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智力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11)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最为凶险的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在于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突然堵塞,从而导致由冠状动脉供应的心肌发生变性坏死。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护理:①休息:急性期宜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创造一个安静舒心的环境,限制探视,护士协助患者完成进食、排便、洗漱、翻身等相关操作,尽最大努力防止病情恶化。②饮食护理:患者需禁食至胸痛消失,然后予流质饮食,以后随病情缓解逐渐过渡至半流食、软食和普通饮食。饮食应低脂、易消化,宜少量多餐。③保持情绪稳定: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④给氧:有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降低者,最初几天应通过鼻管面罩吸氧,氧流量一般为2~4 L/min,间断或者持续吸入。⑤心电监护: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呼吸,若发现频发室早(>5个/min)、多源室早、R-on-T现象或严重房室传导阻滞时应警惕室颤或心脏骤停发生,需立即通知一声。⑥疼痛护理:遵医嘱给予哌替啶或吗啡止痛,定时给予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醇酯静脉滴注,烦躁不安者可肌内注射地西泮,询问患者疼痛的变化情况及其伴随症状的变化情况,注意监测有无呼吸抑制、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不良反应。给予2~4 L/min持续氧气吸入,以增加心肌氧的供应。
1.2 排便护理:①评估患者的排便状况:平时有无习惯性便秘,是否已服通便药物,是否适应床上排便等。②向患者解释床上排便对控制病情的重要意义,现主张床边排便,患者排便时应提供屏风遮挡。③指导患者采取通便措施,嘱患者勿用力排便,必要时含服硝酸甘油,使用开塞露。④卧床期间活动量明显减少,且部分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且生病后进食减少等多种综合因素影响导致便秘发生,故心肌梗死急性期常规给予患者缓泻剂。
1.3 溶栓护理:溶栓护理需要注意如下事项:①观察是否有活动性出血,询问患者近期有无大手术或外伤史,消化性溃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溶栓禁忌证。②正确、合理配制并有效输注溶栓药物。③用药后对寒战、发热、皮疹等相关情况进行密切观察,有异常及时处理。④使用溶栓药物后,需要定期监测心电图,抽血查心肌酶,并询问患者胸痛情况以便为溶栓是否成功提供资料。
1.4 指导恢复期患者的护理
1.4.1 医护人员应提高警惕,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护理[1]。①严格执行探视制度,保持病室安静。②医护人员态度要和蔼,时时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产生安全依赖感。对患者的病情加强巡视,随时观察患者的各种反应,有异常者积极对症处理。③患者有疑虑情绪时,护理人员要进行合适的心理疏导。④加强家人陪护措施:家人的支持对患者的病情恢复非常有利,所以要动员家人多陪护患者,让患者感受到温暖[2]。
1.4.2 指导恢复体力活动:出院后鼓励患者逐渐开始规律的适量运动,活动形式可根据其自身条件和爱好选择如步行等有氧运动的形式。心肌梗死后6~8周可恢复性生活,经2~4个月的体力活动锻炼后,可酌情恢复部分或轻工作量,部分患者可逐步恢复全天工作,但仍需避免重体力劳动、驾驶员、高空作业及其他精神紧张或工作量过大的工作。
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后,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干预措施,现阶段护士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干预措施最主要体现在健康教育,且大多集中在医院内,延续性的监测相对较少,预防则仍侧重于依赖药物治疗方法。但是伴随着社区医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护士在预防干预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借鉴国外的经验且尊重我国国情,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的干预策略是发展趋势。
预后取决于梗死部位、梗死面积和再灌注治疗开始的时间,若再灌注治疗在症状发生的1 h内进行,大部分梗死部位的心肌可以存活,死亡率极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随再灌注治疗开始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者,病死率高。
[1] 王惠珍,钟秋生,林少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3):1215.
[2] 孙银香.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