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科研活动小组培养医学生创新能力*

2014-08-15 00:52:04岳淑芬赵紫薇杨美霞包头医学院组胚教研室包头014040
基础医学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胚胎学科研活动兴趣小组

陈 晶,宋 芳,岳淑芬,赵紫薇,程 云,杨美霞 (包头医学院组胚教研室, 包头 014040)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实验中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创新是科学发展、文明进步的动力。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1]。如何在医学生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医学院校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课题[2]。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大学一年级医学生必修的医学基础课,进行以科研课题为主线的探究型、创新型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实施科学实验过程,开展创新性学习,是当前对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1 成立科研兴趣小组

兴趣小组主要选择大学本科一年级正在上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的本科生,采取自愿报名加入的方式。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是医学本科生首先接触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刚刚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来说,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选择让大学一年级学生加入科研兴趣小组,可以让学生在刚刚接触大学课程时就开始探究式学习,有助于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学习内容,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小组随机选择2010级入学成绩相当的临床本科7个班级中的2个班级,选择2012级临床本科15个班级中的2个班级。

2 开展研究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2.1 教学内容研究活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组织学理论课学习,在科研兴趣小组中让学生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大家集体讨论,查阅资料。比如学生提出为什么肝脏有很多双核肝细胞,就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结合功能学习它的结构。由于大学课程知识往往包含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很多知识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的,一些不同来源的知识本身可能存在一些矛盾,因此在大学阶段要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在学生批评性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包括不同书籍、最新一些期刊论文等,更加深刻地去理解知识,敢于挑战权威,甚至可能创新性地提出新的理解。

有的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还没有完成实验切片的观察,实验室在其他时间进行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进入实验室内观察切片。组织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很多知识需要去记忆,进行切片观察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

2.2 科研探索活动 兴趣小组学生可以自愿参加本学科相关的科研讲座,了解相关的研究方向、研究进展。这样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科研思维。

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参与教研室老师的科研课题。目前,笔者所在教研室承担的科研课题有6项,所用到的实验方法也不尽相同,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兴趣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验室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与本学科相关的一些有待探索和研究的小课题给予一定的指导、支持。比如,学生参与进行的小课题有兔、大鼠回肠的比较组织学研究,比较阴道涂片法和外阴观察法鉴定发情雌鼠,比较兔、大鼠、人中等动静脉血管壁的结构,比较甲亢心肌组织与正常心肌组织之间的变化等。这些课题很多都是学生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教师对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进行指导。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可以对组织学制片、染色方法更好的理解,对于器官的结构更好的识记。

3 成果体现

3.1 学习成绩统计结果 综合考试成绩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验考核两部分,综合考试成绩分为优秀(90分-100分)、及格(60分-100分)两种方式进行记录,分别计算各班优秀率和及格率。2010级临床本科班参加兴趣小组的有2个班级,未参加兴趣小组的有5个班级;2012级临床本科班参加兴趣小组的有2个班级,未参加兴趣小组的有13个班级。2010级和2012级的考试试卷经全体教研室老师讨论和专家评议,难度相当,题型和题量完全一致。数据分析采用SPSS11.5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参加科研活动小组的班级及格率为88.68% ±0.013 8%,未开展科研活动小组的班级及格率为86.08% ±0.042 7%,无统计学差异;参加科研活动小组的班级优秀率为9.52% ±0.053 1%,未参加科研活动小组的班级优秀率为2.56% ±0.015 4%,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

3.2 论文发表、获奖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科研实践,学生对自己进行的科研内容进行了论文的撰写,共计6人次进行了论文写作,其中“发情雌鼠鉴定对交配成功率的影响”、“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与先兆流产的关系”2篇论文已在省级期刊公开发表。兴趣小组学生3人参加学校第三届“挑战杯”获三等奖,参加省级“第七届挑战杯”活动获优秀奖;4人参加学校第四届“挑战杯”活动获二等奖,参加省级“第八届挑战杯”活动获三等奖。

4 讨论

4.1 科研兴趣小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学生成绩统计结果看,参加科研兴趣小组对及格率没有影响,但对优秀率影响显著。参加兴趣小组,让本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成绩。参加兴趣小组,仅有助于本学科的学习,同时也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比如,科研实验中要进行实验动物取材,需要解剖学知识;科研实验中要比较疾病与正常器官的变化,需要学习一下病理学知识。学生参与科研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常常主动要求分配科研任务。目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差、对专业认同度不高的状况,在参与科研之后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开展兴趣小组可以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适应时代需要的医学生提供有效途径。

4.2 科研兴趣小组有利于教学相长 学生参与理论知识探讨和科研实验活动中,所提出的问题颇具挑战性,这进一步督促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水平的提高,又会使广大学生受益,所谓教学相长。

4.3 科研兴趣小组有利于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新一轮医学教育改革的目标,也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而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3]。让学生接触到当前本学科领域中的前沿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评性、创新性思维方式。在撰写论文过程中,用到了医学统计学和文献检索知识,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锻炼的写作思维,进一步培养科研思维及创新能力。在科研实践和讨论分析中,会涉及其他相近学科如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等相关知识,这就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了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在进行科研活动中,一些学生发现了问题,利用现有的条件去解决问题,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提高了创新能力。

[1]姚聪莉,任保平.创新人才培养的逻辑及其大学教育转型[J].中国高等教育,2012,7:9 -12.

[2]周家伦.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5:38 -40.

[3]王金花,李海,陈建海.网络环境下探究性教学模式在组织学与胚胎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解剖学杂志,2012,35(6):849-850.

猜你喜欢
胚胎学科研活动兴趣小组
新农科背景下《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特产研究(2022年6期)2023-01-17 05:06:56
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新形势下,如何有效进行小学美术兴趣小组的教学
丝路艺术(2017年6期)2017-04-18 13:59:23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组织学与胚胎学无纸化考试的实践与体会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
项目教学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生作曲兴趣小组的探索与实践
本科生科研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以经管类本科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