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昕昕
绘本是产生于20世纪的图书品种,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绘本阅读,开辟了孩子课外阅读的新空间。通过绘本阅读,让孩子们在浅显易懂、童趣盎然的绘本故事中领悟深奥的人生哲理。我们认为应该借助绘本实施 “读写绘”相结合,以 “读”为起点, “写绘”为主要的表达方式。通过阅读绘本图书,图画表达与文字创造相结合,培养孩子乐于观察、乐于动手、乐于合作、乐于学习语文的情感。以下是我们在小学二年级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读写绘”的核心是 “读”。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生生互读。
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的绘本阅读,只能处于一个盲目的状态,很难培养起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也很难形成良好的阅读方法。在学校,全班同学在教师的带领下共读一本绘本,教师根据绘本与孩子的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通过有意义的提问和引导,让孩子融入绘本的故事情境。
想象是绘本的特质,也是绘本阅读的重要方法。在师生共读中,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走进故事角色,在互动的游戏氛围中,师生不仅在共读故事,同时也在演绎故事。老师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感受,积极鼓励孩子边读边观察边猜想,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让孩子也自然地融入到故事中去。
比如,指导阅读 《彩虹色的花》时,我让孩子仔细观察没有文字的画面,猜想当彩虹色的花把她的花瓣一片一片地给了蚂蚁、蜥蝎、老鼠、小鸟、刺猬时,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故事的结尾讲到冬去春来,彩虹色的花又回来了,又见到太阳了。我引导孩子发挥想象,仿编故事:这一朵重新发芽的彩虹花还会继续帮助别人吗?她又会遇到哪些小动物?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通过角色替换,孩子很自然地以主人公的身份进入故事,感受故事,思考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引导孩子阅读绘本时,不能只关注正文,要教会孩子从头到尾阅读绘本。因为无论是封面、扉页,还是环衬、封底,都是绘本的有机组成部分,都与这个故事息息相关,体现了作者的设计意图。只有读懂了这些细节,孩子才会对文本有进一步的理解。
自课题开展以来, “亲子共读”的阅读方式深受家长们的欢迎。在家里,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享一段温馨的阅读时光。有家长在 “亲子共读经验交流会”上说:“与孩子共读图画书的画面是温馨、快乐的。绘本里的字虽然极其有限,但图画后面隐藏的内容却是无限精彩,每次的亲子共读都会成为一段充满幻想的旅程。”
与孩子共读,家长们能及时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走进孩子的内心,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例如,在亲子共读 《我好担心》中,一位家长意识到孩子最担心的事是完成不了作业,被家长责备。于是,家长写下了这样的感言: “小朋友对自己要有信心,不能前怕狼后怕虎。要学会和人沟通、分享,要把自己担心的事情表达出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及大家的帮助走出困境。”
在共读完 《波力病了》后,一位家长给孩子写下了这样的感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我们生病时,除了吃药、休息外,还有更积极的选择。以此可以延伸到当我们遇到逆境时不一定要用固定的思维去思考,它对我们的人生也是一种锻炼。可以换个角度思考,视逆境为考验,最终取得胜利。”
因为优秀的绘本价格相对比较贵,要孩子购买很多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我在班里开展 “分享绘本”活动,大家可以把自己的绘本带回班里互相传阅,用有限的资金看更多的绘本。通过同学间互相交换绘本,交流读后感,甚至合作创作绘本,近一步拉近了孩子们的距离,班级凝聚力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新课程对小学低年级写话的要求是: “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而绘本则是低年级学生增强语感、积累语言的最好范本。
“写绘”,就是让孩子读过绘本之后写生活中的自己。孩子的 “写绘”包含了 “绘画语言、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他们用讲述、绘画、文字共同完成一个小故事。对二年级孩子来说,看图写话还在起步阶段,用语言精确表达比较难,但用图画表达和对故事仿写就容易得多了。所以,我们把 “写绘”具体为 “仿写绘”,让孩子将在学校与老师共读的绘本故事复述给父母听,然后以绘画和文字的方式将故事进行创造性的仿编,完成 “仿写绘”作业。
在二年级的第一学期,我给每个孩子印发了 “绘本阅读卡”,用作平时的阅读积累。在阅读卡里,我专门设计了“故事简介”、 “好词佳句”、 “家长感言”和 “我的绘本故事”栏目。其中 “我的绘本故事”是对孩子所看的绘本进行简单的仿写绘创作。另外,我还要求每个孩子准备一本8开的 “速写本”和彩色铅笔,为课堂上的仿写绘做好准备。
随着二年级孩子的识字量不断增大,他们对文字越来越敏感,教师不但要引领孩子指认文字,还要寻找出相应的对话、叠词、特殊句式等文学表现手段,提升学生对文学元素的感受能力。以 《我永远爱你》的教学为例,阿力对妈妈做了一场 “爱的测试”,假设各种不乖的可能,试探妈妈对自己的爱。每次,阿力都以相同的句式问妈妈:“要是我,你还爱我吗?”我相机出示句式让学生模仿原文写一写。在模仿中,学生既掌握了句子的规范表达,又体会到了妈妈无私的爱。
“要是我在墙上画画,你还爱我吗?”
“要是我不小心把同学弄伤了,你还爱我吗?”
“要是我把灯弄坏了,你还爱我吗?”……
绘本特别贴近孩子的生活,对孩子的言行情态描摹得惟妙惟肖。在阅读绘本时,孩子能看见自己的影子,自然而然联想起自己生活的故事,为他们的写话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如 《生气汤》讲述的是:一天霍斯过得很不高兴,他带着一肚子怨气回家。但是,霍斯的妈妈却知道怎么处理那一肚子的怨气——那就是煮一锅 “生气汤”!读完这个故事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交流着自己宣泄情绪的良方。于是, “生气画”、 “生气舞”、 “生气水”应运而生。
“当我生气的时候,我拼命地画画,这样就可以消除我的坏心情了。”
“我一生气就拼命地跳舞,这样我就不生气了。”
“当我生气的时候,我就不停地喝水,这样我就不生气了。”
与其他儿童文学形式相比,绘本的故事与图画给孩子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是发展孩子想象力不可缺少的书籍形式。正如松居直所言: “图画书是想象力的一个重要的起点。”而鼓励孩子对故事内容仿写仿编,则满足了孩子爱幻想的天性。
在 《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的 “仿写绘”中,孩子们的思绪漫天飞舞。孩子们把苦瓜说成 “在绿色王国里做出的糖”,把火龙果说成 “天上飞来的红色大火球”,把香蕉说成 “上帝派来的金色小船”……
在评价学生仿写作业的时候,教师要发现每个孩子作业中与众不同的地方,而不要拿一成不变的标准去衡量每幅作品。在观察孩子的作品时,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认同孩子,只有理解孩子,读懂他们的心,才能更好地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