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琴
【关键词】以学定教 因材施教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A-
0080-01
“以教定学,题海训练”是以往落后的教学观念,不利于学生主体功能和学习个性的彰显,但在目前,仍有部分教师持有这一观念进行数学教学。笔者认为,要转变诸如此类的教学观念,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以学定教、因材施教”的教学新模式。
一、精心创制导学方案
小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存在,他们有思想、有个性,“以学定教”正是基于学生的这一特有品质而提出的,它充分尊重小学生在学习中的切身需求,以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和潜能的开发为根本价值取向,也是教师角色转型的重要出路。然而,充分尊重学生“学”数学,并不意味着教师要退出“教”的舞台,将课堂的一切权利交给学生。相反,实施“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要求数学教师有更高的专业水平,尤其在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一问题上,能创制出一份科学、有效、合理的小学数学导学案,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鲜明的指向。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第十一册《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一)》一课时,由于本课是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般结构和特征,内容较简单,因此,教师除了安排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预习外,还可以设计一份完整的课堂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1.引导学生根据结构优化原则进行人员分组,并进行科学的小组分工(可课前完成);2.拿出课前准备的实物模型,结合自身的预习成果,围绕以下问题学习:摆弄、观察和操作长方体和正方体,交流讨论这些图形的棱、顶点、面以及长、宽、高的含义;交流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观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形成一个集中的认知,并由记录员进行跟踪记录(本环节预计耗时8分钟);3.由各小组抽签分别汇报学习成果(耗时15分钟),教师进行点评;4.请个别学生进行补充,特别是在课堂上表现较一般的学生(耗时5分钟);5.教师总结(包括定义强调、知识空白补充、合作学习情况评价等,耗时5分钟);6.巩固练习。
二、激发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观察中发现,“以学定教”的实施往往停留在表层上,没有让学生深入知识的内层进行学习探究,更有甚者,教学趋于形式化,表面上交代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旧硬生生地实施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几乎没有考虑学生的预习成果。因此,要成功实施“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首先纠正自身不良的教学行为,保证“以学定教”中的“学”真正落到实处,让学生的个性意识和主动品质得到觉醒,让其主动学习的欲望成为“以学定教”实施的基本前提,以形成学生乐于学习,教师乐于引导的良好局面。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知识,基本具备了自我预习和自我探索的能力。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主动探究“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设计一个“三角形面积探究成果大汇报”的教学环节,一方面以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充分展示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认识和运用的学习成果。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探究为核心而展开,避免了教学的无效进行。
三、因材施教提供学习指导
“以学定教”具体包括导学、自学、指导三个阶段性过程,“指导”作为一项终结性的工作,对于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补充学习空缺,强调重点学习内容以及总结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教学指导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因材施教地为部分学生提供数学学习指导。在教学中,并非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获取数学学习的成功,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细心观察和记录,有意识地将教学指导重点放在这些学生身上。
仍以《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一)》的学习为例,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长方体与正方体都有12条棱,8个顶点和6个面,而且相对的两条棱、两个面也相等,正方体的12条棱相等、6个面都相等,但他们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如“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等却认识不清,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指导中进行适当的讲解和知识补充。另外,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为被分到自己不喜欢的学习小组而采取不参与、不配合,甚至搞破坏的行为,这也需要教师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
“以学定教,因材施教”是实现师生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数学学习能力的出路。要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介入“以学定教”的新模式,教师要从唤醒学生主体意识、教师指导正位等方面出发,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实施。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