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业明(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营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淮安 223300)
冠心病为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其将有效保护缺氧、缺血的心肌细胞,可广泛应用于心肌梗死、心绞痛以及冠心病的临床治疗;脉络宁注射液则具有良好的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临床主要应用于脑梗死等疾病的临床治疗[1]。笔者采用生脉注射液联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3月~2012年2月50例冠心病患者,男33例,女17例;年龄6~83岁,平均65.1岁;病程8~12年,平均10.2年。心功能(NYMA分级)Ⅲ级39例,Ⅳ级11例;左心衰竭13例,右心衰竭8例,全心衰竭6例;合并高血压8例,心房纤颤13例,心肌梗死2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3例。排除近期手术患者、患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疾病以及严重的高血压疾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与对照组(2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临床表现,心输出量均<4 L/min等临床诊断指标,同时参照全国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确诊为冠心病;所有入选病例均为心功能Ⅲ或者Ⅳ级。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其中主要为抗感染、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洋地黄制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30 ml脉络宁注射液加50 ml生脉注射液,1次/d,连续静脉滴注10 d。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超声心电图检查及血黏度检测,对比分析左室射血分数、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等心脏功能变化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本文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并执行[2]。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心功能上升至2级以上。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且心功能上升至1级以上。无效: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无任何变化或者加重。
1.5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情况:两组患者经过临床药物治疗,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超声检测指标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等心脏功能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血黏度比较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流变化各项指标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变化各项指标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超声检测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临床实践验证,生脉注射液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脏血液供应情况而降低血黏度且能显著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而脉络宁则可抑制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从而明显降低患者血浆比黏度和全血比黏度,进而显著增加患者心脏的血流量,促进血液循环,另外还可增加纤溶酶原含量,提高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活性,降低纤维的蛋白含量,这样将有利于抑制释放内源5-羟色胺,进而增加患者环磷酸鸟苷/环磷酸腺苷与前列腺素F/E的比值,降低了载脂蛋白B而增加了载脂蛋白的A-T,其可起到有效的抗动脉硬化功效;除此之外,其所形成的胆石成能效应,这样将有效缓解平滑肌痉挛,最终将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高浓黏度不良状态,从而将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并增加心脏的血液供应[3]。
在本文研究中,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将两组药物合用可谓相得益彰,显著改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血黏度等相关指标,其中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8%,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1] 刘蓝亭.脉络宁治疗冠心病临床观察[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24(1):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J].中国医药学报,1993,14(1):57.
[3]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