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的“安倍经济学”

2014-08-16 18:48闫荟泽
2014年17期
关键词:安倍经济学财政政策改革

闫荟泽

摘 要:2012年安倍晋三再度执政后加速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这些政策被人们称为“安倍经济学”,其核心内容包括“大胆的金融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和激活民间投资的增长战略。本文主要探讨安倍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内容和实施效果,并以此出发来分析安倍经济学的影响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安倍经济学;日本经济;改革;财政政策

一、“安倍经济学”的概述

(一)“安倍经济学”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在长期萧条的状态下徘徊。为改善物价持续下跌及经济增长缓慢低迷的通缩状态,日本政府曾多次动用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但均收效甚微。2011年的日本“3·11”大地震更是使日本国内的经济环境雪上加霜,甚至造成了日本国民“日本经济看不到未来”这一普遍悲观看法。

安倍政权就诞生于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安倍政权以“安倍经济学”为其核心竞争力,并将刺激日本经济使其复苏,使日本恢复其原先的国际地位作为其首要目标,这点亮了日本经济惨淡的前途,使得安倍政权获得了广泛的支持与拥护。

(二)“安倍经济学”的内容

“安倍经济学”其实就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执政后实施的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其核心内容有以下三点:

第一,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具体措施如下:首先,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从之前的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转变为基础货币。其次,央行将选择期限较长的国债来进行购买。最后,日本当局每年购买300亿日元的房地产信托证券和1万亿日元的交易所基金。

第二,灵活的财政政策。有两方面含义:一是短期内要扩大财政支出,以填补供需缺口;二是中期要实现财政健全化。

第三,结构性改革。2013年4月,安倍内阁出台了支持女性就业、医疗的第一轮经济增长战略。

二、“安倍经济学”的实施效果

客观说来,“安倍经济学”在日本的实施使日本经济显示出较好的复苏势头。日本2013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较前一季度增长了1%,年化增长率也高达4.1%,为2012年一季度以来最快,远远高于美国和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速度。

(一)“安倍经济学”的实施现状

首先,日本国内经济诸多领域显现复苏迹象。

2013年一季度以来,日本经济逐步复苏。一是工业生产强劲复苏。工业产值在1月份微跌0.6%后,出现了连续4个月的上涨。二是公共投资增势良好。根据日本内阁府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5月公共工程合同金额和4月公共工程合同订单双双同比增长。三是企业投资信心稳步提升。日本Sentix投资信心指数一路上升,从1月到9月分别为0.5、5.5、3.9、6.3、7.3、8.4、12.3、14.5、14.1,这可在某种程度上促进日本企业投资的增长。四是民间消费有所增长。

其次,通货紧缩状况已经出现缓解迹象。

截至2013年5月,日本CPI显示出了很好的势头,其中CPI和核心CPI环比分别连续增长3个月和4个月。但从同比来看,日本CPI和核心CPI均已连续12个月是负增长或零增长。总之,日本经济仍处于温和的通货紧缩阶段。

最后,日元贬值对出口的提振作用日益突出。

由于欧债危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日邦交关系恶化等因素影响,日本出口持续低迷,雪上加霜的是日本当地核能发电萎缩,火力发电成本上升。自从日本当局实施安倍经济学以来,日元开始对主要币种进行全线贬值,截至7月24日,日元对美元、欧元和英镑较2012年末分别贬值15.02%、15.12%和8.74%。日元贬值使日本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截止2013年3月起日本出口已经实现连续4个月同比增长。

(二)“安倍经济学”的积极影响

在“安倍经济学”的刺激下,2013年以来日本经济的各个方面均显示出强劲的复苏态势,前两季度GDP增长率分别为4.1%和3.8%,远远高于同期美国和欧元区的经济增速。当前日本经济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

首先,经济增长的基础逐渐稳固。一是工业生产强劲复苏;二是公共投资增势良好,公共工程合同金额连续数月增长;三是企业投资信心稳步提升;四是私人消费逐渐稳定,家庭每月支出也渐趋稳定;五是失业率不断下行,截止2013年7月,日本失业率已经创2008年以来的新低,仅为3.8%。

其次,通货紧缩的状况已经出现缓解迹象。2013年6月和7月,日本CPI已经结束了一年以来持续负增长的尴尬局面,同比增长分别为0.2%和0.7%,可以说日本已经进入结束通缩的过程中了。

最后,日元贬值对出口的影响是积极的。在安倍经济学的作用下,日元汇率对主要币种进行了全线的贬值,使日本出口的竞争力大大加强,并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关于“安倍经济学”的争议

对于经济持续低迷的日本来说,安倍的经济政策既是一个无奈之举,也是一个大胆而有意义的尝试。安倍的经济政策就像是一把双刃剑,虽有助于日本经济的复苏,但也蕴含了巨大的风险,因此引发了很大争议,具体如下

一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够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支持者认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刺激日本经济出现良性循环。反对者则认为,日本出现问题的根源是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的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宽松的货币政策消除了通货紧缩,也难以刺激经济达成持续的增长,因为它没有从根源上解决日本的问题。

二是,宽松货币政策能否实现通胀目标。支持者认为,通货紧缩说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摆脱通货紧缩是十分必要的。不过,反对者指出,从2008年的次贷危机至今,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张了近4倍,但通货膨胀水平依然较低,这与传统理论不符。然而,日本央行仍寄希望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明显是错误的。

三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对国债收益率产生何种影响。通常,通货膨胀会引发国债收益率的上升,而现今日本政府债务余额已是GDP的2.4倍,政府还本付息的压力会空前加大。如果由此引发债务危机,日本经济将再次陷入衰退。

四是,日本国际收支是否会转向入不敷出。相关专家指出,日元贬值与日本企业出口增加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如果今后日元汇率继续维持低位,日本的出口额会有较大幅度提高,贸易持续逆差的状况也会得到改善。但也有专家指出,日本对外依存度较高,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表现低迷,如果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上涨趋势,日本经常项目可能由顺差转为逆差,这对日本经济无疑又是一次打击。

五是,财政政策还有多少空间。IMF总裁拉加德指出,日本财政刺激政策愈发难以持续,需要制定明确的计划来降低日本的债务。对此,首相安倍晋三曾多次表态,当局将推行可持续的财政政策,但由于涉及日本政党利益之争以及安倍政府的支持率等复杂因素,因此目前还未付诸行动。

六是,结构性改革能否实现预期目标。在安倍政府执政之前,日本其他执政者已经对日本经济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规划,但均以失败告终。“安倍经济学”则直击日本社会的老龄化这一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因此安倍经济学增长战略的效果还需要时间检验。

三、日本“安倍经济学”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安倍经济学对刺激日本经济的复苏已经起到了有目共睹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其负面影响已初现端倪:

(一)日本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大

2013年以来,日本股市频繁出现暴涨、暴跌现象,其波动幅度大大领先于全球其他主要股指。并且在安倍经济学的各项刺激政策分别出台后,一向被视为安全资产的日本国债也变得极不稳定,甚至多次触发熔断机制。

如下表所示,根据IMF在2013年度对一般政府债务的预测,日本的债务余额占名义GDP之比为245%,这一数值为发达国家之中的最高。

(二)“安倍经济学”在刺激出口的同时也存在巨大隐患

日本经济一直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通过日元贬值来刺激出口的作用虽然有所显现,但也有隐患:

首先是日元贬值的同时抬升了进口成本。2013年上半年日本贸易逆差为近5万亿日元,创了1979年以来贸易逆差的新高。

其次是日元贬值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后可能会被削弱。日元贬值已经引起韩国等发生经济往来的国家的强烈反对,诸如韩国,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本币贬值的措施,随着其他国家应对日元贬值出台的各项保护本国出口企业的措施,日元贬值所带来的优势将会大大减弱甚至消失。

最后是在日元贬值过程中,盈利大增的日本出口企业的资金流向值得关注。在全球经济危机中,日本深受其害,日本企业也意识到固有的保守理念会拖垮自身,因此这一部分增大的利润则大多被用于预留资金额度来防范风险,而没有使其增加科研或者其他方面的投入。综合来看,宽松货币政策对提振经济是利弊参半的。

(三)“安倍经济学”对提升中小企业信心的作用微弱

日本央行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日本大型企业指数在2013年的第一季度为1%,但在同年第二季度已经升至8%,成为继2008年以来的历史新高。中型企业指数则由-3%上升至2%,小型企业指数则由-12%升至-8%,虽然各种类型的企业指数均显示上升趋势,但是可发现,小型企业指数的升幅远远逊色于大型企业指数的升幅,究其原因则是日元贬值使大型企业获益,但是会导致原材料价格高涨,使小型企业的利润减少、成本增加。

(四)“安倍经济学”尚未能惠及到普通民众

安倍经济学使得股市大涨、房地产回温,使得日本相对富裕阶层的财富得到了增加,但是对日本普通的工薪阶层却影响甚微,甚至日元贬值导致企业原材料上涨,也会使生产生活必需品的企业生产出的产品价格也上涨,反而加大了普通消费者的生活负担。

日本是全世界负债最高的国家,据IMF的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6月末,日本债务已经超过1000万亿日元,2014年的偿债成本也将创历史新高,因此,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举办对刺激日本经济而言是具有一定风险的。

四、日本对“安倍经济学”的前景展望

自“安倍经济学”在日本实施以来,一系列经济利好数据都表明了其对提振日本经济的有效性,日本自民党也因此在2013年7月的选举中又获得了日本未来三年的实际控制权,这也使得“安倍经济学”能够得到持续的发展。

(一)2014年度和2015年度展望

第一,经济将会持续复苏。在“安倍经济学”的“三支利箭”的刺激下,日本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利好信号:2013年日本GDP实际增长28%,名义增长26%;CPI(除生鲜食品外)2013年为06%,2014年为13%;经济逐步复苏,私人消费也有所增加,出口贸易也有所增长。

第二,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当局的货币政策委员们在2013年7月召开的“政策委员及金融曾策决策会议”中,一致表决同意维持当前的货币政策不变,即在未来几年内,日本的货币政策将处于持续宽松的状态。

(二)中长期趋势判断

第一,经济稳定增长,财政不断改善。日本内阁府预测日本今后10年GDP的平均增长率实际值为2%,名义值为3%;CPI两年间提至2%,日后也将稳定在2%左右;2014年到2015年间,为努力改善财政收支,日本将实施《中期财政计划》;2016年之后,日本当局则会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支出来应对更为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情况。

第二,奥运效应显现,提振景气复苏。2020年夏季奥运会在东京的举办已经成为“安倍经济学”中的“第四支利箭”,或将提升日本的持续增长。据东京都政府预估,奥运会期间,酒店业和餐饮业将会大幅受益,交通运输业、出版业、广播电视等行业同时也将获得良好刺激。

五、“安倍经济学”对我国的启示

“安倍经济学”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日本经济的回复,但没有促进日本经济实质性的产出,从而使得日本经济想要长期增长的后劲不足,且安倍政府当局的种种措施未触及到日本经济的内在矛盾,甚至加剧了日本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这些政策的实施经验为我国的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借鉴:

(一)不能用宽松货币政策解决经济长期增长问题,应通过改革解决结构性问题

通过货币超量投放来刺激经济增长,本身就是饮鸩止渴,只能在市场缺乏流动性的情况下获得短暂的效果,而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不应成为经济增长的常用手段,仅可作为经济严重衰退时的重要法宝,否则过多的使用则会使社会出现不稳定的状况。

目前我国应致力于进行国内的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调整我国的经济整体结构,将投资和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为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我国应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强化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作用。

(二)不能回避人口老龄化问题,应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和教育投入解决人力资本总量不足的问题

同日本一样,我国也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截止2012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接近2亿人,20年后,这个数值将达至4亿,平均下来,每2个20至59岁的人就要赡养以为老人,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增长放缓等问题,我国应把重点放在推动经济潜在产出,具体措施就是:一方面,积极鼓励科技成果的转化,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另一方面,逐步增加对人力资本的投入,重点支持职业教育的开展和提升,以缓解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总量不足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三)不能忽视地缘政治对经济的影响问题,应努力实现区域经济体之间的互赢共生,并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

我国作为政治和经济大国,在对外经济、金融交往中,不论出台何种政策都应周密考虑地缘政治对经济的影响。应从区域经济共赢的角度制定政策,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开拓更广阔的经济前景,助力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我国应更广泛的深入到区域经贸合作,多与周边国家协调沟通,加入区域性对话机制,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协同制定区域发展的规则,为国家核心利益服务。(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乃丽,蔡俏,《“安倍经济学”传递机制中的企业投资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3(10)

[2] 郑蔚,《“安倍经济学”的背景、机理及风险探析》[J],东北亚学刊,2013(9)

[3] 王薪龙,《“安倍经济学”的内容、效果及风险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3(10)

[4] 朱海燕,《“安倍经济学”解析》[J],现代日本经济,2013(6)

[5] 郭可为,《“安倍经济学”进行时》[J],中国外汇,2013(9)

[6] 李南妮,陈玉财,《“安倍经济学”实施效果和制约因素并存》[J],货币时论,2013(11)

[7] 马光远,《“安倍经济学”饮鸩止渴》[J],商界评论,2013

猜你喜欢
安倍经济学财政政策改革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改革之路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浅析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财政政策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