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旭刚 ■咸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我国目前约有500万盲人,占全世界盲人总数的18%。每年约有45万人失明,这意味着几乎每分钟就会出现一例新的盲人。如果任由这个速度发展,到2020年,预计盲人数将达到2000万人。盲道是改善视残者出行的最主要方法,盲道的建设已经日益成为衡量一座城市国际化、人性化的重要指标[1]。
盲道是在人行道上铺设一种固定形态的地面砖,促使视残者产生不同的脚感,诱导视残者向前行走和辨别方向,以到达目的地的通道,其目的就是使视残者安全顺畅地通行。盲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行进盲道,是使视残者通过脚感和盲杖的触感,指引视残者可直接向正前方行走,表面成条形状;另一种是提示盲道,是用在盲道的拐弯处、终点处和表示服务设施的位置等,具有提示注意作用,表面成圆点形状。
残疾人需要在市政设计中被考虑到现在的二十几年中,我国无障碍设施发展的速度很快,但是各个地区都普遍存在着问题。目前,咸阳市关于盲道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咸阳市中华路部分路段以及毛条路(玉泉路)等路段上没有设置盲道。此外,一些公园、广场周围也都没有设置盲道。
我市一些主要道路路段、步行街及广场没有设置盲道,存在没有完全落实规范要求的现象。此外,我市仍然缺乏城市道路与公交车站衔接处盲道的设置,这个以后设计部门要注意的地方。
我市一些道路中,对盲道的行道砖和指引砖使用要存在混用乱用的现象;相邻或相接的两条路段上盲道没有衔接上,存在遗漏和偏差的问题;新建道路和原有道路之间盲道的衔接也存在问题。此外,盲道被井盖或者其他物体占用现象也比较严重。
经研究发现通常使用盲道的设计和实用性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圆点提示盲道虽能告知盲人注意该处环境发生变化,但不能明确提示盲道环境所发生得变化,不能辨明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及其所在的准确方位。
(2)城市道路两侧的开口以及小区、单位的入、出口除,往往造成盲道中断,盲人无法顺利通过这些盲道中断处到达下一段盲道。
(3)城市道路的平面交叉口处,普通人可以通过人行横道通行,而盲人则无法利用盲道通过平面交叉口。
鉴于诸多问题,应该从最细微处入手对盲道砖进行改善,从中观和宏观把握人性化趋势,对盲道以及盲道系统进行改善,确保盲道系统的实用、安全和人性化[4]。
(1)微观:通过改变盲道砖的形式和样式来增加盲道砖的实用性、安全性和便捷性,改变人们对传统盲道的认识,引起人们对盲道以及盲人通行环境的注意[5]。
方位定位砖。目前的行进砖只能指引盲人在上面行走,而不能引导盲人到达所需要的位置,不能提示盲人所到达的位置。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简单的盲道图案,来引导盲人通行,使其到达目的地[6][7]。
(2)中观:通过音响交通信号系统用声音来引导盲人通过交叉口
音响交通信号系统设置在交叉口处,与交通信号灯等形成完善的交通信号系统。音响交通信号主要用来引导盲人安全、快捷、准确的过街。
国外通常采用“鸟鸣”作为音响交通信号。虽然目前国内没有相关标准,但是,由于简单的“鸟鸣”在吵杂的噪音中易识别,而且我国部分城市将“鸟鸣”音响交通信号系统运用于实际中,比如西安市,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果。所以,笔者推荐采用“鸟鸣”作为音响交通信号系统的交通信号。
(3)宏观:通过改变盲道在人行道上的位置来增加盲人行走的安全性
盲道被侵占的现象一部分说明盲道管理的疏漏,另一方面也说明盲道在人行道上位置设置的不够合理。目前,盲道在人行道中路边、路中、路内设置都有出现,这种现象在我市乃至全国都比较混乱。
笔者认为:应将盲道设计在人行道距内侧的0.5-1.0m处左右。人行道内侧远离机动车,安全系数比较高,盲人作为特殊人群应该受到保护,因此将盲道设置在靠人行道内侧更加安全合理。
由于各种原因,城市道路中相邻或相接的道路并不完全是同时建设的,这样就会出现问题。为了避免相邻或相接道路盲道建设不统一、不协调等问题,尽量同时施工,统一设计。如果单独施工,必须与实际情况相协调,道路之间协调统一,盲道的设置和施工也应该协调一致。
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和使用时间比较短,人们对盲道的认识不是很充足,因此应通过各种形式的手段做好宜传和教育工作。比如,通过主流媒体的报道使人们认识、了解盲道,知道其对残疾人、对一座城市的重要性。
城市道路中的盲道在设计、施工和使用方面都存在问题。盲道被其他设施侵占的现象比较严重。盲道不但应当按规范设计,还要有创新;施工必须按图纸进行,协调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盲道的管理和宣传力度,提高盲道的利用效率;在设计、施工和管理中,应当站在视残者角度考虑问题,注意盲道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保障盲道的便利性、安全性,并更趋人性化。
[1]《我国有盲人500万占全世界盲人总数18%》.新华网,2005年10月14日.
[2]吕静、杨金治,盲道建设与使用状况的研究和思考[D].长春: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
[3]刘连新、将宁山,无障碍设计概论[D].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
[4]尹治军,城市道路的无障碍设计研究[J].西安: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