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组织与实施

2014-08-15 00:49易秀英向月应李鹏社谭孝华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卫生机构卫勤部队

易秀英,向月应,杨 明,王 惠,李鹏社,谭孝华

(解放军第181医院,桂林 541002)

为加强新形势下部队卫生能力建设,推进部队卫生机构与医院建设协调发展。从2010年开始,本院在首创"两全"服务模式的基础上[1],与体系部队卫生机构携手,逐步探索出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模式[2],取得初步成效,并在2012年9月全军部队卫生能力建设工作会议上进行了现场展示交流,得到了各级首长、机关和部队官兵的充分肯定。总后卫生部于2013年8月—2014年7月在本院及体系部队共十个单位开展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模式改革试点,目的是建立符合军人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符合加强部队卫生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符合有效履行多样化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使命任务需要的一体化卫勤保障新模式,为全军推行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提供示范样板。

1 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模式概念与特征

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指在保障体系范围内,以医院为依托、部队为主体,将医院与体系部队卫生机构紧密联合、功能综合、共同建设的联合保障模式。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模式的基本特征:一是目标任务聚焦健康,二是组织体系区域融合,三是保障功能全维覆盖,四是资源配置效益最大,五是运行管理信息主导。

2 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的目标与任务

随着军队功能任务的拓展,军人健康标准应当从一般社会人生理、心理、社会“平衡”健康标准,向以战斗力需要的体能、智能心理、环境适应能力为核心的“能力”健康标准转变;卫勤保障能力生成模式要求在加快推进基本要素建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保障效能的提升,实现保障能力体制、功能、方式、手段的革新[3];卫勤保障功能从医疗为主向预防、医疗、强健一体化拓展[4]。2012年全军部队卫生能力建设工作会议和2013年四总部联合颁布《部队卫生能力建设规定》,明确提出健康维护、疾病防治、应急处置、远程医学、心理服务、伴随保障“六种能力”要求。因此,“六种能力”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部队卫生能力建设的根本遵循。

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的目标是通过医院与体系部队卫生机构业务工作联建共管、联建共用、联建共享,统一组织实施预防、医疗、强健等卫生工作。建立联合机动的多样化卫勤保障方式、精确高效的信息化管理保障手段、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与调控机制。使部队卫生机构的“六种能力”显著提高,整体卫勤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军人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的基本任务:一是开展军人健康管理,实现健康维护一体化;二是加强专业技术建设,实现医疗救治一体化;三是加强疾控体系建设,实现疾病防控一体化;四是强化卫生训练演练,实现卫生战备一体化;五是拓展信息技术应用,实现信息平台一体化。

3 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的组织与实施

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模式定位为一体化卫勤保障的初级阶段,即在不改变现行卫勤体制和力量编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医院优势资源,通过拓展保障功能任务,创新保障方法手段,提高基层部队卫生保障能力,探索建立区域内医院和部队卫勤力量高度融合的联合保障运行机制,实现区域卫勤保障功能的一体化。

3.1 成立一体化卫勤保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加强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

3.1.1 成立一体化卫勤保障领导小组 成立以军政主官为组长、主要业务领导为成员的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领导小组。研究审定本单位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实施方案;召开区域部队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审议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实施方案;研究解决区域一体化保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3.1.2 成立一体化卫勤保障办公室 成立以卫勤领导为主任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工作的具体实施。

3.1.3 成立办事机构 协调成立由医院牵头,部队卫生机构卫生领导共同组成的办事机构,建立一体化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医院与部队的沟通协调,确保一体化卫勤保障工作的“无缝衔接”,同步推进。

3.2 调整深化医院机关和科室职能 拓展服务与管理功能

3.2.1 拓展医院医务处职能 构建区域医疗管理平台 由医务处组织协调,强化代职支援,开展业务帮带,指导和协助部队开展对外医疗服务。在医院帮带协助下,改善部队心理、辅诊、质量管理等功能弱项,突破急救、手术等制约部队保障能力瓶颈。

3.2.2 拓展医院机动卫勤分队职能 建立区域卫生战备平台 医院与部队卫生机构联合开展模拟实战化联合卫勤训练演练,实行模块化抽组,组织装备操作培训和人装结合训练,展开批量伤员检伤分类、紧急救治等训练,提高快速反应和高效救治能力;在部队执行重大军事行动时,医院与部队联合开展伴随保障或医院实行区域支援保障。医院配合部队共同开展勤务、技术与装备相关应用研究;建立战备药材轮换更新机制,医院对部队需要轮换的战备药材给予轮换更新。

3.2.3 拓展医院急诊科职能 建立区域医疗急救中心 部队与医院急诊科实行联动机制,构建一体化医疗急救流程,在部队呼救能及时迅速出动实施紧急救治;并利用远程急救系统,对危重伤病员的抢救进行实时会诊和技术指导。部队在医院指导和协助下,加强部队急救室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高急救水平。

3.2.4 拓展医院医学工程科职能 建立区域卫生装备维修中心 采取送修与巡修相结合方式,为部队卫生机构维修和计量检测卫生装备,培训辅导部队卫生机构使用操作人员,医院酌情为部队提供设备支持;部队指定专人负责卫生装备档案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

3.2.5 拓展医院信息科职能 建立区域卫生信息中心 依托医院信息科,建立远程医学服务站和区域卫生数据库,师旅医院建立远程医学服务点,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信息管理制度,开展远程会诊、远程教学、远程急救、远程影像诊断、远程查房、远程健康教育、远程心理咨询与干预、就医咨询、预约挂号等远程医学服务,实现医院与部队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

3.3 新建职能科室 拓展服务保障功能

3.3.1 建立区域健康管理中心 协助部队完善健康管理军医、健康责任军医、健康信息员体系和健康管理工作制度,全面建立军人电子健康档案,共同开展军人健康数据采集及健康动态监测,对军人健康状况及健康危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采取健康干预措施;开设健康教育网站,共同开展网上健康教育咨询;推广应用军事训练伤监测信息系统,开展训练伤监测,并结合训练计划,提出训练健康保护的措施办法,实施现场指导和保障等。

3.3.2 建立区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医院成立疾病预防控制科,拓展传染科、检验科、院内感染控制科等相关科室职能;部队完善防疫所建设和专职防疫军医配备。医院与部队联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传染病监测预警、疫情处置,提高部队早期发现与先期处置能力。协助指导部队卫生机构实施食品、饮用水和作业环境卫生检测与监督。

3.3.3 建立部队卫生人员培训中心 医院设置培训办公室、宿舍、教室和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立医院与部队卫生人员一体化训练体系[5]。培训人员包括医师、药师、技师、护士、卫生士官等,设进修、轮训和卫生士官三个班。建立卫生人员培训和管理制度,制定个性化培训计划、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和不同军种特点进行施训,实行导师负责制。

3.3.4 建立区域心理服务中心 指导和协助体系部队师旅医院、门诊部开设心理门诊,旅团卫生队开设心理卫生服务站(室),培训专(兼)职心理医师和心理卫生骨干,医院与部队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检测、心理干预和远程心理支援。

3.4 推行主责科室帮带制度 提高帮带效能

为规范医院对部队卫生机构的业务帮带工作,有效提高帮带效能,医院建立主责科室轮流帮带制度,实行弹性模块化业务帮带。

针对部队卫生机构的主要需求,医院指派相对应的优势学科对部队卫生机构进行“一对一”业务帮带,建立“332”(开展3项以上部队适宜新技术、建立或完善3项以上规章制度或技术操作规程、培养2名以上业务技术骨干)业务帮带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内,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重点帮带,在部队卫生机构能独立开展相关业务后再进行轮换;同时,主责科室还作为医院联系人,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与协调,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最终达到整体提升的目的。

4 主要成效

4.1 组织体系健全完善 建立总部、军区、体系部队、医院卫生部门和军事部门领导共同参与的组织指挥平台,加强一体化卫勤保障的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

4.2 平台建设科学规范 科学构建十个一体化工作平台,并指定专人负责各平台建设计划、运行模式、工作机制、目标任务和实现途径的研究、协调与落实,保障了“五个一体化”工作的落实和“六种能力”的提升。

4.3 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十个一体化平台和主责科室轮流帮带制度,改变以前医院以临时抽组的“三送”(送医、送药、送技术)医疗服务活动向常态化业务帮带机制转变;由单一代职医师“填位置,帮顶班”的代职方式向代职支援与业务帮带相结合模式转变,有效解决“双向代职”和业务帮带工作要求难落实、难到位的问题。

4.3.1 健康维护能力明显增强 建立健康管理军医、健康责任军医和健康信息员三级军人健康管理体系,部队官兵健康素养明显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由2010年67%提高到92.3%,部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训练伤、中暑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4.3.2 医疗救治能力明显提升 医院接收89名卫生人员进修、轮训和复训;举办急救、健康管理、心理、信息、疾控等5个培训班,培训部队卫生人员278人次;选派13名技术骨干到部队代职支援,指定9个主责学科与部队建立“一对一”帮带关系,指导17个“示范科室”建设,培养技术骨干38人,开展适宜技术57项,建立管理制度与技术规范91项,完成手术或诊疗操作352人次;为试点单位修复卫生装备283台件,计量检测126台件,部队卫生装备完好率达到95%,并投入110佘万元为试点部队配备医疗设备76台件。部队卫生机构积极开展专业训练,部队卫生人员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考试优良率达到85%,专业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医疗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如某旅医院近10年来首次开展阑尾切除、腹股沟斜疝修补等手术,2014年1—7月门急诊、住院、手术分别提升了175%、200%和300%。

4.3.3 疾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 建立具有指导保障关系的一体化疾控体系,先后10余次联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食品、饮用水、作业环境卫生监督与监测,加强了食品卫生安全监管。部队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无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

4.3.4 卫生战备演练效果明显 医院与部队联合开展重大演练活动3次,并结合跨区演习卫勤保障需要,与某旅进行1次实兵演练,使卫勤演练逐步走向常态化、机制化、标准化,提高快速反应和高效救治能力。

4.3.5 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 医院与部队卫生机构建立了互联互通的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开展常态化的远程医学服务,有效提高了部队卫勤保障能力和水平。

4.4 保障质量大幅提升 试点部队官兵对医院服务保障满意率98%,对本级卫生机构服务满意率95%;部队卫生机构对医院代职支援和主责学科帮带满意度96%,对平台建设与指导帮带障满意度98%。官兵反映部队卫生机构条件明显改善、部队卫生人员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1] 向月应,王庆林,易秀英,等.军队医院建立为部队全程服务保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院,2007,11(1):52 -54.

[2] 向月应,易秀英,王庆林,等.军队区域一体化卫勤保障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解放军卫勤杂志,2013,15(3):143 -145.

[3] 李 伟,毛常学,陈 琳,等.外军卫勤转型对我军卫勤保障能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启示[J].解放军卫勤杂志,2013(2):55-57.

[4] 陈文亮,吴乐山,赵达生.中国特色卫勤转型研究[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1:20-21.

[5] 张鹭鹭,刘 源,顾 洪,等.军队卫勤管理一体化理论训练体系构建与实现[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7):680-682.

猜你喜欢
卫生机构卫勤部队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新时期人事档案对卫生政工队伍建设作用的研究
加强基层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某部冬季野营拉练卫勤保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