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导入

2014-08-15 12:55郭延瑞
考试周刊 2014年45期
关键词:课堂气氛课文情感

郭延瑞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下面我简要谈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一、回顾导入法

教学《钦差大臣》一文时,先让学生回顾有关戏剧的知识(分类、要素、基本特点等),再利用这些知识学习新课。应用这种导入方式可以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二、设问质疑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比如:教学《始终眷恋着祖国》时,我导入:“一位中国人,曾经让一位美军海军次长发出这样的评论,我宁可枪毙他,也不能让他回中国,他就是钱学森,究竟他有怎样的魅力,会让这位海军次长发出这样的感慨呢?学完本文你知道了。”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了。这种导语的好处在于巧设疑问,引发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增强课堂吸引力。

三、视频导入法

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普及,视频导入越来越受到师生的喜爱。如由鲁迅先生的故居导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由壶口瀑布的波澜壮阔导入《黄河颂》,由铿锵有力的腰鼓导入《安塞腰鼓》,由优美的孔雀舞蹈导入《观舞记》,由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导入《观潮》,由婀娜多姿的莲花导入《爱莲说》……

四、情感共鸣导入法

情感是形成教学艺术魅力的关键,没有真挚、强烈的感情,就不可能把课上得成功。教师的感情,犹如一切艺术家强烈的创作欲望,当他对学生、教材了如指掌时,灵感产生了,课堂气氛激活了,教学效果自然很好。在运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调、语速和口气叙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是使学生的心理状态一开始就向作者靠拢,能初步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情怀。这样的开场白,一下子就能抓住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沉浸在作者的深切情怀之中,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我用一些饱含对父亲的爱的深情话语导入课文,学生快速产生了情感共鸣。情感语言是教师语言表达功力的体现,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如:教学高尔基的《海燕》一课时,我就先播放了一段暴风雨中的大海画面,然后伴随音乐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按照课文中的描写,想象海燕应是怎样的,用语调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乌云、波浪、狂风笼罩下的大海景象,仿佛亲眼看见海燕在大海狂风暴雨中勇敢翱翔。教师讲课要声情并茂,用自己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关心,对知识的酷爱,对教学的责任感,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五、背景导入法

如:教学《二泉映月》时,应用多媒体播放坐在“天下第二泉”旁的阿炳塑像的图片,同时在《二泉映月》的悠扬音乐里介绍阿炳坎坷的一生,引入课文。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题的含义,又深化了学生对人物的认识。

六、情境导入法

教学《永久的悔》时,用歌曲导入(多媒体播放刘和刚的《母亲》)(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同学们,这首歌曲是一个军人唱给母亲的赞歌,“无论我走到哪里,儿都在娘心尖上挂”。是的,“母亲”是一个有温度的字眼,母爱是一个恒久的话题,季羡林先生用充满深情的语言,娓娓向我们道来,展示了他内心的痛苦,以及对母亲的无尽思念。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一起感受他们的母子情深。在动人的歌声里,学生们被那种深深的母爱所打动,在这种情境导引下很快进入角色。

七、“音乐感染”导入法

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愉悦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用音乐法导入,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接受新知识。如:《春》一课,我播放《春天来了》这首古筝弹奏的名曲,让学生沉浸于心旷神怡、气象万千的春天美景之中。又如:《看戏》一课,我采用《梅兰芳京剧选段》的盒带音乐导入,学生立刻被中国的艺术瑰宝——京剧吸引了。用音乐感染法导入能使学生真正“乐”学。

八、图片中导入法

图片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资源,有时用很多语言描述,学生也无法彻底弄懂的事情,用几张图片便可帮助学生一目了然地掌握。

讲授《化石吟》时,我开始有点犯难,因为作为语文老师,我对化石的了解不多,怎么开启这一堂课,怎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从网上下载了各种各样的化石图片,还把诗中所提到的“没下巴的鱼”、“嘴长牙的鸟儿”、“不开花的树”等图片都找出来,课前把图片一张张地展示给大家看,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有些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到课文里一探究竟。

九、“讲故事”导入法

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如:导入《人民的勤务员》就讲述雷锋小时候的故事,导入《天上的街市》就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等等。通过故事,吸引学生注意,不仅顺利导入了新课,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十、“动手操作”导入法

青少年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经常动手,可以刺激思维发展,提高智力水平。课堂上采用“动手操作”导入,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气氛。如:学习诗歌《湖心亭看雪》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好画笔、颜料。课开始,我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比赛画画,请根据诗歌《湖心亭看雪》的内容,画一幅画,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学生一听,来劲了,勾描涂彩,忙得不亦乐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深刻理解了诗歌内容。

课堂导入丰富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采用哪一类型的导入,都要立足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立足学生的实际,为课堂的教学目标服务。这样,导入才能发挥作用,才有价值。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气氛课文情感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背课文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