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帅,徐文奎,李 栋,丁 锋 (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 溧阳 213300)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是一类特殊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部分文献将发生在21周岁以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归为青少年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笔者通过研究分析一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上的影像学表现,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一些新的选择。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1例,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14~2l岁。其中发病前17例(54.8%)有受明确暴力外伤病史,10例(32.3%)有轻度外伤史,4例(12.9%)无明确外伤史,脊柱畸形2例(6.4%)。临床表现:腰背部疼痛23例,臀部酸胀不适9例,腰痛同时伴下肢放射性疼痛14例(其中单侧11例,双侧3例),下肢疼痛伴有皮肤感觉异常7例。日常生理活动不同程度受限5例,间歇性跛行3例。体格检查:腰部异常僵硬或平直11例,出现不同程度脊柱侧弯19例,椎旁或棘突旁压痛24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7例(其中单侧21例,双侧6例),小腿下段或足背足底痛觉减退16例,足背伸肌力减退5例,跟腱反射减退3例。均无明显腿部肌肉萎缩。
1.2 检查方法: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16和iCT螺旋CT扫描仪,扫描范围为全腰段脊柱,扫描参数:120 kV,300 mA,5 s,层厚1 mm、层距1 mm无间隔扫描。再根据原始薄层横断面图像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处理,常规重建L3/L4、L4/L5和L5/S1椎间盘,中心线与椎间盘层面平行,重建全腰段脊柱冠状位、矢状位,重建矩阵512×512。软组织窗(WW:55 Hu,WL:350 Hu),骨窗(WW:450 Hu,WL:2000 Hu)。
1.3 评价指标:由2名副主任以上医师阅片,比较分析椎间盘突出发生部位、类型,同时结合参考BMI指数。
2.1 突出发生部位:突出发生部位以L4/L5最多,共20例,占64.5%;其次是L5/S1共7例,占22.6%;L3/L4发生突出者4例,占12.9%。
2.2 突出类型:分布不均匀,中央型24例(77.4%),显著多于旁侧型7例(22.6%)。
2.3 BMI指数:参照国家卫计委2013年发布的标准 ,正常18.5~23.9,偏胖24~27.9,肥胖≥28,重度肥胖≥30。本组病例正常12例,偏胖11例,肥胖8例。
2.4 其他:31例患者中伴有侧隐窝狭窄者有13例(41.9%),伴有椎间孔狭窄者共9例(29.0%),其中双侧6例,单侧3例。神经根可见肿胀者11例(35.5%),椎体和椎小关节突增生的5例(16.1%)。本组病例中未发现椎间盘“真空”征、黄韧带增厚等征象。
3.1 发病机制:现阶段认为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可能与外伤、椎间盘及部分纤维环的营养不足、腰骶椎结构异常、遗传和发育等因素有关,而外伤是主要的病因。本组病例中,有外伤病史的有27例(87.1%)。青少年肥胖比例也越来越高,这增加了对下腰椎和椎间盘的压力负荷,使得椎间盘加速磨损、老化、退变。本组病例中BMI指数大于偏胖标准的患者有19例(61.3%),说明青少年椎间盘突出与体重增加有一定关系。
3.2 临床和CT表现特点:本组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和CT表现特点有:①临床表现不典型;②神经根压迫症状较为明显。本组病例CT检查结果显示:①单椎间盘发病多见,常以L4/L5发生突出者最多(71.4%);MPR横断面和矢状面重建可以清楚显示椎间盘突出的范围及程度。②以中央型突出多见(76.2%),伴随以侧隐窝狭窄和神经根肿胀为主。MPR重建可以清晰显示侧隐窝和神经根的改变,矢状面重建可以显示椎间盘的突出及硬膜囊、脊髓、马尾的受压情况。④椎小关节骨质增生主要见于肥胖病例,MPR矢状位重建可清晰显示椎间隙高度正常,也可清楚显示椎体和椎小关节边缘的骨质增生[1]。随着影像设备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检查,能在薄层横断面扫描的基础上进行后期的多平面重组(MPR),可清晰显示椎体、椎管、椎间盘及附件的解剖结构,能够克服常规椎间隙扫描时机架倾斜的诸多不足,更加有利于诊断[2]。同时矢状面MPR重建可清楚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类型及其对硬膜囊、神经根的压迫情况,同时可显示椎体及椎小关节的增生、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等情况。冠状位MPR可直接观察脊柱的生理或病理弯曲的改变及椎间隙的变窄[3]。多排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故可作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的首选诊断方法。
[1] 陈国宏,郭志艳.CT成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J].医疗保健,2008,2(6):26.
[2] 张 军,韩 磊,韩 雪,等.规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三维重建观察[J].中国骨伤,2011,24(1):854.
[3] 曾庭基,许国增.多层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MPR重建神经根受累分级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3,12(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