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鹏 ■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公路分局,江西 抚州 344400
城市地铁隧道施工技术中,全断面明挖的成本高、对交通影响大,因此基本上不被采用,暗挖成为广泛选用的方式。但不论采用人工开挖、盾构、TBM等哪种方式,都会对地面产生影响,最直观的就是地表沉降。地表沉降的出现会加剧施工的危险性,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及时的控制。以下从施工实践出发,介绍了不同的防治措施。
以施工推进的前进方向作为X轴,垂直方向作为Y轴,铅垂方向作为Z轴,就能够直观表现出施工推进对于土体的影响。具体来说,在X轴方向上,施工位于管线上下或者周围有构筑物时,会产生挠曲变形;在Y轴方向上,会因为前进方向和侧向产生的附加应力对周围构筑物产生影响;在Z轴方向上,则主要会产生地面的隆起或沉降。除此之外,由于土体自身性质,容易使前进方向的土体塑性发展,从而导致剪切破坏。
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穿过一些含水量较高的地层,因此也会对地下水体产生影响。具体来说,会导致开挖范围内的水体水位线下降,同时影响周围的水体水位下降,在隧道附近则会形成水位凹槽。在此基础上,水位下降会引起水压下降,进而使土体之间的应力增加,最低导致地面的沉降。
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土体的扰动是产生沉降的主要原因。以盾构施工为例,盾构在推进过程中引起的沉降可以分为5个部分:第一,盾构达到前发生的沉降,占总量的0% ~4.5%;第二,盾构到达时发生的沉降,占0% ~44%;第三,盾构通过时发生的沉降,占0% ~38%;第四,盾构通过后发生的沉降,占20% ~100%;第五,地表的固结沉降,占4%~32%。其中前四种沉降能够通过一定的措施进行补救,使沉降量减小甚至消失,但最终的沉降量是一定会存在的。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剪切变形、固结变形、压缩变形是引起沉降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分析时必须关注地层的扰动、压密、剪切应变等现象。实践证明,盾构导致的地表沉降和扰动范围具有线性关系,同时和盾构的推进速度、注浆时间、回填率、隧道直径、土层性质等有关。
第一,施工过程中使用大管棚,在拱部采用双层管棚、两侧边墙采用单层管棚。在洞口的管棚一端设置导向墙,用来支撑桩基,同时桩基要伸入基岩。如此一来,管棚的两端分别支撑围岩和导向墙,起到纵梁的效果,从而控制隧道周边的地层变形和沉降。第二,控制钻进速度,尽量保持低速钻进,可以使用拉管机拉回钻管后进行注浆,固结后再次钻进。第三,如果有回填物改变了钻杆的预设路径,可以通过反复旋转、进退的方式将回填物清除。必要时可以使用气动潜孔锤,然后继续钻进。第四,为了避免出现地面沉降,要确保实际出土量在理论出土量之下,同时控制水量对地层造成的扰动。
第一,全断面预注浆加固。隧道施工中为了防止出现地下水流失、地表下沉,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就要对隧道地层进行堵水操作和注浆加固,从而控制地表的变形量。注浆操作,能够将降水盲区的残留水置换出去,从而起到防水、止水的效果。为了提高土体承载力,减少开挖造成的变形,可以提高管棚的支撑作用,增加土体密实度。另外,在注浆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多孔少注,通过分段注浆的形式来控制压力;二是粉细砂、粘土等地层要使用超细水泥材料;三是粗砂、卵砾石地层要使用普通水泥浆,可以添加不收缩添加剂。第二,微台阶开挖及时初衬加固。注浆加固施工完成后,采用六分部微台阶法进行施工,要求人工开挖上部分,机械开挖下部分,在拱部预留1cm左右的沉降量。对于左右线隧道而言,施工时使用短进尺进行开挖,能够防止沉降量的累积,从而有效降低沉降量。另外,施工期间要在隧道上方的路面铺设钢板,然后将车辆速度限制在40km/h。第三,盾构开挖时保证推进轴线和隧道轴线一致。轴线一致也就是指推进过程中不要出现“仰头”或“扣头”现象,这一点在泥水加压和土压平衡盾构中很容易实现。具体做法是在推进过程中及时纠正偏离位置,可以使用激光进行导向。在人工操作时,适当将轴线偏差限度缩小,从而减少对地层的扰动。
第一,初期支护封闭成环、衬砌段加长以后,开挖面暂停施工,确保洞内的二次衬砌作业长度大于13m。第二,拆除支撑钢架时,将拆除长度控制在6m,同时绑扎好钢筋,对隧道仰拱进行混凝土的填充。完成后方可继续向前拆除。第三,在拱圈内要设置防水板,然后二次衬砌钢筋绑扎、浇筑混凝土,将浇筑长度控制在6m。第四,隧道没有一次模筑的,洞内稳定性差,这时需要开挖、衬砌相互交替才能进行,从而确保隧道内部的安全。
第一,施工期间,要求全程监测,要关注框架桥、地表管线的变化。一旦监测值达到警戒线,就要停止开挖,在洞内加固支撑,确保框架桥和管线的安全。第二,地下管线测点布置。首先确定管线的位置和类型,如果具备开挖条件,就要开挖暴露管线,并且直接在上面布置观测点。不具备开挖条件,就要在对应的地面上设置观测点。数量控制在每个管线上有3~5个。第三,洞周收敛测点布置。隧道内部的围岩应力状态发生改变,其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净空收敛,对其进行测量可以推断出隧道的稳定程度,从而为二次衬砌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地铁隧道的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除排水以外,最为明显的就是地面沉降。虽然沉降的出现是在所难免的,但通过一些措施可以将沉降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本文分别从管棚加固、注浆加固、临时支撑加固、加强量测和监控等措施,阐述了地表沉降的应对做法。科学合理的控制沉降量,能够提高施工的安全系数,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和施工技术的发展。
[1]缪林昌,王非,吕伟华.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15):293-297.
[2]戚国庆,黄润秋.地铁隧道盾构法施工中的地面沉降问题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S1(07):2469-2473.
[3]韩煊,李宁.隧道施工引起地层位移预测模型的对比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03(19):594-600.
[4]贺农农,李攀,邵生俊,等.西安地铁隧道穿越饱和软黄土地段的地表沉降监测[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2,01(09):96-103.
[5]王振信.盾构法施工地面沉降的机理及防止对策[J].地下工程与隧道,2010,02(05):2-10.
[6]邓须.浅埋地下工程施工的地面沉降控制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08):20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