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摘要:指出了甸尾乡在林业产业发展中,把油茶产业作为一大特色优势产业来抓,到2020年,全乡规划发展种植油茶5万亩。但全乡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严重影响油茶种植的成活率和苗木生长,因此探索油茶抗旱栽培的途径并推广应用,对油茶生产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目前油茶生产中的几种抗旱栽培措施作了总结,供广大油茶生产者在实际生产中参考。
关键词:甸尾乡;油茶;抗旱栽培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6014602
1 引言
建水县甸尾乡位于建水县城西北面,属于山区乡,总面积162.36km2。甸尾乡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特点是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890~1040mm,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但云南连续4年的干旱,严重影响了甸尾乡油茶产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油茶种植的成活率低和苗木生长缓慢,因此探索油茶抗旱栽培的途径并推广应用,对油茶生产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油茶发展的经济价值
长期食用油茶,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效降低胆固醇,抑制和预防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被誉为“东方橄榄油”、“油中极品”。国际粮农组织已将油茶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食用油。茶油经过深加工可制成高级护肤品、精油、肥皂、凡士林、机械防锈油及医药上制作青霉素、链霉素等产品;茶饼可生产有机肥,生物农药和机床抛光粉;茶壳可提炼茶碱、栲胶,制作洗发精等;树干、根部可用作雕刻、砧板和生产生活物品,还有多种生态功能,如绿化荒山、美化环境、防治水土流失、生物防火等作用;此外油茶树常绿,树姿优美,每年10月开花,花期长,也是城市绿化的好树种,为此,发展油茶前景广阔。
3 油茶的生物学特性
油茶树适应性强,对土壤条件要求并不苛刻,凡油茶产区均可种植,能耐-10℃严寒和40℃酷暑,极少病虫害,抗旱耐寒耐贫瘠尤其适合荒山、丘陵及闲散土地种植,一般多在坡度25℃上下的山坡、微酸性土壤中栽植,亩栽种70~80棵。油茶树一次栽种,多年受益,从栽种第3年开始挂果,盛果期多达5年以上,采摘期可达数十年。
油茶喜温暖,怕寒冷,要求年平均气温16~18℃,花期平均气温为12~13℃。突然的低温或晚霜会造成落花、落果。要求有较充足的阳光,否则只长枝叶,结果少,含油率低。要求水分充足,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mm以上,但花期连续降雨,影响授粉。要求在坡度缓和、侵蚀作用弱的地方栽植,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一般适宜土层深厚的酸性土,而不适于石块多和土质坚硬的地方。
4 新种植油茶园抗旱保苗措施
4.1 油茶园覆盖
覆盖包括薄膜覆盖和覆草,薄膜覆盖一般在春季干旱、风大的3~4月份进行,覆盖时可顺行覆盖或只在树盘下覆盖。树下覆膜能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根际土壤含水量;盆状覆膜具有良好的蓄水作用;覆膜提高土壤温度,有利于早春根系生理活性的提高,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有机质分解,增加土壤肥力;覆膜还能明显提高幼树栽植成活率,促进新梢生长,有利于树冠迅速扩大;另外还有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
4.2 插枝遮荫
遮荫也是常用的抗旱保苗措施之一,插枝可就地取材,一般插枝用材以松枝最好。
4.3 适当施肥
加大投入,增施有机肥,改变偏氮的施肥习惯,实行配方施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旱力,秋季降雨较多,土壤湿度大,及时施基肥利于树体贮藏养分,这样次年即使春季干旱,但由于树体贮藏养分较多,使得生长健壮,叶片大,开花坐果率高,抗旱力增强;施肥应以合理深施为宜,诱导根系向下生长,增强抗旱性能。
若苗期出现旱情,应立即浇稀薄粪水抗旱,具体在早晨或傍晚,用10%的人粪水浇苗,一星期浇2~3次,直到旱情解除。也可用0.5%尿素或0.5%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进行根外追肥,既补充养分,又增加了水分。
4.4 浅耕保湿
夏季通过浅耕,可降低土壤水份蒸发,又可除草防止杂草争水争肥。方法是用锄头耕锄,深度控制在5~8cm,不能太深。
4.5 间作遮荫作物
1~2龄的油茶树,可在油茶行间种植豆科作物,遮挡太阳辐射;同时,豆科作物的固氮作用强,可供油茶树吸收利用,增强树势,降低油茶树受害率。
4.6 防虫保苗
高温干旱期间,幼龄油茶枝叶幼嫩,易受小绿叶蝉、茶毛虫等鳞翅目幼虫危害,可选用天王星、吡虫啉、绿颖等农药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晨或傍晚进行防治。既能使幼苗健壮生长,又可提高抗旱能力。
5 投产油茶园抗旱措施
5.1 油茶园覆盖
油茶树行间铺草是一种简单易行、功效显著的油茶园土壤管理技术。一是能调节土壤温度,在高温时期,能使地表土温比未铺草降低4~8℃;二是减少地表水分蒸发量,防止或减轻茶树旱热害;三是增加土壤有机养分,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
5.2 遮荫
遮荫能缓解旱情。有条件的平地、缓坡地油茶园,可用塑料遮荫网遮荫,遮荫网高出茶树蓬面50cm左右为宜,方便油茶园管理和采摘。
5.3 油茶园生草
油茶园生草就是在油茶园内种植对果树生产有益的草。白三叶是国家农业部推广的油茶园生草草种。白三叶草特点:属宿根性植物,种子落地自然更新的能力强,利用年限为8年左右,具有耐荫性能,在30%透光率的环境下正常生长,适宜果园种植。成坪后具有较发达的侧根和匍匐茎,与其他杂草相比有较强的竞争力,具有一定的耐寒和耐热能力,对土壤pH值的适应范围达到4.5~8.5。
5.4 适时修剪
油茶修剪在春季萌动前进行。油茶成年树多只抽发春梢为主,夏秋梢较少,果梢矛盾不突出。春梢是结果枝的主要来源,要尽量保留,一般只将位置不适当的徒长枝、重叠交叉枝和病虫枝等疏去,尽量保留内膛结果枝。endprint
油茶挂果多年后,一些枝组有衰老的倾向,或因位置过低或过里而变弱,且易于感病,应及时进行回缩修剪或从基部全部剪去,在旁边选择适当部位的强壮枝进行培养补充,保持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对于过分郁闭的树体,应剪除少量枝径2~4cm左右的直立大枝,开好“天窗”,提高内膛结果能力。做到“大空小不空,内空外不空,打阴不打阳,剪横不剪顺。剪去脚枝不伤皮,锯去残柱不藏蚁,病虫枯枝全剪去,上控下促树冠齐。小枝多,大枝少,合理分布不拥挤,内膛通风光照好,上下内外都开花,立体结果产量高”。
5.5 适当施肥
生产油茶园可用1%尿素或0.5%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进行根外追肥,以增加营养和水份,增强抗旱力。进入雨季后及时进行追肥,促进新梢萌发,培育秋梢,确保秋茶产量。亩施15~25kg尿素加适量钾肥,开沟施用。茶树因受长时间高温干旱的影响,树体生理机能降低,有条件的地方增施有机肥1500~2000kg/亩或早晚时间用0.5%的尿素进行根外追肥,以快速恢复树势。
5.6 病虫害防治
高温干旱期间,油茶园易发生病虫危害,病虫害主要有茶赤叶斑病、茶尺蠖、茶毛虫、小绿叶蝉、蚧类、螨类等,必须及时防治。除病虫药量浓度宜低,可选用天王星、吡虫啉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在阴天或晴天的早晨或傍晚进行防治。
5.7 加强园地管理
油茶园因长时间的高温干旱,土壤含水量低,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应做好以保水为中心的园地整治工作,一是修筑梯埂,以蓄积水分;二是浅耕除草,增强土壤的保水性,以利秋梢的正常生长;三是开沟排水,防止旱灾后的大雨对茶树的涝害。
参考文献:
[1] 姚先蓉.提高科学施肥水平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 [J].四川农业科技,2010(8):53.
[2]王虎全.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的措施[J].农家科技,2008(8):12.
[3]陈玉枝,叶小华.提高无性油茶种植成活率的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3):47,61.
[4]阙龙善.把握关键技术确保油茶成活率[N].中国绿色时报,2007-06-21.
[5]赵山佳.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J].安徽林业,2007(5):33.
[6]余林根,蓝林江.油菜低产林改造技术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1997(5):30~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