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4-08-15 00:50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大学生活动学生

孙 彤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使在校大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的实践活动。在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驱动力、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的当今时代,探索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等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社会实践创新的意义

(一)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通过开展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现实世界,用科学的理论认识客观世界,使大学生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把主观世界的改造根植于客观世界实践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通过力所能及的专业实践和就业见习,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培养奉献精神,对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他人、认识自我,主动适应社会要求,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全面成长,起到催化剂和助推器作用。

(二)可以巩固学生专业知识

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可以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进一步激发学好专业知识的热情,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2]。

(三)可以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

社会实践可以通过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科学地组建实践团队,能够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智力优势和学科专业特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使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加速科技向当地需求的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高了服务社会能力[3]。

(四)可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根据不同对象实践目标层次化的要求,依托社会实践活动平台,结合所学专业,到农村、企业、社区、机关等地开展就业见习活动,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和认知能力,对于学生了解社会需求,调整就业目标,及早联系就业单位发挥重要作用[4]。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模式

目前,国内外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模式多种多样,已形成一个政府明确责任、社会广泛支持、家长重视参与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环境的多种社会实践模式[5];如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学校与企业联合的双元式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模式;如校区、社区、科技园区融合与联动发展的三区联动模式等[6]。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

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可和重视不到位,更多的是敷衍了事,忽视了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规划,没有发挥大学生的实际优势,没有注意到真正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教育和锻炼的特殊重要性,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备性[7]。同时家长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重视也不够,有些家长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理解的失误,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不务正业的活动,纯粹是为了游山玩水,有些家长怕他们的孩子吃苦受累,所以并不予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表面上开展的是热火朝天,轰轰烈烈,而实际上只是一少部分学生在真正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时政府和学校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费的投入非常少,而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耗资巨大的项目,在实际的开展运行过程中,只能以压缩时间、减少费用开支、减少社会实践参与人数等方办法来满足实际的正常运作,很多高校通过对重点实践队扶持的形式来开展运行社会实践活动,并加以报道宣传,但是却忽视了大多数没有正规组织形式、没有足够经费支持的自主社会实践活动。

(二)实践教学资源的相对匮乏

由于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未能给予重视,使得学生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四处奔波寻找实践场所,造成两极分化严重,部分学生的社会实践甚至只是走走过场,收效微乎其微。

(三)社会实践缺乏科学的指导

目前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通常局限在社会调查研究、国家政策的宣传、专门的参观访问、特定的文艺演出、固定的生产劳动等形式,还停留在社会实践的初级发展阶段,缺乏深入发展的改革和形式的创新[8]。实践的内容也往往与大学生的专业结合不够紧密,不能做到学以致用,也没有针对社会的具体实际情况,特别是农村的实际,没有顾及到群众的实际所需,没有真正达到为社会发展作出实际贡献,为群众办实事的目的。

(四)社会实践绩效评价体系缺乏科学合理性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单凭实践总结报告和单位公章证明有很大的水分,因为有些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与此同时,学校对于实践报告往往只有字数的规定,而对内容和格式等没有确切的要求,评选机制不够健全完善,即使制定了奖惩机制也很难落到实处,社会实践活动搞得好坏与否也就没有多大实质性的差别,这样就很难调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主动性。

四、提高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能力的方法和对策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必须要按照“接受教育、增长才干、作出贡献”的原则,同时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专业特点,依据各地方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实践方式,才能收到良好的实践效果[9]。

(一)组织体系创新

学校可以成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活动领导小组,设立社会实践专项经费,把社会实践创新作为必修课。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社会经历和成长需要,设置多样丰富的实践创新内容迎合各类学生的需求,各选所需,各有收获,建立系统化的社会实践创新平台。

(二)实践活动内容创新

将社会实践活动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相结合,集中组织学生骨干到农村和基层进行锻炼、调查研究和志愿服务;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特色和挑战杯、创业计划等科技作品申请项目立项,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和项目调研活动,把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社会实践有效结合;鼓励各立项团队开展富有创新元素的科学研究,通过实践方式将现有知识作进一步推进,在取得成果的同时贯通所学、了解未知,培养大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技创新能力,有效促进教学、科研、社会实践有机结合。

(三)机制创新

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的首要环节是立项工作,学校应充分调研、总体规划、科学论证,根据学生实际和实践地需求,按照“量体裁衣”的原则认真做好项目内容设计,使实践项目既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和专业特点,又结合地方需求。学校可以制定必要的检查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社会实践活动信息接收、处理、反馈机制,加强对社会实践实施过程的指导检查。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申报的目标,既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也及时掌握社会实践小组的实践动态,实时监控,针对实践活动实际,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目标,注重解决现实问题,产生实际效果。同时,可以建立一个量化评判与模糊评判相结合的评价制度,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使实践活动在评估上既有明确的量化标准,例如时间长短、论文质量、科研成果等,同时又有模糊性的评价指标,如社会成果、教育成果、个人知识积累等。在评价方法上采取以社会实践小组为单位自评、服务地满意度测评、学校实践指导机构考评三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这样不仅为社会实践的开展提供有效的监督机制,也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实践实际效果,促进实践质量不断提高。

民营科技,2011(6):50.

[2]李长松.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17-20.

[3]闪茜菁.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21-29.

[4]杨小磊.基于创新思维发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2:29-37.

[5]薛翠翠.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研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1:20-28.

[6]高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9:27-29.

[7]陈颖,王元元,刘鸿高,等.积极探索社会实践路径培养高校创新创业人才[J].价值工程,2013(2):246-248.

[8]邢强.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15-21.

[9]张旭中,郭宁宁,王勇安.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发挥及实现——10年来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综述[J].湘潮,2012(4):60-61.

猜你喜欢
大学生活动学生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