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嘉靖倭患兴起的原因分析

2014-08-15 00:51:59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倭寇时期贸易

高 超

(安徽大学历史系,安徽合肥230601)

一、嘉靖朝倭寇的人员构成

倭患在终明一朝是自始存在的,但倭寇真正成为明代的一大社会问题却是在嘉靖朝,史学界称之为“嘉靖大倭寇”。

明代的倭寇人员组成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既有日本人又有中国人,还掺杂了不少朝鲜人和葡萄牙人。史籍中对嘉靖时期“倭寇”的成份构成有大量记载。如,“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六七”,“近日东南倭寇,类多中国之人。”[1]“闽浙江南北广东人多从倭者。大抵贼中多华人,真倭直什一二。”[2]“贼前后来寇,每每遗三四贼,擒送官拷询,多江南人,或漳人。”[3]“倭寇初犯漳,仅二百人,其间真倭甚寡,皆闽浙通番之徒,鬓发以从。”[4]在御“倭”中立有战功的海盐县令郑茂也指出:“倭人秃头鸟音,不满二三百。余皆宁绍漳广诸不逞之徒。”[5]嘉靖时名臣郑晓在《皇明四夷考》中指出:“大抵贼中皆华人,倭奴直十之一、二。”另一大臣赵炳然在《皇明经世文编》中也说:“闽倭寇止十二、三耳,大抵皆闽乱民矣。”《嘉靖东南平倭通录》记载:“罕盖江南海警,楼居十三,而中国叛逆居十七也。”因此,《明史纪事本末》中认为“时沿海诸奸民乘势流劫,真倭不过十之二、三”及《明史》中“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的论断,是可信的。

嘉靖时期在中国大陆的沿岸地区发生的“大倭寇”(史书上称之为“嘉靖大倭寇”)大大地震撼了明朝政府,并引发了明朝长达20多年的“御倭战争”,对东南沿海的影响极深,极大的破坏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其范围之广,时间之长也是很罕见的,同时也因此在中国历史上造就了俞大献、戚继光、汤克宽、卢惶等一大批抗倭的民族英雄。那么,贯穿整个明代的倭寇问题怎么会在嘉靖朝中国的大陆沿岸发生“大倭寇”呢?本文即对此问题进行简要地讨论与分析。

二、嘉靖朝倭患形成的原因

(一)嘉靖朝倭寇形成的外部原因

为了更清楚地分析嘉靖朝的“全民皆寇”现象,在这里我们要认识倭寇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其实最初的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倭寇来自于日本社会内部。

1.嘉靖时期日本主要社会背景

从13世纪末到14世纪,日本正处于长期混战的动乱年代,当时日本在政治上长期内战,同时统治者骄奢淫逸,不恤国政,以致造成大批的武士及失业流民成为流寇。倭寇就是在这种社会土壤上滋生、发展,逐渐壮大成对外侵略的武装力量。

公元1336年12月,日本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南北两大阵营的领主名保其主,实则趁火打劫,就连北朝内部也同室操戈。在南北混战中,许多溃兵败将、失职武士以及破产农民由于无家可归而流亡到海岛上成为海盗。此外,还有一部分逃避征敛或失去生产手段的人们也流亡在海中岛上,他们勾结九州一带的不法商人抢劫中、日、朝三国沿海,侵扰中国的沿海地区。[6]日本的分裂割据,连年混战是倭寇兴起的根本原因,日倭外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经济上的利益。

2.嘉靖时期日本社会现状分析

明朝到嘉靖时期,中国在东南沿海地区某些发达的手工业生产部门已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当时日本在经济落后的状况下,许多生活必需品都得来自中国。当时,继镰仓幕府崩溃以后,封建割据又在室盯幕府足利氏霸权之下延续下去,地方分权仍采取新的形态而存在着。这些封建藩侯屡屡发动战争,以实现其财力和权力的扩张。为了解决战争中所造成的财政困难,弥补经济损失,更是为了满足奢侈欲望,封建藩侯和寺社就组织境内的浪人和奸商,支持并利用他们到中国大陆沿海进行“走私”贸易和劫掠。[7]

早在嘉靖以前(即日本的南北朝时期)明王朝就很希望与日本维持通商友好的关系,曾用“朝贡”的方式进行贸易,在此类贸易中,日本所取得的利益是相当大的,就以1453年(景泰四年)到中国的日本第三次勘合贸易船来说,日本来船九艘,所载贸易品很多,其中刀剑就有九千九百多把,一把本来价值八百文至一千文铜钱,而明朝政府却每把给予一万文铜钱。仅此一例足见日本通过这些贸易获利之巨。[8]

然而,日本封建统治阶级贪欲野心却逐渐膨胀,开始得寸进尺、胡作非为。据《中东古今和战端委夷》中记载:“永乐初,始复来贡,因肆奸橘,载其方物戎器,出没海道,得间,则张其戎器,而肆侵夷;不得间,则陈其方物,而称朝贡。侵夷则卷民财,朝贡则治国赐”。勘合贸易中,日本幕府政府不但不遵守勘合贸易所规定的船数、人数的限制,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他们遇有机会,还对中国市民进行掠夺或殴打。如1453年勘合船“至临清,掠居民货,有指挥往诘,殴几死;1468年,“使臣清启复来贡,伤人于市”;1496年“源议高遣使寿蓂来进方物,沿途生事,远至济宁,强买货物,持刀杀人”[9]。

总之,日本随着内战加剧所造成的财政经济耗费的不断扩大和封建诸侯贪欲的日渐增大,使它对中国的掠夺就必然加剧,这就是造成明中期以后倭患猖獗不息的根本原因。

(二)嘉靖朝倭患形成的内部原因

1.明政府采取的对外政策

明初,为防止沿海与反明的海外势力相勾结,朱元璋非常注意加强海防,洪武十四年,他下令“禁濒海民私通外诸国”,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又下令“禁民间用番香番货,以断外货之销路”[10],实行海禁政策。但是,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地少人多,从土地中生产所得不足以维持生活,滨海人民大都以舟为家,大海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出海谋生是东南沿海人民的主要出路,而明政府的海禁政策却断绝了东南沿海人民的生路,为了生活,他们被迫成为“倭寇”。

在明初,明朝廷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但允许官方朝贡贸易的存在,明与日本贸易往来是在有严格限制的勘合贸易范围内进行的。不过,在“朝贡”与“赏赐”的背后,官方默许日本使节的随行人员(僧侣、商人)所挟带的货物同中国商人进行私下交易。在这种私下交易的过程中,日本方面获利较多,中国走私贸易也能够随之进行。因此,此时期东南沿海倭患尚不是很严重。但由于嘉靖二年(1523年)“宁波争贡之役”的发生,当政者认为倭患是由于开放市舶贸易引起的,所以实行海禁政策,市舶司因而被废止,中日间官方的朝贡贸易遂停止。而当时中、日之间仍有很大的贸易发展需求,使得从事海上贩运有厚利可图。因此,沿海私商大贾和“豪门巨室”不顾朝廷的禁令,竟相投资于海上贸易以牟取暴利,但私人海上贸易被明政府视为违法行为,是受到打击的,闽浙沿海民众海上贸易的生路受到遏制,遂由商转而为寇。可见,明中叶极端的海禁政策是造成嘉靖“大倭患”的一个重要原因。

2.嘉靖朝的内部社会基本状况

明永乐之后,政治日益腐化,宦官专权,官吏贪庸,致使民不聊生。特别是到了嘉靖时期,宦官的势力受到排斥,但形成权臣专政,党争不断,官僚徇情受贿贪污盛行。明世宗朱厚是一个有名的昏君,二十多年不上朝视政,一切国家大事基本都交由当时的首辅严嵩处理,严嵩因此得以专权,横行无道,朝政腐败昏暗至极。当时局势是:“军士嗷嗷待哺,救死不瞻,敌至闭城,任其得利而去。嵩为元辅,匿不以闻。……所谓豺狼当道,安问狐狸?此其坏边防之罪。”[11]因此嘉靖中叶以王直、徐海为首的“倭寇”猖獗一时,这和当时明政治黑暗,统治阶级内部腐朽,抗倭将领遭受排斥杀戮有很大的关系。

明政府后期军备松驰是“嘉靖大倭寇”形成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明嘉靖时期,由于政治日趋腐败,加以政策上的失误,海防设施失去其应有的功能,卫所形同虚设,不堪一击。明代军制每卫有兵员5600名,到嘉靖时期都是额空兵缺。北起辽东,南至广东,五省边防驻军仅及原额的32%,广东七卫,平均每卫1168人,仅及原额的23%。战船十存一二,临战募渔船充数。如铜山寨原战船20只,只存1艘;玄钟澳20只,只存4艘;语屿寨40只,只存13艘。龙镇等处13司,弓兵950名,只存376名;革溪17司,弓兵1560名,只存673名。粮晌奇缺,铜山所缺支20个月,泉州高浦缺支10个月。将士临阵脱逃,或乘机抢劫。嘉靖三十四年八月,倭寇67人,从绍兴流劫到安徽、南京等地,八十天内横行数千里,杀伤4800人,如入无人之境。[12]《明史》上形容当时明朝的海防情况是:“追承平久、船敝伍虚;及遇警,乃募渔船,以资哨守;兵非素练,船非专业,见寇泊主,辄望见逃匿。而上又无统率御之,以故贼帆所指,无不残破。”可见,当时明朝后期的装备和兵员的训练都是比较差的,已经难以适应当时抵御倭寇的需要。

三、结语

倭寇问题是整个明代重要的社会问题,但是到了明代嘉靖时期却成为巨大地边患问题,这一时期也是倭患最为猖獗的时期,中国的沿海地带深受其害,已经严重影响到明朝的统治,从而发生了明朝对倭寇的御倭战争,并且取得胜利。其实,倭寇问题到明嘉靖朝突然严重有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日本内部混乱的政治环境和落后的经济,同时,更重要的是嘉靖时期的政治黑暗腐败、对外政策的失误、海防军备的松弛等才最终使倭寇问题猖獗起来,形成“嘉靖大倭寇”。只有综合多方面原因,才能有利于我们对嘉靖倭患兴起的认识。

[1]明世宗实录:卷422[Z].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

[2](明)严从简.异域周咨录:卷3[M].北京:中华书局,1993.

[3](明)采九德.倭变事略[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4](明)郑若曾.筹海图编:卷十一、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2007.

[5](明)郑茂.靖海纪略[M].上海书店,2007.

[6]刘文兵.明代倭寇产生及其猖獗的原因[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3,(3).

[7]张兆茹.浅论明代倭患问题[J].渤海学刊,1985,(2).

[8]陈懋恒.明代倭寇考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9](清)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0]方豪.中西交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1]董传策.论严篙欺君误国疏[M]//明臣奏议:卷260.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12]陈学文.论嘉靖时的侨寇问题[J].文史哲,1983,(5).

猜你喜欢
倭寇时期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7:14
吴大昕:《海商、海盗、倭
——明代嘉靖大倭寇的形象》
海交史研究(2021年3期)2021-11-25 02:58:58
巧借潮水灭倭寇
大明王朝1555,倭寇打到了南京城下
领导文萃(2020年21期)2020-11-19 10:54:56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中国外汇(2019年6期)2019-07-13 05:44:14
开心一刻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商周刊(2017年22期)2017-11-09 05:08:34
贸易统计
“十三五”时期的国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