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妤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湖北 潜江433123)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HSE管理体系中的核心要素,又是体系运行的重要环节。企业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风险评价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是影响HSE管理绩效的重要因素,只有有效地进行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措施,从而达到事前预防的目的。
1)人员变更后没有及时学习和培训。企业HSE管理体系已经持续有效运行多年,期间人员的更换和调整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关键岗位如HSE监督员变更,但是新上岗人员往往因为工作职责和认识上的原因,对相关标准和程序文件没有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导致在辨识和评价准备上不充分,评价人员认识理解不到位,辨识结果和评价内容与标准及程序文件的要求就会存在偏差。
2)评价过程中没有做到全员参与。按照标准的要求,企业一般每年都会组织一次全面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但是大部分基层单位的HSE监督员和资料员对这个过程已经熟悉,因此辨识、评价过程经常都由少数人员进行了包办,评价后的结果也是束之高阁没有对岗位员工进行宣传和培训,结果就是只有少数管理人员和资料员对本单位的危害因素和评价结果很熟悉,而岗位员工并不熟知本岗位的危险源和危害因素,也就谈不上有效落实控制措施了。
3)危险源辨识不充分、不全面。在危险源辨识过程当中,因为人员缺失,经验不足等使得获取危险源的信息不够全面,或者对操作步骤了解的不详尽,导致危险源辨识阶段就不充分、不全面。比如科研单位新分了大学生和岗位操作员工,但未识别到人员变更后进行工具组装时产生的风险;再比如外部服务单位有驻外驾驶员,但未识别到驾驶员异地长途驾驶工作时产生的风险和对相关方的要求不清楚产生的风险。危害因素是动态存在的,其严重程度也是变化的,不能做到全员参与就不能保证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和全面性。
4)风险评价结果不准确。危险源辨识不充分、不全面,在风险评价的时候又因为参与评价人员不足,最后直接导致风险评价的结果和实际工作情况不相符。例如某单位风险评价结果是,办公室内进行电脑操作比在生产现场操作桁吊工作的风险度高;使用电脑和搬运重物的危害因素是一样的这类问题,显而易见,这些都是评价结果不准确的表现。
5)制定的控制措施无针对性或未落实。在制定控制措施时,针对性不强,不能有效控制评价出来的风险;或者是制定了控制措施,但是措施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另外要特别强调的是,有的单位直接把制定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作为风险控制措施,这是不恰当的。应急预案是具体描述意外事故和紧急情况发生时所采取的措施,目的是为了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后,启动应急预案,以预防和减少可能引发的人身伤害环境破坏及财产损失。而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目的就是要避免出意外事故和紧急情况,因此制定应急预案和进行演练是不能作为风险评价的控制措施。
上述问题其实是环环相扣的,由于参与评价人员的认识和理解不足,导致了危险源辨识不充分、不全面,风险评价的结果就不客观、不准确,那么制定出来的控制措施必然针对性就不强,以至于部分措施无法落实,这样一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就失去了实际意义,也就不可能达到事前预防的目的。
HSE管理中,我们强调“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全员”是其中最重要的管理原则,只有做到了全员参与,才可能做到“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让所有员工熟悉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过程,才能对本岗位的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工作环境中危害因素和控制措施了然于胸,从而达到事前预防的目的。
企业应根据风险评价的范围、复杂程度和资源状况,确定评价小组组成人员。评价小组成员构成要合理,应至少要包括企业主管领导、科室管理人员、基层单位主管人员、班长、岗位人员,评价小组成员要求熟悉本单位的科研、生产、服务规范、岗位操作技能;具有风险管理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及责任感;具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现场工作经验;经过HSE管理体系相关知识培训;具备相关的评价技巧和判断、识别、分析和评估相关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风险评价是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的过程。那么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就很重要。风险评价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半定量评价和定量评价,适用于这三种评价的方法很多,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关注的优先事项及损失的结果,来选定评价方法,以准确地评价和比较各种风险引发结果的严重程度。
1)从根本上和源头上消除危险源:比如用无毒、无害非可燃物代替高毒、易燃物。
2)将危险源和接受者隔离开:比如在操作区装上护栏,操作人员使用遥控装置操作设备;又如修建独立的操作室来操作存在放射源的设备;再用排风系统把实验区内的有毒气体抽走等。
3)限制风险:比如采油队在进行抽油机巡检、维修等作业时,必须做到先停机、后作业;再比如采用轮班制以减少人员在高温环境下作业产生的风险。
4)设置标识、使用个体防护装置:在作业区设置标识、警告牌、提示语;对进入危险区域或岗位的作业人员提供个体防护装置等方法是个人防护最后一道屏障,任何时候都必须严格执行。
1)管理层的培训。重点培训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意识、对标准的理解等,要充分认识到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工作的重要性。管理层培训的目标是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提出风险控制计划,制定HSE管理目标、管理方案,并按要求组织实施、检查、落实完成情况。
2)班组长的培训。班组长作为班组的带头人应该要能准确掌握本班组、本岗位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和对象及评价方法。班组长培训的重点是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过程。例如,划分作业活动,识别各步骤的危害因素,风险评价等,为管理层准确判定风险度提供依据。
3)岗位操作人员的培训。应该着重于本岗位的各操作项目的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价结果,特别是控制措施如何有效落实上。操作人员培训的目标应该是对本岗位内的任一工作流程、活动区域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危害因素,评价结果和控制措施,并能有效地落实控制措施。
危害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个环节都很重要。识别不全则无法评价和控制,识别的全面、评价的准确直接关系到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有效实施控制措施,最终消除、削减风险,把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保证员工的健康、安全,企业不发生事故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根本目的。
[1]李在卿,高利东,陈红.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的理解与应用[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