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休闲发展的供给模式分析

2014-08-15 00:51:59邵继塘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供给居民社区

邵继塘,刘 涛

(1.武汉大学 社会学系,湖北 武汉 430072;2.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自上世纪90年代“社区建设”提出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社区功能初步实现了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以养老、社保、家政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越来越健全,居民基本物质生活条件得以保障。然而,社区服务越来越注重提高居民精神生活质量,社区文化建设被提上重要议程。十八大报告提出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以提高居民精神生活质量的文化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以人为本的社区文化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休闲成为社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休闲文化的构建充分体现了人们追求健康文明、知识品位、生命质量的时代特点,也是社区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的最直接体现。传统的居民休闲生活需要必要的时间与金钱的投入,休闲成本较高。另外,居家休闲的取向过于单一,需要建立在一定的阶层基础之上。而以社区为平台搭建的休闲模式有利于拓宽居民休闲渠道,降低休闲成本,也是立体化休闲模式中常常被忽视的一部分。针对当前我国休闲资源匮乏、休闲经济发展不健全、居民休闲需求越来越强烈的现状,发展社区休闲就成为拓宽居民休闲方式的重要途径,有关社区休闲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与供给模式的探讨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城市社区休闲的发展现状

(一)社区休闲的理论基础

社区休闲是指社区居民在闲暇时间内,以社区为依托,利用社区资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放松身心、追求精神上的愉悦与充实,从事具有娱乐性、健康性、自发性休闲活动的总称。[1]社区休闲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休闲方式灵活、高效,参与者经济成本低等特点,是个人除了工作以外的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我国目前休闲资源不足、空间狭小,无法满足众多人口的休闲需求,从节假日全国各旅游景区的人满为患中可见一斑。拓宽居民休闲渠道成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必要途径,针对广大社区居民的社区休闲建设,能够以最为便捷高效的方式满足居民休闲需求,很好地缓解居民休闲渠道较狭窄、休闲成本过高的问题。另外,从社区发展的角度来说,休闲化的追求是城市社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休闲行为的丰富与否是社区发展水平高低的体现。[2]发展社区休闲有助于促进社区内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加强社区内部团结。社区在居民休闲过程中能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防止居民休闲生活的单一化、低俗化,引导居民进行健康文明的休闲活动,从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最后,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城市社区休闲的发展状况可以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

(二)国内社区休闲的发展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社区管理体制建设逐渐完善,社区服务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包括提供社区休闲场所和设施,组织相关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并且能够为休闲活动提供指导和服务,休闲服务功能逐渐成为社区的基本功能之一。例如社区建立的休闲绿地、图书馆、阅览室、棋牌室、健身房、游泳馆等基础设施,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很多较为发达的城市社区针对不同的社区人群提供了不同的休闲空间,例如针对老年人的老年活动中心,针对青年群体的健身俱乐部,针对儿童群体的儿童乐园等。社区针对不同兴趣爱好的群体也有不同的休闲服务,例如建立各类俱乐部、好爱者协会等,许多社区拥有自己的代表球队,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和排球等球队。

另外,居民基本休闲时间和休闲权利得以保障。随着我国双休日制度的实施,居民休闲时间变得充裕,越来越多的人有时间参与到休闲生活中来。同时,我国带薪休假制度、《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新修订的《旅游法》等制度的实施也保障了居民的基本休闲权利。居民参与休闲不仅包括室内休闲,如看电视、阅读、电子游戏或是网上购物等,还有户外休闲,如散步、打球、健身等。另外,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互动性的休闲,例如棋牌、谈天、卡拉OK等形式的休闲。

(三)社区休闲的研究现状

早在2000年方青就在《论社会转型期闲暇观念的变革》一文中提出要发挥社区在居民闲暇生活中的组织及引导作用,充分利用社区功能优势,积极开展健康文明的闲暇活动。[3]2007年张中华等人较早提出了社区休闲的概念,强调社区在居民休闲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提出发展社区休闲的必要性。[4]这是首次关于社区休闲概念较为完整的阐述,社区休闲作为一个议题开始进入学术视野。然而,目前关于城市社区休闲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体育休闲方面。如陈小虎(2013)分析了我国当前城市社区休闲体育的发展背景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城市社区休闲发展的趋势是以健身和时尚为主流,政府应当加大对社区体育的投入,建立专门的推广组织。[5]而国外有关社区休闲的研究相对完善,社区休闲经济成为讨论的热点话题。杰弗瑞·戈比认为,为了适应休闲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国的休闲政策必将作出相应的调整,未来休闲的发展模式必将更多地反应环境、社会和经济改革的需要,休闲政策也将成为一个基本政策。[6]需要指出的是,社区休闲并不仅仅是体育休闲,目前真正意义上的社区休闲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有关社区休闲的限制性因素和供给模式的讨论很少,并没有引起社会和学界的足够关注。

二、城市社区休闲发展的限制因素分析

我国城市社区休闲的发展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限制性因素。例如,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政策规定的限制,社区功能发展不健全,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有限性等客观方面的因素;社区成员休闲意识较缺乏,成员的休闲方式较传统以及社区成员存在个性差异等主观方面的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对城市社区休闲产生一定消极影响。

(一)经济发展水平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但国民人均收入却处于世界较低水平,可用于个人或家庭休闲的开支非常有限,依据目前中国社会分层的通用标准(收入)来划分社会阶层,只有处于社会的中上层的阶层才有富足的资金可用于多样化的社区休闲,而中下层一般很少有富足资金可用于个人及家庭休闲,他们除去日常生活开支和子女教育开支之后,几乎没有多少剩余资金,同时还有赡养老人等方面的开支。另外,从全年国民收入的分配体系来看,国家和地方政府可用于居民和社区休闲的资金投入非常有限,城市社区休闲的基础设施建设甚至还没有普及,政府对于社区休闲的重视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等都阻碍了城市社区休闲体系的建立。

(二)社会政策

中国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关于休闲的社会政策却非常少,从广义的休闲定义来看,当前中国休闲政策制定相对完备的部分是旅游休闲和体育休闲,而对于其他方式的休闲几乎出现了政策缺位的现象。同时,对于城市社区的居民小区休闲健身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规定各地不一,而且政策规定不祥,导致各地方政府自成一套,搞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惠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到位,社会政策中关于休闲政策的缺位也影响了城市社区休闲体系的建立。

(三)社区功能

相对于西欧北美的发达国家而言,中国城市化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却很快,根据中科院最新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的内地城市化率已突破50%(51.3%)。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实际的城市化水平只有35%左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居民市民化的进程也不容乐观,很多居民虽然居住在城市,但却感受不到城市的气息,享受不到从电视上看来的那套“休闲装备”(主要指电视中所彰显的中国大城市或欧美的城市小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包括健身和娱乐设施。笔者注)所带来的快乐。社区作为“小社会”的协调和组织功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社区休闲的发展。

(四)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作为政府服务、市场服务之外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对于促进和完善前两者的功能有着重要作用。中国社会组织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因素,发展不健全,在为社会和其他机构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遇到的限制性因素较多。社会组织不能够很好地为城市社区休闲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制约了城市社区休闲的健康发展。

(五)个体因素

城市社区休闲的发展最终要惠及社区居民,社区居民由于自身性别、文化、经济收入水平和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在对待社区休闲的态度和参与程度及方式上都存在很大差别,这些差异又为构建社区休闲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许多城市居民休闲意识淡薄,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下,只有不断努力工作才会让生活更加美好,“我们最好的休闲方式就是不断地工作,将来老了才可能安度晚年”,这是笔者访谈的一位中年女性对于休闲的态度。从中不难看出,很多人把休闲狭隘地看成是老了可以不工作、安度晚年,换言之在工作年限内就必须“玩儿命地工作”,休闲一事无从谈起。由此可见,当前城市居民不仅存在个体休闲方式和态度的差异,也存在休闲意识淡薄的问题,阻碍了城市社区休闲的发展和完善。

三、我国城市社区休闲的供给模式

城市社区休闲的发展途径是多样的,但始终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市场的支持和社会的协调,因此,城市社区休闲事业的发展必须综合考虑其各方的利弊。从社区休闲发展的可能性供求关系考虑,本文将城市社区休闲的供给模式分为四种类型:政府供给模式、市场供给模式、社会供给模式和混合供给模式。

(一)政府供给模式

政府作为管理部门,对于社区休闲的发展起着直接的规制和引导作用,各级地方政府在针对社区休闲的发展政策和措施中都会有所偏重,财政投入比例也会各有差异。对于纯粹的社区休闲的政府供给模式,最典型的是福利院和公办养老院,以湖北省英山县社会福利中心为例,小区内的所有休闲设施(包括健身设施、晨练设施和娱乐设施等)都属地方政府财政拨款建设,小区内环境优美,依山傍水,小区周围交通便利,各项设施齐全。

政府供给模式下的社区休闲发展相对完善,资金来源充足,基础设施齐全,门类丰富。这些都得益于政府的财政拨款,但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而纳税人主要是公民,所以政府供给模式实际上是公民供给。从逻辑上看,政府所倡导的是公平原则,政府财政拨款考虑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公平,即便是福利院也同样是本着公平原则建立的。

从内容上来看,政府供给模式主要包括资金的支持、政策的规定、资源的调配和规划引导等方面内容。政府处于统筹全局的地位,对于社区休闲的发展首先是给予财政拨款,让其获得资金支持,这为社区休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是制定政策措施,规定社区休闲发展的目标和方式,比如规定社区居民身份的获得依据(户籍)等,从法律角度给予社区休闲发展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支持;还有就是资源的分配问题,国家资源的总量有限,如何合理公平地分配这些资源,达到地区间的平衡则需要政府做出规划;最后是对于社区休闲发展方向的把握和引导,让总体的社区休闲发展处于正常轨道上。总之,政府供给模式一般是以公平为原则,统筹全局性的发展方式,比如各小区或广场的道路、草地和健身设施等。

(二)市场供给模式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市场化进程也日益加剧,如今的市场已经全球化发展,中国属于世界市场的一部分,而社区休闲同样离不开市场的影响。各种休闲设施都来自于市场供给,在遵循效率原则下的市场环境中,城市的社区休闲发展的每一个过程都离不开买卖交换,比如社区休闲的社区硬件设施,社区休闲的团队建设,社区休闲的软性引导和宣传都密切联系着市场,商品房小区就是这一供给模式的典型代表。

从内容上来看,市场供给模式主要包括市场环境,交换平台和竞争机制等方面,社区休闲的发展处于市场环境之中,社区休闲所需要的一切商业信息都来自市场,这其中包括有形的交易市场和无形的交易市场;社区休闲所需要的技术和设备来自市场,如果缺乏市场的高效运作和利润刺激,社区休闲的发展就缺乏交易的平台,所有与之相关的技术和设备也不可能被纳入社区,以居民为核心的社区休闲体系也难以建立;同时,社区休闲的发展也需要刺激和竞争,而市场供给模式下的竞争机制能够给予社区休闲的发展提供动力和参考,由此才能推动市场环境下的社区休闲的长足发展。

(三)社会供给模式

社会是人的集合,社区又被称之为“小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的休闲发展自然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帮助。社区中聚集着职业各异、性别不同、文化差异、个性有别的成员,他们的各种不同的合理需求都是社区应当设法满足的,同样,社区休闲也是社区居民的客观需求,社区能否从社会中获得那些满足需求的手段至关重要。

社会为社区休闲的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持主要基于自愿原则,广义的社会供给模式包括捐赠休闲设备、提供专业知识及人才对休闲进行指导、社会组织介入社区休闲活动、志愿服务等内容。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底蕴的国家,互助互爱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难看到在大灾大难面前国人的慷慨解囊,在平常的生活中,也不乏个人及集体对社区的休闲设施器械进行捐赠的事例,比如某个小区建有某公司捐赠的儿童游乐设施,又或者某小区建有老年人活动中心等等。社会还能为小区的休闲发展提供专业的人才支持,向社区休闲发展输送对口人力资源就是很好的证明,同时可以开展相关的专题讲座,指导社区开展社区休闲活动等。另外,中国民主化进程日益加快,社会组织数量越来越多,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组建的社会组织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繁荣起着重要的作用,社区休闲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社会组织的支持和协调,例如当前发展比较成熟的社区工作模式,是通过社会工作小组介入社区开展服务为内容的一种工作模式,社区工作能够为社区休闲的发展提供指导。社会志愿团体在社区休闲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无论是个体志愿服务还是团体志愿服务都能够为社区的休闲发展带来很大便利,比如志愿团体为小区开展普法知识讲座属于社区休闲里面的社区文化休闲的内容,志愿小组为社区开展的节庆活动属于社区娱乐休闲活动。由此可见,社会供给模式下的社区休闲是整个社区休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综合性供给模式

综合性供给模式是指以某种供给主体为核心,辅之以另外供给主体的社区休闲供给模式,这也是当下绝大多数社区所采用的一种供给模式。比如政府主导型的供给模式是指以政府主导为主,辅之以市场供给模式和社会供给模式的社区休闲供给模式,福利院就属于这种供给模式,政府出资建设,辅之以市场的设备交换和社会的志愿服务及组织介入。目前我国社区多以行政化领导为主,市场参与和社会扶持为辅,因此社区休闲建设可能性的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和社会参与的模式,由政府负责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市场化经营,并且整合各方社会力量充分参与。这样一种多方协作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很好的缓解了社区行政化管理的压力,同时能够很好地利用市场经济的优势,保障社区休闲的服务质量,同时能够将社会力量整合到社区建设中来。

综上所述,我国城市社区休闲发展存在多种供给主体,从中国当前的国情出发,没有哪一个供给模式能够全面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各地经济发展、地区文化、政治治理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适合当前中国城市社区休闲发展模式的只有混合供给模式,各地因地制宜,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面综合考虑,以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为基准,制定出适合本地社区休闲发展的方案,建立全国各城市社区休闲发展的综合体系。我国社区休闲体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从供给模式上来看,综合性的供给模式更适合当前中国国情,也符合了当前中国城市社区居民休闲发展的要求,而混合模式中具体以哪一主体作为主导能更大地发挥优势,需要在社区休闲建设中不断实践与尝试。

[1]李九全,张中华.社区旅游与社区休闲相互作用机制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7,(6):73-77.

[2]任晓敏.城市社区发展中的休闲研究[J].理论学习,2003,(12):59 -60.

[3]方青.论社会转型期闲暇观念的变革[J].东方论坛,2000,(1):86 -90.

[4]张中华,李九全.社区旅游与社区休闲互动发展探析[J].价格月刊,2007,(4):53 -55.

[5]陈小虎.前休闲时代城市社区休闲体育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J].当代体育科技,2013,(1):85 -86.

[6][美]杰弗瑞·戈比.你生命中的休闲[M].康筝,田松,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供给居民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幼儿园(2021年6期)2021-07-28 07:42:08
石器时代的居民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8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群众(2016年10期)2016-10-14 10:49:58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7
你睡得香吗?
民生周刊(2014年7期)2014-03-28 01:3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