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二次革命论”有关问题研究述评

2014-08-15 00:51:59郑本凤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共产国际陈独秀革命

郑本凤

(安徽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作为中共历史上一个复杂而有争议的人物——陈独秀,不论是“正误交织”的他,还是“终身的反对派”的他,一直是中共党史研究领域内的一个热点。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研究氛围提升,尤其是一些国内外的档案解密,关于陈独秀的研究在新世纪又掀起了一股热潮。本文就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研究作一综述。

一、“二次革命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

近年来一些学者研究认为“二次革命论”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包括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论、不断革命论、以及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等。不少学者和研究人员对此不断进行探讨与争论,依据新的史料提出和验证自己的观点。

1.“五种社会形态说”。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自然演进的历史过程,需要循序渐进,而不能超越阶段。而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就是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理论基础。[1]正是依据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论,陈独秀在理论学习、宣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认为中国的革命前途就是“循规蹈矩”,一步一步的去实现,所以也就开始逐步形成了所谓的“二次革命论”。从学理方面来说,“二次革命论”受马恩的五种社会形态演进学说、不断革命论以及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影响十分明显。除此之外,在大革命时期斯大林的指导中,轻视无产阶级的力量,而过高估计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力量,要求无产阶级帮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策略思想,成为‘二次革命论’的直接的理论来源。[2]

2.“不断革命论说”。一些学者还提出,“二次革命论”不是陈独秀的独创,而是来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不断革命论,即无产阶级要不间断的完成所担负的革命任务,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前,无产阶级要帮助资产阶级尽快取得政权,而当旧的制度垮台时无产者要转而立刻开始反资产阶级的斗争,尽快的再把资产阶级推翻。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完全接受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不断革命”思想。[3]同时党在幼年时期带有明显的教条主义,二次革命论就明显的带有照搬“不断革命论”的痕迹。[4]

3.“列宁新经济政策说”。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多次提出,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主义革命后,要有一段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时间,这与当时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有的重要的共同点。据此有人就指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对陈独秀影响较深且与“二次革命论”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关系。如邢和明认为“受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影响,陈独秀提出了‘二次革命论’,认为民主革命胜利后,要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发展,然后再实行社会主义。”[5]“二次革命论”的实质也是“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这与新经济政策的观点相同。“二次革命论”与新经济政策最终都是走向社会主义,都允许私有制存在,提出的客观依据都是生产力不发达,在还没有达到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极大丰富时,需要利用资本主义去发展。

二、“二次革命论”与共产国际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内党史研究氛围的升温以及前苏联档案的解密,关于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的关系的讨论成为中共党史研究中一个新的研究探析的重点。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与大革命、与土地革命、与抗日战争关系的研究,不仅给中共党史的研究带来了某些方面颠覆性的认识,同时还引起了学界不同观点的激烈争论。其中共产国际、联共(布)与陈独秀关系的研究就是其中一重要方面,在关于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研究中,一些学者提出,“二次革命论”其实是共产国际的“二次革命论”的重要论断。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与共产国际、联共(布)有着密切关系,中共一大确立要联合第三国际,二大正式加入第三国际并成为其在中国的支部。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知道仅仅在大革命期间“联共政治局会议专门讨论中国革命问题122次,做出了738个决定。指导中国大革命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几乎全部来自莫斯科,并且由莫斯科派驻中国的代表、顾问亲自执行;只有一小部分是在他们的代表严密监督下由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执行。”[6]一些学者认为中共在大革命中的右倾路线正是来自共产国际和苏联,所谓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应归因于共产国际与联共(布)的错误领导,不能推卸到陈独秀的个人身上。[7]作为一个有着高度集权的共产国际下级,陈独秀在无奈地接受了党内合作形式的国共合作政策之后,又不得不同意和执行共产国际的各项指示。在共产国际的压力和知识下,陈独秀才发表了所谓的具有“二次革命论”倾向的文章。[8]

有的学者提出了相似观点,认为所谓的“二次革命论”是来自列宁与共产国际,将这个错误算在陈独秀的身上,既违背历史,也是不公正的,受列宁的东方革命理论的影响,早在“1922年1月莫斯科东方少年革命党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国少年运动的纲要》第一次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9]当时幼稚的中共进行共产主义运动,没有任何经验教训,且听命于高度集权的共产国际,而共产国际又将苏俄革命经验神圣化,以苏俄利益为中心,这对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0]还有学者认为,所谓的“二次革命论”这一思想是舶来品,首先是由马林主张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而播下“二次革命论”的种子;随后马林的意见获得共产国际的批准,并得到其支持,这是“二次革命论”的结胎,而陈独秀主张“二次革命论”则是为了贯彻共产国际决议。[11]

对于以上观点当然也有学者持不同看法的,认为“二次革命论”实际上早在1920年,“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不久就有了萌芽表现。[12]我们不能把“二次革命论”产生的根源完全归咎于共产国际,也不能仅认为是受马恩列斯等思想的影响,而应从陈独秀自身的思想方法上去寻找它的形成。[13]还有研究者指出,联系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党处在幼年时期,正是当时的现实困境与理论贫乏才造成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14]陈独秀对中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错误认识是他导向“二次革命论”、导向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根本原因[15]。也有学者综合各方面原因认为,俄国革命模式是陈“二次革命论”的实践模型,陈对俄国革命模式的盲目崇拜和僵化模仿是其形成的内因,共产国际以俄国革命模式指导中国大革命是其外因,这共同促成了陈的“二次革命论”的形成与发展。[16]

关于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在党史学界传统上的普遍看法是持批评态度,认为正是陈独秀提出和坚定了这种思想才使党在大革命时期不断对国民党让步、妥协、放弃领导权乃至最终导致大革命的失败,这种思想最终发展成右倾机会主义。但随着《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史料丛书》等一些档案的解密,一些学者更倾向于与其说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不如说是共产国际的“二次革命论”。不可否认陈作为当时党内的最高的领导人,对党内的决策应付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当时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陈的话语权其实是很小的。所以笔者认为在“二次革命论”上,共产国际、联共(布)应负有主要责任,甚至其应该是“二次革命论”的最重要的来源。

三、“二次革命论”与中共二大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上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其中就包括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以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这为中共的未来指明了方向。后来,陈独秀发表了被称为“二次革命论”形成标志的两篇文章,即《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和《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学界关于“二次革命论”与中共二大的关系研究不断深入,并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共二大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和意义是非常重要的,有学者指出中共二大后出现了对中国革命前途的两种不同探索道路。阿明布和认为,1920年7月召开的共产国际二大讨论并通过了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及其补充提纲,在此影响之下中共二大首次制定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革命纲领。[17]还有人指出中共二大关于“两步走”的战略中央有两个打算,一个是走十八、十九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一个是走俄式道路。[18]“宣言”既有两步走的成分,也有二次革命的成分。[19]中共二大是“二次革命论”形成中的一个重要过程,由陈独秀起草的宣言提交大会讨论获得通过。我们可以把中共二大宣言看成陈独秀思想的集中,可以看作“是‘二次革命论’的雏形”。[20]

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马连儒称“党的二大的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而不是二次革命论,绝不能把二者不加区别、混为一谈。”[21]中共二大提出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政治纲领,即最低、最高纲领,就是一般称为的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并运用这一理论确立了中国先进行民主革命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走向,指明了中国由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前途。

四、“二次革命论”与两步走思想

学术界关于“二次革命论”与两步走思想的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谁和民主主义革命后要不要经历一个长期、和平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等方面。主要探讨了两种思想的不同与差异,强调不能把两者混淆,也不能忽视两者之间的联系。两者都表达了中国革命要分两个步骤走,但“二次革命论”对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社会主义前途认识不足,两步走思想弥补了这些方面的不足。[22]它们对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阶段划分、实现目标的过程有着既相似但又很不同的观点。[23]

探析“二次革命论”与两步走思想的关系,我们不仅要看到两者的差异,更要看到二次革命论在中国革命理论方面的开拓性意义。陈独秀关于中国革命分两个阶段依次进行的思想为毛泽东两步走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从中国共产党思想发展史的角度看,后者正是在对前者的批判的继承中逐渐形成的。[24]“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离不开对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批判和继承”[25],可以说“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对二次革命论的继承和发展”[26]。通过比较分析陈独秀“二次革命论”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两者虽然存在分歧,但我们应该客观、全面地看待“二次革命论”在我党思想发展史上的基础地位。[27]

从理论上来讲“二次革命论”和“两步走”都是源于马列主义的革命理论。刘晶芳指出,两种革命思想都是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它们都主张革命分两步走,其根本区别在于能否既可以把两个革命明确分开,又有机的联合起来。两者内容相近,但又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革命战略。[28]而在姚金果等人则认为“如果我们承认党的二大的两步走理论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就应该肯定陈独秀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设想也是正确的。把他的这个基本理论设想命名为‘二次革命论’也好,或者别的名字也好,都无法否定其中所包含的正确观点。”[29]这个观点也引起一些学者的质疑,其中李良明撰文指出,这种比法本身是不科学的。不宜将党的二大纲领与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单放在某一个时段比,而应用发展的动态的方法比。[30]

还有学者从与民粹主义划清界限的角度,将“二次革命论”与新民主主义论作比较,认为“二者的区别,从内容方面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民主革命问题上,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陈独秀从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公式出发,更多地倾向于由资产阶级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而毛泽东则认为,五四以后,中国的民主革命已不再是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变成了新式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二,民主革命胜利后,陈独秀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毛泽东则主张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31]但在对待民粹主义的态度上,中共创始人陈独秀与中共新领袖毛泽东可说是殊途同归,达成了一种共识。

“二次革命论”与两步走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也是不能轻视的。笔者认为,两者产生的背景不同、经历不同,虽然这样的比较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这两种关于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思想,更坚定我们对两步走思想的坚持,但我们后人按照已知的的历史发展结果对其进行批评也未免有失公平的。“二次革命论”固然有其错误的地方,但作为一个刚刚诞生的共产党对未来革命道路的探索,也不能否认其积极作用,同时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又怎能去苛求前人呢?

总的来看,许多学者对于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过程日趋公正、客观、全面。在日益深入的研究过程中,相信随着各种档案和历史资料的解密,其成果定会越来越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新世纪以来,虽然研究的论点更为宽广、论据更为有力,但还是有些重要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

首先,关于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我们知道这不是陈独秀自己提出的概念,而是他人总结概括的。有人就指出在陈独秀的思想中并不包含所谓的“二次革命论”成分,称他不是“二次革命论”者;[32]这种说法过去之所以长期存在,主要是出于阶级斗争的需要,对陈的思想进行全面地考察分析得知,他并没有“二次革命论”的观点[33]。甚至还有学者认为从中共党史学史的角度看,所谓二次革命论的含义是有广义、狭义之分的。[34]但关于其到底存在不存在的研究还不够充分,虽然有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与争论,但比起其来源等方面的研究还是不够深入的。

其次,关于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是否就是后来人所阐述的“二次革命论”,研究者的概括就是他的本意吗?有学者指出“二次革命论”概念的广泛使用是在建国后,首先是在学术领域;而党的一些重要会议和决议以及一些著作中都没有使用过这个概念,认为“二次革命论”的概念至多只是一个学术概念,不带有任何政治意味。[35]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还是缺乏依据,缺乏研究成果的,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够引起学者们的重视。

最后,在认识和研究“二次革命论”的过程中,我们应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不要简单的定性为对或错。而应看它到底是否推动了当时历史的进步,是否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更不能用现在的成果去简单的对比与批判;要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其各个方面,既要看到其差异性,又要看到其联系与共性。

[1]张旺清,罗玉明.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与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J].安徽史学,2005,(3).

[2]刘晶芳.二次革命论与两步走辨析[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0,(1).

[3]张静如,李颖.散论陈独秀[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2).

[4]左继亮.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与中国社会发展形式的选择[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0,(2).

[5]邢和明.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与列宁新经济政策[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3).

[6]唐宝林.重评共产国际指导中国大革命的路线[J].历史研究,2000,(2).

[7]崔学明.共产国际与“二次革命论”[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8]苗体君.关于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质疑[J].社会科学战线,2000,(2).

[9]于丽.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新析[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3).

[10]孙红兵.共产国际与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J].齐齐哈尔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11]朱洪.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来龙去脉——早期中共党史研究[J].学术界,2013,(5).

[12]祝彦.论陈独秀“二次革命论”演变的三个阶段[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2,(6).

[13]邢和明.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再评价[J].中共党史研究,2012,(4).

[14]朱丹.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现实与理论基础[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15]李永旷.陈独秀“二次革命论”探析[J].理论导刊,2006,(1).

[16]赵秀华.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诱因新探[J].湖北社会科学,2013,(10).

[17]阿明布和.陈独秀“二次革命”论问题之辨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

[18]王开良,李跃新.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两步走的艰辛探索[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19]丁卫平.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最低纲领若干问题的探讨——兼与马连儒先生商榷[J].中共党史研究,2005,(3).

[20]张静如,李颖.散论陈独秀[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4,(2).

[21]马连儒.究竟应该如何评价党的二大——与丁卫平商榷[J].中共党史研究,2007,(4).

[22]伍绍芳.“二次革命论”与新民主主义论[J].传承,2013,(7).

[23]郭群英,苏咏喜.“新民主主义论”与“二次革命论”[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1).

[24]蔡文杰.陈独秀二次革命论及其与两步走思想的关系[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25]万金鹏.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与陈独秀“二次革命论”比较研究[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4).

[26]李波.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和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异同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3).

[27]张晶.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的比较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28]刘晶芳.二次革命论与两步走辨析[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0,(1).

[29]姚金果,苏杭,杨云若.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的革命[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30]李良明.历史的公正:解读大革命时期的陈独秀——评《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大革命》[J].中共党史研究,2003,(5).

[31]阿明布和.“二次革命”论、新民主主义论与民粹主义——对陈独秀“二次革命”论之再评价[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32]张虹萍,郑军.陈独秀是“二次革命论”者吗[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3).

[33]任纪虎,薄谊萍.陈独秀“二次革命论”问题之辨析——兼与李永旷先生商榷[J].理论导刊,2007,(1).

[34]蔡文杰,阎颐.陈独秀二次革命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别[J].社会科学战线,2003,(6).

[35]肖芳林,罗玉明.陈独秀“二次革命论”概念的由来及其表述[J].安徽史学,2006,(4).

猜你喜欢
共产国际陈独秀革命
20世纪30年代 共产国际眼中的毛泽东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上海建材(2017年5期)2018-01-22 02:58:52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48:47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汉语世界(2016年2期)2016-03-14 20:06:38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中共中央党校创办与共产国际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价值观的变化
陈独秀的收与不收
百姓生活(2012年10期)2012-04-29 14:56:38
孙中山创立革命军队中的共产国际因素
军事历史(2001年5期)2001-08-21 02: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