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旭+刘运祥
【摘 要】首先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维护校园稳定,调动师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给予师生精神支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其次指出了当前常见的一些危害高校安全的突发事件,进而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通过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安全稳定的育人环境以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突发事件;和谐校园;构建策略
伴随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高校所处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不良思潮、反动思想、恶性伤害事件以及其他一些突发事件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和高校校园的和谐稳定。“法轮功”、非法游行集会、因小事发生投毒身体伤害事件、小偷小摸、受反动思想影响、因情感问题而自伤身体或自杀等突发事件近年日益频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平安和谐校园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1.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贯穿于经济和其他所有工作的中心”,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思政工作的作用和地位。既然它是经济工作和其余全部工作的重点,在解决突发事件当然也是一条重要的“生命线”。
1.1维护校园安全、和谐稳定
邓小平的讲话中指出“在稳定的基础上才能发展”。这一点也同样适合于学校,学校的发展也要建立在稳定的环境基础下。缺乏稳定,其它工作都无从谈起,当然教学、科研等也不能有进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建立起师生的危机意识,提高师生对社会的认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了解和分析相关的危机信息后,在危机处在萌芽状态时就将它消除。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工作,避免社会福利性危机的发生。对师生进行心理辅导,疏导他们的危机心理,发展校园和谐环境。
1.2调动师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校、教师、学生、政府、社会等各个方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解决都有一定的义务,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学校、教职工和学生、政府部门、社会应该共同将这份“考试卷”做对做好。在面对和解决突发事件时,全社会应当共同努力打好这场战役。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突发事件使得学校的师生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受到一定的伤害。高校工作者可以将突发事件的实情公开给大家,对师生和群众进行一次生动的、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集结社会的力量来帮助学校处理突发事件,还能够调动师生的积极主动性,共同面对和解决突发事件,在高校建立一个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
1.3给予师生精神支持和鼓舞
面对突发事件,因为它的出现非常突然,师生通常来不及做好心理准备,导致在判断事件时缺乏理性,表现得惊慌失措,举棋不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向师生公布实情时经常抱有真诚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突发事件的性质,对其做出正确评价,疏导其紧张的心理。提高师生对突发时间的应对能力,培养其冷静、科学的心理素质,保证学校教学、科研等的顺利开展。此外,发挥各民族“团结一致,万众一心”的互帮互助精神,增强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2.新形势下威胁高校安全的主要突发事件
当今社会,高校内外部环境呈现新特点和新的发展态势。同时,近年来,高校频发突发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突发事件的出现、扩散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安全,扰乱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同时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当前危害高校安全的一些典型突发事件有:
2.1政治类突发事件
当前,国内外都没有对高校的政治类突发事件给出一个权威的、统一的定义。全国人大常委会制订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指出,学校的政治类突发事件也属于社会安全事件,但具体也没有明确说明。著名学者李余华对此进行过比较深入的研究,他提到“带有强烈政治隐患的群体突发性事件,指的是通常由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分歧而产生的带有政治意见的、又能引起社会共鸣的事件。”该事件的具体表现有:学生的示威游行、静坐、绝食和到处张贴字画、报纸等。
2.2校园安全类突发事件
高校安全类突发事件指的是,为了满足师生的安全需求,保证高校的科研、对外交流和教学工作等的顺利展开,维持内部教学秩序和外部社会环境所做的工作。
2.3突发公共事件
高校突发公共事件指的是,在校园活动中发生的、突然的、参与学生数量少、对教学和科研工作有安全隐患的,要尽快采取措施解决的事件。
2.4事故灾难事件
事故指的是,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由不安全的行为或动作导致的突发性事件,它的发生出乎人的预料,所以经常会伴有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情况,导致人们的行为活动短时间或长时间的停止,或者生产的中断等不良状况。高校的灾害类事故通常有建筑物的倒塌、人员流动的拥挤踩踏、食堂等用餐点的食物中毒等安全事件,产生了重大损失,或者一些水、电、气等的供应不足或者泄漏事故,还有环境污染和破坏现象等,严重威胁了学校教学的安全与稳定。
2.5校园网络和信息安全类事件
校园网络和信息安全类事件具体表现为,借助校园网的优势,传播动色情、迷情、反动的有害信息,或者盗取教育部和学校内部的秘密信息等,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严重后果,威胁和破坏校园网络等。
2.6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的其他突发公共事件
高校的师生或者其它群体进行的各类集体游行、非法集结、集体罢工、罢餐等行为活动,还有各种非法传教、反动政治、迷信思想等传播活动,对师生的发动的各种恐怖行为造成师生非正常死亡、失踪等,严重危害校园与社会的安全、稳定。
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着信息的发布与沟通、民族精神弘扬、民众心理的疏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成为战胜突发事件的软武器之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
3.1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
大学生个体价值观的形成与其所受的心理健康教育息息相关。在大学生个体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疏通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难题,缓解心理压力;有效地减少受社会上一些不良信息的腐蚀或受情感因素影响做出有害于社会的行为;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减少伤病困扰;有助于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感知自我,完善自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当今社会复杂多变,大学生承受得了多的压力和世俗偏见,其生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3.1.1要实现教育内容和目标上的结合
要做到教育内容和目标上的统一,高校就必须不断对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创新,遵循教学内容与目标统一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
3.1.2要实现教育方法和手段上的结合
要做到教育方法和手段上的统一,高校就必须找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共同点,高校教师利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之中,让学生在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目前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最常用的手段有团体心理辅导和朋辈互助辅导两种。这两种方法都是在学生团体的相互交流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团体之中他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学习和认识,正确的认知自我,完善自我,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调整与他人的关系,融入到团体之中。另外,通过团队心理咨询,大学生可以增强团队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并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3.2运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网络思想教育是指运用现代便捷的网络技术,依据传播学原理,以达到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它主要是通过对网络技术的了解,运用网络传播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制作,并将其发布到信息网络中。这样一来,网民在进行上网浏览信息时,不知不觉中受到正面思想的影响,提高社会风气。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新的途径和方法,使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具有目的性。同时,由于网络往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运用网络技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网站,传播正确的政治文化思想;②运用高校人才资源,培养出政治觉悟高,业务水平出色,适应网络文化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③高校应该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正确引导;④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发挥高校社团的优势,宣传正确的政治文化思想,杜绝不良思想的腐蚀;⑤高校应该发挥现代教育理念的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教育方式紧密结合,以达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3大力加强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从思想建设角度出发,要努力提高大学生辅导员的思想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从高校的体制创新角度出发,利用高校的人才和教育资源,整合资源优势,加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创新;从工作的制度保障角度出发,要建立健全高校大学生辅导员工作机制,从培养到上岗逐渐实现制度化和职业化,并建立相应的奖励处罚措施;从职业化角度出发,要对高校辅导员进行思想教育,制定辅导员发展规划制度,保证辅导员工作的稳定性。另外,高校要制定相应的保障制度,设立相关部门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培养和学习,使之形成一支专业化的服务队伍。高校的每个学院可设立相应的辅导员岗位,专门从事学生的服务和咨询工作,这样以来高校才能逐渐形成系统的、稳定的职业化辅导员队伍。
3.4创造安全稳定育人环境,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高校要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积极开展校园活动,与一切“法轮功”等反社会组织做抗争。高校应加强校园管理,将学校治安管理和保卫工作做到实处,增强学生的自我防范和乐于助人的意识,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将学校的稳定建设视作一项长期坚持的任务,高校要积极探索和努力营造学校的和谐稳定氛围,借鉴和推广其他学校在校园稳定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措施,在校园中深入开展安全活动,维护校园稳定。
【参考文献】
[1]王栋.思政教育视野下高校和谐校园构建的问题与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1,14:143-144.
[2]张森年,方乐莺.校园思政教育生态与特色理论入脑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2,07:88-91.
[3]魏东,许云.发挥思政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宜春学院学报,2010,05:49-51.
【作者简介】
曹旭(1975.7-),男,湖南长沙人,就职于长沙卫生职业学院,在职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和计算机
刘运祥(1972.11-),男,湖南长沙人,就职于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和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