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市民英语能力调查

2014-08-15 11:45范凯宇张静
考试周刊 2014年49期
关键词:青奥会

范凯宇 张静

摘 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对外交流迅猛发展。英语,这一世界通用语言,在与国外友人的交流中变得尤为重要。作者结合亚青会和青奥会的背景调查,分析南京市江宁区市民的英语能力,发现该地区市民英语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提出建议,帮助市民提高英语水平,从而有利于国际友好交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并填补江宁区此领域资料的空白。

关键词: 亚青会 青奥会 市民英语能力水平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以来,南京城市经济实力迅速上升,市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说明城市经济实力日趋国际化;人才资源引力逐步增强,城市空间规划日趋完善,说明南京城市规模结构日渐国际化;旅游自然景观和城市文化底蕴誉满海外,说明南京城市环境逐步国际化;国际会展活动广泛开展,旅游文化产业长足发展,说明南京社会交流逐渐国际化。2013年—2014年,南京分别举办亚洲青年运动会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两项大型国际赛事,更突出这一趋势。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其重要性愈发突出,加大市民英语水平、提升市民英语普及力度,是南京市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正因为英语在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地位日渐突出,国内外学者在高校农村生源学生与非农村生源学生的英语能力,岗位英语能力要求及高职新生入学英语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中国整体及地方英语能力的调查研究日渐增多,也越来越深入,内容广泛,立意深刻,研究水平日趋高端。但是,对具体的某一特定地区,尤其是南京市江宁区的研究较少,该地区此项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有大量的空白可以填补,研究的发展空间很大。

二、调查结果分析

此次调查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及当面采访等形式收集数据。首先目标人群是来自东山老城区、江宁大学城及城中的普通市民,他们分别代表相对落后地区、文化区及经济区(不完全对应)。从中随机抽取500人进行调查问卷及采访活动,其中包括学生、职员、个体商户、自由职业等多种类别,年龄跨度颇大,主要分为20岁以下、20岁~30岁、30岁~40岁、40岁~50岁、50岁以上几个区间。该问卷调查以四项指标衡量市民的英语能力水平,分别为听力水平、口语水平、阅读水平及写作水平。各项指标又分多项水平等级,其中听力水平分为:①能听懂外国新闻或是原声电影;②能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③仅能听懂一些单词;④基本都听不懂。口语水平分为:①可以在正式场合进行正常交流;②可以满足日常工作交流;③只会蹦单词或者简单的句子;④一句都不会。阅读水平分为:①能读懂原版的英文小说、英语新闻报纸;②能基本读懂工作中的专业文档;③需要借助翻译工具才能读懂;④很困难,无法阅读。写作水平分为:①能够使用地道的英语进行写作;②基本能够用英语进行邮件交流;③需要借助翻译工具写出简单短文;④很困难,无法用英语书写。

调查数据显示,南京市江宁区内,仅有3%的市民英语能力较强,可自如使用英语;46%的市民仅能应对日常交流使用,51%的市民仅能听懂个别单词或者完全没有英语能力。因此,南京市江宁区的英语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就地区因素而言,经济文化因素直接决定对英语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目标人群中,60%位于大学城地区内,英语能力水平相对最高,经济区所占比重为20%,英语能力紧随其后,最后为相对落后的东山老城区,同为20%,英语能力最差。就职业因素而言,职业对英语能力的需求与相关性,直接影响市民学习英语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调查显示,24%的人口具有大学文凭,英语能力水平相对平衡,也相对较高;职员、个体户占总人口的71.2%,英语能力参差不齐,甚至出现极端现象:除因职业需要的市民的英语达到专业水平,其他市民大多数处于基本能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的水平,甚至有部分市民处于完全不懂英语的状态。就年龄因素而言,25岁以下市民英语能力随年龄的增长呈递增趋势,25岁以上市民英语能力则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这一情况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25岁之前,随着教育程度的不断加深,受教育市民的英语能力水平也不断提高。25岁之后,市民逐渐离开校园,日常生活不再经常运用,因而英语水平相对降低。

在亚青、青奥等国际赛事的背景下,大多数受访市民认为有必要提高自身英语水平,但有少数市民表示亚青、青奥等赛事与其无关,没有必要为之提高英语水平。

三、关于提高市民英语能力与水平的建议

(一)政府加强引导动员市民参与。

1.引导市民主动学习英语。

一方面,要从革新市民观念入手。通过各种宣传工作,使市民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从宣传力度入手,拓宽市民英语学习途径及平台,增加广播电视报纸的英语节目内容和时段,增强市民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提供多种英语学习平台。

政府应搭建多种英语学习平台,如开设英语志愿者公益课堂、举办社区英语角和建立外语志愿活动基地等,采取兴趣班、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等形式,做好市民英语载体建设工作。除此之外,也可以开播一些适合市民观看和收听的英语节目等,提高市民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市民的英语水平,加快推进市民英语普及进程,为更好地迎接青奥会等各项国际活动做准备。

3.创造良好英语学习环境。

政府可组织专家列出一些英语日常用语及简单的旅游英语,作为市民必须掌握的英语交流用语。日常交流用语应以最常用的见面问候用语、指路用语为主,印成会话小册子,尽量做到人手一册,以便随时随地地学习英语。公共场所和旅游景点也应使用正确的英汉双语标识。由于英语学习人群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相关组织者应该注重学员英语学习的反馈,给予学员指导意见。通过以上方法,激发市民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其学英语用英语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加大市民英语普及力度。

4.吸引多方无偿服务力量。

市民英语普及是一项持久浩大的工程。不同于专业化教学模式,普通市民学习英语很少有固定的时间、场地和方法,因而需要各方无偿服务力量的协助和支持,如积极主动号召志愿者。南京大学聚集,大学生实践活动频繁,政府可以通过选拔和培训的方式,招集外语教学志愿者,政府还可以通过联系各部门、各单位,号召各类志愿者支持和协助此项活动的开展。

(二)个人响应号召,重视学习运用。

1.自身观念,增强自主意识。

学习英语,市民应该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加强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将学习英语转变为自身的自觉行为。

2.挖掘学习渠道,积累学习素材。

市民个人应该积极挖掘学习渠道,注重积累学习素材。市民可以参加社区英语角、英语沙龙等形式的英语普及活动。另外,多从广播电视报纸电脑等媒体的英语节目中感受英语氛围,感受英语魅力,提高自身英语水平。

3.强化日常应用,达到学以致用。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最重要的是它的交流性。普及市民英语,其目的是创造南京国际交流环境,更好地迎接亚青、青奥等国际活动,更有助于推动南京国际城市化进程。因此,市民学英语就要用英语,学以致用。市民可以随身携带会话手册,随时随地学习、练习、运用英语,并以南京国际活动为依托,把握与国际友人交流机会,强化所学英语的日常应用,达到基本日常生活英语交流水平。

四、结语

笔者结合问卷调查与当面采访的研究方式,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方法,研究南京市江宁区市民英语能力水平,填补江宁区此类信息的空白。调查显示,江宁区市民英语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为了促进南京的国际化发展,市民应努力提高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栗红.市民英语: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大英语教育观[J].辽宁教育研究,2003(7).

[2]李琳,美岩.奥运英语学习热情的理性回归[J].社会科学家,2008(9).

[3]施萍萍.杭州“城市国际化”战略下市民英语普及的对策研究[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2(9).

猜你喜欢
青奥会
青奥会对中小学运动会改革的启示研究
青奥会自来水保供工程管道穿越滁河的防洪评价
南京青奥会掠影
青奥会知识产权的侵权形式及救济措施*
世界华人协会主席一行点赞青奥会
青奥会少吸PM2.5让人五味杂陈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表示
——青奥会的成功举办为北京张家口共同申办冬奥会加分
青奥会研究若干重点领域综述
江苏省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的认知分析
青奥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