容都和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数学教学不仅要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还要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课堂;生活实际
《数学课程标准》非常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其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可见,学生的数学知识不仅仅来自于教材,还来自于我们的现实生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教学内容重难点的落实也相对轻松。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遵循“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重难点的落实与提升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一、结合教学情境,使教学重难点形象化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情境中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可以有效提高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经行教学,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愿望,加深学习印象。教学情境往往会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使学生如入其境,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情境的创设应该是最贴近学生,最为学生熟悉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理解深入了,体会深刻了,教学难度也就相对降低了。
例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可以模拟买卖货物的情境,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活动。活动前准备好2分、5分、1角、1元、2元等面值的人民币共5元,提出要求和注意问题。通过模拟经历活动,学生不但认识了元、角、分,会熟练换算,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单位之间的换算、进率这一重难点,在无形中得到了良好掌握。生活实例能使学生对比较抽象的数学事物“看得见,摸得着”,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结合实际问题,使教学重难点浅显化
把生活实际引入课堂,将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课堂学过的问题。这是目前课堂教学的方向,教师让学生知道他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学校里,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实践活动中去,在实际生活中检验自己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米的认识”时,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米尺,量一量跳绳、旗干、课桌等。对千克的认识时,称一称他们自己带来的物品。如:盐、味精、苹果等,然后总结。我讲得口干舌头燥,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在练习的时候,还很多学生无法下手,如床长( )米,宽( )米,一只鸡重( )千克,鸡蛋有( )个等等。由此,我反思到能在教室里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事情实在是太少了,很多生活中的物品无法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感受。对于米、千克的认识,学生得到的感性认识实在是太少了。于是,我有一个想法,把课堂搬到教室外面去,让学生们用自己的直尺去量,学校里的任何东西,大家兴致勃勃地忙开了,有的去量讲台、课桌、黑板的长和宽,有的走出教室去量花坛,还有的小朋友去量篮球场。下课回到家后,学生还在家里继续量。再做练习时,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三、利用数学思维,使教学重难点提升化
数学教学要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观察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去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我们在课堂中要“用好”教材,要灵活运用教材,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发一切有利于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使学生在数学化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之后,可以设问:“生活中有很多物体并不是规则的长方体,如橡皮泥,土豆、石头等物体,你有办法求出它们的体积吗?”学生讨论后,一定出现“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把土豆、石头放入水中”的想法,接着可以出示一杯水的重量。最后可以提问:“为什么要把橡皮泥、土豆、石头与水转化成长方体?”让学生在讨论中抽象出这些物体的转化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本堂课重难点的突破无形中得到了升华。
总之,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在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体味数学的魅力所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教学、帮助理解、突破重难点。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滨海港经济区中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