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福洪
摘 要:本文在对国外智力资本研究的系统回顾和分析基础上,重点梳理了智力资本的概念、构成要素、度量、信息披露等方面研究现状,简略分析智力资本发展的五个学术流派,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智力资本;构成要素;学术流派;综述
一、智力资本概念
目前,关于智力资本的研究已近40年,对于什么是智力资本,许多学者都是从各自不同学科背景知识和理论出发,对智力资本内涵进行相关研究界定,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智力资本定义。
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Galbraith,1969)率先提出智力资本的概念,他指出智力资本不仅仅只是单纯知识形态的无形资产,还应包括有效利用知识的动态活动。他被认为是最早系统全面的界定智力资本内涵的学者。斯图尔特(Stewart,1991)将智力资本界定为,企业所拥有的事物之和,能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能够用来创造价值的知识、信息、知识产权、经验等无形的知识资产。埃德文森(Edvinsson,1997)从价值创造角度出发,认为企业的市场价值扣除账面价值余下的就是智力资本价值,在具体形式上表现为使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经验、知识、技术技能和客户关系等。
总结过往对智力资本的定义研究,可以发现,智力资本概念都不可避免地与“资源”、“知识”、“价值创造”紧密联系在一起。智力资本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作为传统资本范畴的延伸和拓展,智力资本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和关注。
二、智力资本构成要素
智力资本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属性的概念,对智力资本要素的分类不仅有助于理解智力资本内涵框架,还有助于对智力资本的价值度量。目前,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智力资本要素进行了分类,主要包括二要素法、三要素法、四要素法和多要素法。
二要素法将智力资本简单分为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两个部分(埃德文森(Edvinsson),1997;罗斯(Roos),1997)。而随着对智力资本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斯维比(Sveiby,1997)、斯图尔特(Stewart,1998)、鲍蒂斯(Bontis,2002)等将智力资本细分为三个要素:人力资本、结构资本(或组织资本)和顾客资本(或关系资本)。尔后学者又进一步将智力资本细分为四要素或者多要素等等。如布鲁金(Brooking,1998)认为智力资本由基础设施资产、人力资产、市场资产及知识产权四要素构成。
目前,学者们就智力资本要素分类各不相同,但其实质内容确存在一致性。并且,大多研究者逐渐接受斯维比(Sveiby,1997)提出的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客户资本等三要素模型,这说明了智力资本分类前后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三、智力资本的价值度量
对智力资本概念及构成要素的界定,目的是为了科学有效的评估和管理企业所拥有的智力资本。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技术更新换代的加快,企业对智力资本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近年来,许多学者和实务专家都对智力资本的计量进行尝试和探索,先后提出了若个智力资本度量模型。
(一)平衡计分卡模型
卡普兰和诺顿(Kaplan & Norton,1996)提出平衡记分卡方法,从四个视角对组织绩效应进行全面综合度量,即学习和成长视角、内部运作流程视角、财务视角和顾客视角。平衡计分卡综合了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有利于组织价值创造战略和执行情况,并且顾客、内部运作流程、学习和成长都属于智力资本要素,这些要素对企业绩效至关重要。
(二)无形资产监测器模型
斯维比(Sveiby,1997)率先提出了无形资产监测器模型,他首次将动态化指标加入度量模型中以评价企业所拥有智力资本的价值。在该模型中,企业的市场价值是由有形资产账面价值和无形资产价值两部分组成,而无形资产又进一步细分为三个部分:员工能力、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每类指标都对应企业的成长性、效率性和稳定性。该模型较为科学的评估了企业智力资本价值状况。
(三)斯堪迪亚价值方案模型
埃德文森(Edvinsson,1995)在《智力资本》一书中详细介绍了斯堪迪亚价值方案模型,模型中企业市场价值由企业财务价值和企业智力资本两部分组成,而智力资本又进一步分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
(四)价值链记分板模型
价值链记分板模型是由列弗(Baruch Lev,2001)首次设计开发的,以弥补传统会计制度设计中对非财务信息关注的不足。列弗将企业价值链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发现创新观点、创新观点开发和新产品服务的商业化。深入研究创新对于企业成长及价值创造非常重要,也有利于组织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四、智力资本的信息披露
对于智力资本信息披露,学者们主要从实证性研究和规范性研究两个方面出发,规范性研究主要围绕编制智力资本报告和智力资本信息披露准则以及影响因素方面来研究。实证性研究以智力资本信息披露与企业绩效、企业价值、公司股价的关系等方面展开。
(一)规范性研究方面
1995年,瑞典斯堪迪亚集团公开发布世界上第一个智力资本外部报告,开创了智力资本报告模式。自此以后,许多学者便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与智力资本披露相关的理论。格里斯(Guthrie,2005)等人提出将智力资本的相关信息融入到上市公司的年报中去,提高财务报告的相关性和决策有用性。
(二)实证性研究方面
智力资本信息披露首先体现在高科技企业中,因为智力资本在高科技产业中作用凸显、价值创造性强。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开始关注和践行智力资本的信息披露问题。鲍蒂斯(Bontis,1998)以埃及38家软件企业样本,通过问卷调查样本,实证研究发现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
随着智力资本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智力资本信息披露研究的广度在不断扩大,涉及的行业也逐步增多。里亚希(Riahi,2003)以美国81家跨国服务业和制造业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智力资本与公司财务价值显著正相关。徐丽彰(Li-Chang Hsu,2012)研究考察了242家高技术公司在2001至2008年的汇总数据,根据贝叶斯回归分析表明,结构资本对业绩的影响是完全由动态能力调节的。
五、小结与启示
纵观目前国外智力资本的研究现状,已经初步形成了战略管理、知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和价值链管理五个学术流派,并且流派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共同推动智力资本理论的深入和发展。智力资本理论是以资源基础论、知识基础论、动态能力论为理论基础,秉承其基本观点,并且不断进行深化和发展。(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Bontis,N.Theres a price on your head:manag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strategically[J].Business Quarterly,1996,60(4):40-47.
[2] Edvinsson,L&Malone,M S.Intellectual capital:realizing your companys true value by finding its hidden brainpower[M].NY:Harper Business,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