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师资队伍培养路径探讨

2014-08-15 00:44:35张付芝刘莹陆召军
关键词:医学院校师资队伍医学教育

张付芝,刘莹,陆召军

(徐州医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4)

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的临床教师承担着医学生临床课程教学和实习教学任务,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1]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6 号)》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临床教师的培训,提升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然而,在目前的高教及医疗环境下,受高等医学院校扩招、医院追求经济效益等因素的影响,高等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着临床师资队伍数量不足、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欠缺、教学意识薄弱等不利于提高高等医学教育质量的问题。因此,加强临床师资队伍的培养,提高临床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医学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临床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1.临床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自1999 年全国高校扩招以来,高等医学院校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多数附属医院的规模并未随之扩大,导致临床教学任务成倍增长,临床教师在临床医疗和教学之间很难兼顾,教师数量不足而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2]

2.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欠缺。临床医生都毕业于医学院校,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技能培训,教学基本功不扎实,加上兼职从事临床教学工作,在时间和精力上难以保证,常常由于忙于临床医疗工作而忽视教学,存在着教学基本环节不完善、备课不充分、教案书写不规范、授课中照本宣科等问题。另一方面,近年由于高校扩招,大多高等医学院校都采取与地方医院联合建立非直属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办法以缓解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但是这些医院的临床教师尽管可能是临床一线的技术骨干、专家,但普遍存在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管理和经验不足等问题,如何提高这部分临床教师的教育理论及技能,实现从单纯的临床医生向具有医生、教师双重身份的角色转变也是摆在高等医学院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3.临床教师教育意识薄弱。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部分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临床医疗上,对从事医学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使命感不强,对教学设施设备投入不足,没有形成相应的教学氛围;而临床教师面对繁重的临床医疗工作,也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教学,把教学视为附带工作或额外任务,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临床教学工作处于被动局面,对临床教学工作表现为一种敷衍状态。[3]

4.不完善临床教师培训体系。高等医学院校对校内教师的培训大都比较重视,也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措施。但对于临床教师由于管理隶属的原因,存在管理不到位、培训项目少、培训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满足不了临床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提高的需求。

5.临床师资队伍管理制度薄弱。临床师资队伍管理制度亟待加强,缺乏完善的奖优罚劣、优胜劣汰的临床教学竞争激励机制,尤其对中青年临床教师的选拔、培养等方面机制不完善,临床带教教师的福利微薄,带教与不带教、带好与带不好都一个样,无法调动临床医生参与临床教学的积极性。

6.临床师资管理机构不完善。目前,在高等医学院校的直属附属医院一般都设有临床学院,在临床学院下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学、儿科学等教研室,专门负责临床教学及临床师资培训工作;但在非直属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内,临床教学管理工作一般由医院的科教科负责管理,但科教科普遍重视科研及临床医生的继续教育,对临床教学只是做到基本的教学组织工作,对临床师资培养不重视,不利于临床教师的发展。

二、临床师资队伍培养路径分析

1.通过外部引进及内部培养扩大临床师资队伍规模。医学院校和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应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从两方面扩大人才队伍数量的建设。一方面,建立良好的人才引进机制,扩大从国内外引进优秀人才到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工作来充实临床师资队伍。如徐州医学院近年来对引进到附属医院的优秀人才可以将编制安排在学校,同时与附属医院共同在安家费、购房补贴、科研启动经费、专业技术职务等方面给予优厚待遇,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近三年共引进海内外优秀博士研究生上百人;另一方面,对一些非直属的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应采取内部培养的方式来扩充临床师资队伍。在医院内部选拔一些医德医风好、工作责任心强、职称及学历高的医师,由医学院校负责对这些医师进行教学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扩充到临床师资队伍中来。

2.建立完善的临床师资培训体系提高临床教师教学能力。1988 年,世界医学教育大会上发表的《爱丁堡宣言》中提出,“培训临床医生使他们成为教育家而不仅仅是科学内容上的专家”。应建立包括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在内的师资培训体系:

第一,岗前培训。针对新引进到医院兼任临床教学的教师以及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中新选拔的将要从事临床教学的医生。通常应由医学院校统一在暑假组织,请临床教师到学校集中培训。其目的是让临床教师尽快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教学基本程序,促使他们由临床医师向临床教师角色的转变。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其一,教务政策解读主要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教学管理等规章制度,让临床教师对学校教学管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其二,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学习内容主要有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口语等相关理论知识,一般采取集中授课和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实施;其三,开展系列教学技能专题讲座,邀请行业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做报告,有针对性地选择报告主题,如“医学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势”、“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教学过程监控与评价”等,让临床教师对高等医学教育形势及相关课堂教学组织有一定的认识;其四,教育教学基本功训练,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教室,对参加培训的老师分小组采用微格训练的形式系统地训练教学基本功。

岗前培训结束后,通过试讲的形式对参训学员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测评,对测评通过者颁发相应证书,作为进行临床教学的前提。

第二,在岗培训。在岗培训主要针对已经在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中从事临床教学工作的教师。应由医学院校和医院共同来组织实施,通常在工作间隙进行,必要时也可采取集中授课的形式。在岗培训可以采取青年教师导师制、临床教学观摩、临床教学岗位竞赛等形式进行。

其一,青年教师导师制,为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对新聘任的临床教师,由各临床教学医院负责安排临床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临床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对其进行临床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帮助其过好教学关,并逐步提高其教学水平;其二,临床教学观摩,医学院校负责选拔授课水平较高的教师到各临床教学基地上教学观摩课,要求临床教学基地教师做好教学观摩记录,总结主讲教师的授课内容和特色,并进行反思与感悟,从中学习和吸取教学经验及教学技巧;其三,临床教学岗位竞赛,可以由医学院校统一组织,也可以由各临床教学医院自行组织内部的临床教学岗位竞赛。通过岗位竞赛,调动广大临床教师参与临床教学的积极性,促进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例如,徐州医学院临床学院在每年春季举行的临床教学查房竞赛活动,临床教师们普遍觉得能有效地提高临床医师的临床教学水平和临床工作能力,实现教学相长。

3.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调动临床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建立激励机制是调动临床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完善的激励机制应包括薪酬激励、声誉激励和考评激励等形式。薪酬激励是指要把临床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业绩和成果作为津贴分配的必要条件,例如,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在奖金分配中规定每月拿出5%奖金作为医院教学激励使用,每年年底,对教学业绩考核,将其结果作为年终奖金分配的依据;[4]声誉激励作为一种隐性的激励机制能够产生巨大的激励效果,有时甚至可以对物质激励起替代作用。在临床教学医院这种高素质人才集中的地方,临床教师更加看重自身的声誉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可以通过评选优秀带教教师、先进个人等形式激发临床教师参与教学的热情;考评激励,将临床教学工作水平考评结果与聘任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挂钩,以此来规范临床教学工作,激励临床教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4.定期召开临床教学会议以交流临床教学工作经验。医学院校要定期组织所有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定期召开临床教学工作会议。通过临床教学工作会议,首先,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可以汇报各自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工作经验,营造良好的临床教学经验交流氛围,使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提高临床教学意识;其次,医学院校可以与各教学医院共同研究解决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动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的教学积极性,进一步统一规范临床教学工作;再次,在临床教学工作会议上还可以聘请国内外知名医学教育专家主讲前沿的临床教学相关的教育理论、经验和方法,促进临床教师不断掌握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5.加强制度建设为临床教师培养提供制度保障。高等医学院校应根据本校临床教师队伍实际状况,协同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制定一系列有关临床教师队伍培养相关的制度文件,如《临床教师集体备课制度》、《临床教师听课与试讲制度》、《临床教师教学质量考评规定》、《临床教师专业技术职称(教师系列)评聘制度》等,并与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一起认真执行,以此来保证临床教师培养的规范化、制度化。

6.健全临床师资管理机构为临床教师培养提供组织保障。为切实抓好临床师资培养工作,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健全临床师资管理机构。医院科教科增设人员专门负责临床教师培养工作,建立内科、外科、妇产科学、儿科学教研室,并配备教研室主任及教学秘书,从而在医院内部形成由主管科技教育的副院长、科教科、教研室组成的三级临床师资管理机构,为临床教师培养提供组织保障。

[1]尹刚.新时期如何稳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1):34~36.

[2]李盛青.加强临床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94~95.

[3]李树平,田小英,李晓阳,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5):696~697.

[4]兰奎旭,王岩青,侯英.完善教学激励制度对提高临床教学水平的作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0,46(2):177~179.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师资队伍医学教育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40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24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中医研究(2014年6期)2014-03-11 20:28:54
师资队伍建设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