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海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首先要弄明白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课是高效益的课?对于教师而言,起码应做到:教学目标合理明确,环节设计科学有效,教师引导水到渠成,既定目标有效实现。对于学生而言,至少应该达到:学会一点知识,懂得一点道理,受到一点启发,引发一点感悟和思考。
但必须明确的一点是:主体是学生,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最终都要在学生那里得到体现。求得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这一切,都应该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在活跃的思维中实现。
那么如何实现上述目标呢?我有以下观点。
一、有效定位教学目标,避免把思品课上成欣赏课
很多老师反映,现在的思品课不好上,插图占了多半,表述的文字极少,感觉无从下手。如文中有一页只有三幅插图,世界水日、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面对三幅图,如何渗透环境教育、现代文明公民教育?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对教学内容的目标定位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看看、说说、了解的层面,而要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以节日为切入点,以确立世界水日、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等环保节日的现实意义为突破口,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谈话导入了解节日—直观感受激发情感—联系生活直面现实—指导行为争当环保小卫士,课堂中可以感受到,这些节日不再是摆设,而是以其表示的现实意义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心上。
所以,我们在使用教材的时候,要用好教材而不完全拘泥于教材,让教材真正为教学所用,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挖掘思品课的德育性。
二、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找准教学切入点和突破口
有一个故事对我启发很大,说的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与四块糖的故事:当年,陶老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有一天,他偶尔看见一位男生准备用砖头砸同学,就将他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见那男生已经在等他,陶校长便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说:“这块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接着,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那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说着,陶先生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那位男生哭了,哽咽着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用砖砸他。”陶先生笑着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我再奖你一块。好,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虽然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但对当今教育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找准教学突破口。突破口在哪儿?因课而异,有的在难点的地方,设计得巧,难点瞬间突破,一切迎刃而解;有的在动情处,设计得巧,触动学生的动情点,他们就会在最短时间内浸润课堂;有的在时空的距离上,就要巧设桥梁,拉近文本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在这里,提供几种做法供大家借鉴:
1.触动学生动情点,使他们的内心受到震撼,引发共鸣。
2.通过创设适当的矛盾冲突,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
3.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给学生思维留下缓冲余地。
4.教学资源要用好,要用得有效,用得高效。
5.注重体验教学,内化学生品德。
三、不可忽视媒体辅助,激发兴趣为课堂锦上添花
适当运用多媒体等多种辅助手段多方位调动学生感官,激发兴趣,渲染气氛,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但多媒体的使用一定要适时、适度。例如,在六年级下册《生命的突围》中,有位教师这样引入:
1.出示雅安地震图片;
2.出示汶川地震图片;
3.出示唐山地震图片;
4.看到这些真实事例,你有什么感想?
人在地震灾难面前,显得那样渺小,那样微不足道。但是我们就没有办法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在地震中绝处逢生,进行生命的突围,让自己转危为安。(板书:生命的突围)
让学生明白灾难形成的原因,知晓灾难发生的前兆,分辨逃生正误方法,通过短片的播放,学生对地震来临时如何正确逃生有更清晰的认识,增强学生应对灾难的能力。
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适度使用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还能有效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具体,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以上是我对如何提高品德课堂教学效益的看法,可以说把握学科特点,合理定位目标是前提、是方向、是基础,即使你课讲得再好,素质再高,目标偏离,一切都是枉然;而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关键,对不同课型,不同内容的教材,不同的学生,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也要有所不同。当然,要打造高效课堂仅做到这些远远不够,如教师的教态、语言、板书、评价,教学过程中的调控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等都是不可缺少的,不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用心琢磨,用心实践,相信所有课堂都会一步步走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