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化需求探究

2014-08-15 00:55神彦飞孙耀庆孙大永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价值观校园大学生

神彦飞,孙耀庆,孙大永

(1、3.山东大学 学生发展指导与学生事务管理研究中心、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与培训基地,山东 济南 250100;2.辽东学院会计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1)

一、文化与文化需求

文化是国家的精神支柱,是民族的灵魂。当代大学生作为不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富有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青年群体,是国家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力量。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曾经说过:“文化存在与各种外显的和内蕴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和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个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特殊式样和由传统(或由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组成的基本核心,其中尤其以价值最为重要。”

党和国家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2011年10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肯定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而深远意义。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指出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体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文化发展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

文化的发展对大学生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不同的文化时期有着不同的行为表现。

学院文化时期(1977—1987),大学生被社会称为“天之骄子”。大学生在放眼世界的同时发现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重要,因而学习的热潮在校园中是主流,校园文化活动主要表现为传统的活动方式,多数活动直接与学习相联系,文化的娱乐特征不明显,而主要表现为学习辅助特征、自我教育特征,大学生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

行动主义文化时期(1987—1989),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校园失去了它往日的封闭与宁静,大学生的思想开始紧密地与社会的呼声相回应,一方面,“天之骄子”的称谓使大学生整体有强烈的振兴中华、参与社会的理想与责任感,另一方面,社会的变迁和现实的落差使他们自身危机意识增强,社会竞争开始在大学生中体现。理想主义的大学生逐渐向社会挑战,大学校园中出现各种实践性的活动,参与改革的热情在文化热中转而关注现实。

多元化文化时期 (1990—1997),校园文化一度沉寂,大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陷于短暂的真空期和冷漠期,从心态上讲,大学生精神上普遍失落,校园精神遭到大学生乃至社会的嘲弄和遗弃;从校园活动上看,校园文化不再吸引绝大多数在校学生,男生玩牌、麻将,女生逛商店、玩网络游戏等消极文化活动一度成为校园里的最大景观。随之而来并与社会风气相应的是,现实主义开始在社会和校园中抬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逐渐由社会渗入校园。1992年后校园文化出现新特点,在行为上表现为走向社会,助学自强,形成了校园学子“经商热”、“打工热”、“创业潮”等校园景观。

信息化文化时期(1997年至今),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化发展阶段,伴随着全球化的整体趋势,社会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校园与社会的互动越来越紧密,教育的单一性逐步削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逐渐转变,校园基本与社会融为一体。这一时期,大学校园在文化形态上出现了三个大趋势:一是学生社团及社团文化在教育改革中蓬勃发展,社团活动成为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新兴的网络和信息电子工具以不可阻挡的趋势迅猛覆盖整个校园,形成了校园网络文化;三是由于对社会实践、素质拓展教育的强调和推动,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并没有完全丧失其阵地,相反,在各种时尚热潮和花样翻新的包装之下,传统校园文化活动仍是吸引大学生的文化形式之一。

三、当代大学生文化需求现状

(一)学习需求

1.自主学习能力

目前,有些大学生没有系统学习的方法,认为自己自主学习意识淡薄,纪律意识较差。这类问题在大一、大二学生身上表现尤为明显。由于高中阶段学习,大多是在教师的安排和监督下进行的,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少,而大学则恰恰相反,自主学习的时间较多,学生们面对如此多的时间却不知如何有效的支配。同时,由于大学期间需要学习的知识量大且内容繁多,很多学生即使努力学习,也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有可能事倍功半。有的学生甚至因此对学习产生恐惧感和厌恶感。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自身有意识地塑造,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训练。这既要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又要学会高效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就能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2.良好的学习环境

(1)充足的自习教室。目前有些大学生认为,自习教室的数量不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考试临近时,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很多同学经常为占座位而奔波于各教学楼间,他们认为,“绝不否认一个座位会给同学们的学习带来非凡的效果”。高年级的学生更希望有专门的考研教室,“以免因座位问题引起同学纠纷,也可以除去备考同学的后顾之忧”。

(2)良好的学习氛围。大部分学生对现有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表示满意,但有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如:部分学生在自习教室里吃东西、打电话、聊天等;充斥在校园内的情侣,对校园的学习环境也有一定影响;校园机动车辆穿梭,破坏高校优雅环境的同时也给师生安全带来隐患。

(3)完备的硬件设施。完备的硬件设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硬件设施的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有些高校有的教室通风效果不是很好,夏天上课很闷热;有的教室音响扩音效果不够好;有的教室投影屏幕亮度、清晰度不够;学校网络速度较慢,上网费用较高,图书馆的网络设施也不够齐全,等等。

(4)增加实践机会。多数学生希望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加有效的实践指导。如 “进入实验室给老师帮忙或进入企业实习”等,希望学校增加实验课课程或课时。这类问题主要集中在大三、大四的学生身上,面对就业压力,很多学生力不从心,虽然“满腹经纶”却不知如何施展。如果动手机会太少,理论与实践容易脱节,影响对理论的进一步理解。动手能力差是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学生们希望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二)择业需求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基本是:追求实际利益、关注自我长期发展、自由灵活等。据了解,大学生所在的地域、所处的学校、所学的专业等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影响较小,他们的择业观念也相对稳定。“大学生们选择职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物质因素首当其冲,如经济收入、物质待遇、工资福利、报酬、工作环境,甚至离家的远近等。第二类因素为个人职业发展因素,如个人兴趣、专长的发挥、自我价值的实现、工作发展前景、单位前景、晋升机会、发展机会、社会地位等。”[1]

(三)娱乐文化需求

现今的传媒文化包罗万象,从传统的报纸、杂志、电台,到电视、电影,再到新兴的博客、微博、微信等,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作为公众传播的一种手段,传媒文化有别于传统的书籍文化,不再仅仅是一种单一的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承的手段,而呈现出多元性,具有社会的高度参与,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紧密联系,同时还融入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起到价值导向的作用。“它还具有传播手段现代化,形态多样化、速度快捷化和范围全球化的显著特点,各种信息以惊人的速度飞越空间,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它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等形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传播文化环境,且影响力越来越大。”[2]

作为当代大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媒介,现今传媒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也起到了引导作用。现今传媒文化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人格修养、审美情趣等产生了诸多正面影响。它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开拓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心理,更培养大学生的审慎思维,营造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文化氛围。“尤其是传媒文化中的社会思潮、行为时尚,为大学生提供了进一步获取知识的途径,同时,又为他们从各种角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开拓了思路。传媒文化的嬗变和兴替,各种新思想的传播,促使大学生去积极地思考现实中的许多问题,这些对大学生的价值意识、价值标准、价值心理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也给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浓厚的文化氛围。”[3]

四、加强大学生文化需求引导

对待当前的大众文化,有的大学教师采取激进的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者消极的放任态度,这些都是不应该的。笔者认为,大学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提高识别和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及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树立崇高的思想和坚定的信念;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有力地批评背离社会主义道德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要注意参与社会发展,甄别与抵制没落文化的腐蚀与麻痹,保护本国文化传统、语言、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的纯正和健康。

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教师必须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文化需求,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达到真正的事半功倍。一是注意树立先进典型,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我们应该注意加强宣传雷锋、王杰、杨利伟等先进典型榜样,宣传他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感人历程。二是邀请这些先进英模,卓越人才、杰出校友来校为学生作报告,让大学生以他们为学习榜样,从而克服自己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上的偏颇和失衡。三是邀请有关形势与政策研究的知名专家作报告,对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进行深层次的讲解,拓宽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前的形势与政策。四是充分发挥 “青年理论研究会”等学生社团作用,组织与该课程相关的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并让学生及时撰写社区活动实践报告,作为课外实践活动的成绩。“同时,因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其形象直接影响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确立,故我们要注意发挥高校政工领导干部和教师在各方面的表率作用,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要注重以大学生身边的模范人物的先进行为教育、带动广大青年学生。”[4]

[1]中国新闻网.当代大学生择业趋势解读:追求实利关注自我发展.[J/OL].2010-12.

[2]叶雷.论大众传媒的发展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响.[J/OL].网址:http://bbs.cnhan.com/thread-2856-1-1.html

[3]曾汉君.试论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南方医学教育,2006,(4):14-17.

[4]胡邦胜.应当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3-74.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校园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