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春雨
摘 要: 自古以来婚姻就是一个神圣的话题,婚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习俗,展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婚礼的形式、过程及禁忌都蕴含了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通过了解中国传统婚俗文化,人们会用端正的态度看待婚姻,从中深刻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关键词: 中国传统 婚俗 文化
社会是由无数个家庭组成的,社会的繁荣昌盛与否与每个家庭是否幸福和谐密切相关。每一个幸福的家庭都必须以婚姻为起点,因此,婚姻对整个社会尤为重要,它维系了夫妻之间关系的稳定。中国传统婚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亮点,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一抹亮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不同的婚姻观念的影响,婚姻的习俗逐渐变化,却一直映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
婚礼原被记作“昏礼”,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古代的人们认为黄昏是吉祥的时刻,所以在黄昏的时候迎娶妻子。另一种说法是在远古时代男性到其他部落抢劫女性成婚,他们选择黄昏,目的是使被抢的女性无法再找到回家的路。《礼记·昏义》中曰:“昏礼者,礼之本也。”这充分体现了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尊崇礼制,重视婚姻制度,将婚姻看做社会制度的基础。
从古至今,产生过多种不同的婚姻形式,如:表亲婚、交换婚、转房婚、招养婚、童养婚、指腹婚、冥婚等。表亲婚是指兄弟姐妹的子女之间联姻,但“同姓相婚,其生不蕃”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后代,因此在现代近亲结婚是受到严格限制的。交换婚是指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相互交换女性促成婚姻。转房婚的形式是哥哥死亡,嫂子转嫁给弟弟或者姐姐死亡,妹妹转嫁给姐夫等。招养婚在民间被称为“招上门女婿”,是指结婚后,男方住到女方家里,女儿不用离开家,两人一起供养女方的父母,为父母养老送终,女婿相当于女方家的儿子。童养婚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普遍的一种婚姻形式,它是指抱养别人家的童女为养女,待适当年龄使其与其子完婚。大多数情况下,女孩年长男孩,这样就可以帮助婆婆照顾其子,或者做其他家务事。指腹婚是指两个家庭的父母双方在子女出生降临之后便决定让他们成年之后成亲,带有浓厚的“父母之命”的色彩,若有违抗,便是大逆不道。冥婚又被称为“鬼婚”,是指两个家庭的父母为自己死去的儿女联姻,将他们的尸体埋在一起,以此了却家长的心愿。这是一种极其愚昧的行为,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社会的风气和正常秩序。
自古以来,媒妁都被看做使中国人的婚姻合乎道德的楔子。“媒妁之言”与“父母之命”都是封建伦理道德思想森严的古代中国所必须遵从的,媒妁便成了婚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角色,有“无媒不成婚姻”一说。媒妁又称为“月老”、“红娘”或“冰人”,《卫风·氓》中曰:“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这就充分体现了媒人在婚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媒妁实际上就是在男女双方之间牵线搭桥,为促成男女之间美满婚姻而奔走。元代王实甫所创的《西厢记》中的红娘就是典型的代表,她促成了崔莺莺和张生这一段美好的姻缘,深受后人的喜爱。有的媒人唯利是图,贪得无厌,例如《水浒传》里的王婆,为西门庆和潘金莲牵线搭桥,引发了一场祸乱,酿成大错。因此,如果媒人能正视自己充当的角色,遵守道德,成就姻缘,就能获得公众的认可,若违背道德操守,便会引起公众的谴责。
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习俗,婚礼举行前,要制定三书,三书分别指“聘书”、“礼书”和“迎书”。“聘书”是指订亲之书,在订婚的时候交换;“礼书”是指礼物的清单,详细记录了礼物的种类和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是指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所用。婚礼的过程分六个阶段: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首先,男方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若女方家同意此门婚事,男方则需要携活雁到女方家正式求婚,男方家会请媒人询问女方的生辰八字,看二人是否匹配。若二人八字相合,男方就开始为女方准备聘礼,过大礼的时候多以鸟兽为礼,上古时聘礼必须为全鹿,后世流传用鹿皮代之。男方家择好结婚的日子,携带聘礼去女方家,请求女方家同意结婚日期。结婚的日期多选为双日子,寓意好事成双,大吉大利。最后,结婚当日,男方家吹着喇叭抬着花轿去女方家迎娶新娘。
此外,中国古代传统婚俗中还有许多禁忌,其中狐臭禁忌就是其中一种。因为在古代,身体洁净是社交的一个基本要求,无论是参与重大的祭祀活动,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侍奉亲人、社会交往,都必须保持身体和心灵的洁净。狐臭被认为是一种遗传疾病,对后代会造成不利影响,不利于保持血统纯净,因此避免与有狐臭的家族通婚。另外,在结婚当日,新娘的月经也是一种禁忌,古人认为迎亲是大喜的日子,月经会带来晦气,会使得婚礼不吉利。在选择婚期的时候,要特别避开女方的经期,并且经期的妇女不能前来参加婚礼,否则会使婚礼不吉利。民间认为经期的妇女是魔鬼附身,会带来灾难。实际上这些传统的婚俗禁忌是古代人愚昧迷信的表现,毫无科学依据可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禁忌随之消失。
婚姻需要夫妻双方相濡以沫、坦诚相待。中国古代传统婚姻制度和观念,对现代的婚姻习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一些少数民族仍然保持传统习俗。中国传统婚俗文化源远流长,记录了人类发展的历程,留下了宝贵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朱星.古代文化基本知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9.
[2]史凤仪.中国古代婚姻与家庭[M].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
[3]鲍宗豪.婚俗文化,中国婚俗的轨迹[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4]张邦建.中国古代婚俗文化特点述论[J].学术界,19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