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鲜木薯水分的研究

2014-08-15 13:43彭靖茹黄秋伟黎萍杨金春甘志勇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4年2期
关键词:测定水分

彭靖茹 黄秋伟 黎萍 杨金春 甘志勇

摘 要:为实时监测鲜木薯中水分,指导其加工,建立了近红外光谱法现场快速测定木薯中水分含量的方法。采用横切木薯茎块方式进行制样,对其横截面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二阶导数法预处理光谱图,定量偏最小二乘法(QPLS)建立模型,优化了模型条件和参数,建立最佳近红外光谱数学模型。结果:数学模型良好,验证集样品的化学值和近红外预测值间相关系数为0.9755,校正标准偏差(SEC)为1.31 %,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0 %,决定系数(R2)为0.9516。未知样品预测结果相对误差0.5 %~3.4 %。该水分定量分析NIRS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满足快速测定鲜木薯中水分的要求,对促进鲜木薯加工业提高效率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法 鲜木薯 测定 水分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别名木蕃薯,树薯,英文名为cassava,是世界三大薯类作物之一。广西是我国木薯生产的第一大省,也是国内最大木薯加工产区,现有的淀粉厂、酒精厂等木薯加工企业近200 家,木薯产业在广西已成为一个规模较大、产业链较长、发展前景广阔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 [1]。

目前,我国木薯淀粉加工主要在收获季节用新鲜木薯原料直接加工(可节约用于干燥的大量能源),一部分木薯切片干燥后留至非收获季节加工;新鲜木薯也可直接转化生产乙醇 [2]。新鲜木薯原料的质量对淀粉、乙醇的生产有一定影响,新鲜木薯中最主要成分是淀粉和水分,淀粉含量越高越好(一般含量在20 %~25 %),水分含量约65 %,鲜木薯的采购、进厂、加工等工序均需要检测其淀粉、水分,由于缺乏快速的检测技术,对产业发展有一定不良影响,对于适用于现场快速测定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3-5],还未在该行业得到应用。目前国内还没有鲜木薯品质的现场快速测定报道,本研究采用国产的近红外光谱仪,开发适合现场快速测定新鲜木薯中水分的近红外光谱法,以提高该行业的检测技术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仪器

上海棱光技术有限公司光栅漫反射的Spectrumlab 400型近红外光谱仪(NIRS),波长范围1300 nm~2500 nm,波长重复性≤1nm,扫描间隔4、8、16 nm;使用仪器配套的定量分析软件包。柱形石英样品池,旋转扫描方式。

1.2 实验材料

在2个木薯收获期分别采集、分析样品,时间跨度1.5年。木薯成熟时,对种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实验地的木薯进行采收,有桂热3号、桂热4号、桂热5号、GR891、GR911、GR024、SC5、SC8、SC9、SC10 、SC124、SC201、SC205、KU50、R5、RE024、R9、罗勇1号、巴丁、菲律宾1号、越南KM98等20多个广西主栽品种和引进育种品种,共收集实验样品共95个,去除2个异常样品,建模用90个样品,验证用3个样品。样品处理方法:鲜样品去皮,用锋利的刀于薯块中部横切、平整(呈柱状,厚度2~3 cm),装入石英样品皿中,平整的横截面贴石英窗和填满石英窗,立即对其横截面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同时把薯块制成均浆,采用直接干燥法完成水分含量的测定;每天样品处理量不超过8个。

1.3 测定方法

1.3.1 化学分析

鲜木薯样品去皮,制成均浆,采用国家标准GB/T 5009.3-2010中的直接干燥法测定鲜木薯中的水分,当天完成水分测定。

1.3.2 近红外分析

使用Spectrumlab 400型光栅漫反射近红外光谱仪,CAUNIFT Version4.0近红外定量分析软件包(仪器自带),设置仪器的工作参数、收集和保存光谱。工作参数:谱线范围1300~2500 nm,扫描间隔 4 nm,扫描次数4次。采集光谱前预热1 h,环境温度22 ℃~28 ℃。

鲜木薯样品去皮,于薯块中部横切、平整,立即对该横截面进行光谱扫描,每个样品重复装样2次,扫描次数4次,计算其平均光谱,保存图谱。木薯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如图1所示(该软件无多谱线叠加功能,这是其中一条谱线)。

1.3.3 建立近红外光谱数学模型的方法

使用CAUNIFT6.0版近红外光谱分析软件(上海棱光技术有限公司),定量偏最小二乘分析模块(QPLS)进行建模和样品分析。将已测得化学值的90个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谱进行二阶导数法预处理,按4:1比例进行自动分组、分配为校正集和验证集。定标样品集建立预测模型后,内部交叉检验法确定最优主成分数,并对模型进行优化,最后确定模型。

2 结果与分析

2.1 鲜木薯样品水分的化学分析结果

表1是建模用的90个鲜木薯样品中水分常规分析结果汇总,结果以鲜样计。从表1可以看出,鲜木薯样品中水分的测量值分布在40 %~70 %,变幅比较大,其含量范围基本覆盖当前生产上鲜木薯中水分的含量,能够很好的用于建立鲜木薯水分含量的近红外校正模型。样品采集时间在2个年度,多时期的样品可让模型有更好现实的适应性。

2.2 样品的近红外光谱

由于鲜木薯样品中水分含量一般范围在40 %~70 %,其含量与熟度和品种相关。由于水分量很高,为避免样品均浆在装样、压样时水分被挤出,并布满样品池的表面,使水分吸收近红外光谱高于样品实际值,采用制成柱状可避免这一现像;制样后需要尽快进行红外光谱扫描,以减少样品表面水分在空气中的变化。此外,由于水分对光谱的强烈吸收和近红外光谱的加热性强,单次装样随着扫描次数(时间)增加,会增高样品池中样品的温度,从而影响光谱的稳定性;特别是均浆装样、水分布满样品池壁时,这种现象较明显(用均浆装样、波长间隔4 nm,扫描8次后,样品最高升温可达15 ℃)。经试验确定参数,制样方法为木薯根块横切呈柱状,光谱扫描:波长间隔4 nm、扫描4次(扫描后样品升温小于3 ℃)。使用仪器全量程范围波长1300 nm~2500 nm的谱线,以利用较多的有效谱线。鲜木薯的原始近红外光谱见图1。endprint

猜你喜欢
测定水分
苯中水分的检验
植物的根是怎样吸收水分的
植物的根怎样吸收水分
赣南脐橙叶片中氮含量的测定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肾舒康胶囊淫羊藿苷含量
不同炮制工艺对何首乌中成分含量的影响
不同炮制方法对北柴胡中柴胡皂苷d的含量影响
对环境监测中水质总磷测定标准方法的探讨
完形填空Ⅳ
一天喝2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