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

2014-08-15 00:55黄立新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创新型省份知识产权

黄立新

(中共烟台市委党校,山东 烟台 264003)

近年来,山东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为目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创新驱动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实力大大提高,创新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和牵引作用日益显现,具有山东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形成,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一、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现状

创新型省份建设是我省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重要举措。多年来,我省紧紧围绕创新驱动这一工作主线,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创新驱动成效明显

1.创新政策日渐完善。随着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加快推进,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优良的自主创新环境。先后制定和修订了十几项与创新活动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如《山东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山东省高新技术发展条例》、《关于贯彻国办发〔2011〕51号文件精神推进技术创新的指导意见》、《关于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 (试行)》、《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意见》、《山东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政策文件,为全省自主创新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依据。

2.创新平台渐成规模。创新平台建设是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载体。根据2012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提供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我省拥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计1125家,其中,国家级30家,省级1095家;重点实验室228家,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省重点实验室215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5个;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20个;院士工作站256个;拥有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5家,为创新型省份建设搭建了良好的支撑平台。

3.创新体系初步形成。随着“率先在全国建成创新型省份”目标的大力推进,我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创新主体日渐多元化。2012年,我省R&D(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1020.3亿元,是2000年的19.6倍;企业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36.65%,R&D经费支出占全省的比重达到88.9%;R&D人员总量达38.2万人,其中企业R&D人员占79.53%。企业成为带动全省研发投入增长的主要力量。

4.创新队伍日益壮大。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黄金资源和核心竞争力。近些年来,我省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使人才在创新中有财富、有荣誉、有地位,不断夯实创新的人才高地。截至2012年底,实施重点引智项目15项,高端外国专家项目51项,建立引智示范推广基地12家。新当选“两院”院士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7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0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5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21人。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在站人数1664人。新增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6所,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7个,培养高级技工19.2万人,技师、高级技师3.1万人①。

5.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成果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最终体现。2012年,我省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26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9项,国家科学进步奖17项。评选省科学技术奖励499项。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393项,其中,农业领域338项,工业领域853项,医疗、卫生领域963项,其他领域239项。各项专利申请量12.9万件,比上年增长17.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0万件,增长57.6%。各项专利授权量7.6万件,增长28.3%,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7454件,增长27.3%。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0.77件,比上年提高0.16件②。

(二)创新驱动问题尚存

1.创新体系有待加强。官、产、学、研是创新体系建设中最重要的主体,其结合的状况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成功与否。我省各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强度不紧密,有效合作不多,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官产学研一体化程度还不高,科研与市场脱节。由此导致了诸如企业缺少创新产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研成果难以转化等系列问题,各高校和科研院所迫切需要加强与企业的结合。落实到产业上,就是虽然我省GDP总量排名第三,但无论是从高技术产业产值总量、增速,还是占GDP比重来看,都全面落后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发达省市。

2.创新投入有待提高。2012年,我省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2.04%,不仅与发达国家 (一般占GDP的3%)差距很大,而且与上海、北京、江苏等省市相比也存在较大距离,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相协调。对外技术依存度偏高,技术引进明显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的问题。由于R&D经费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使得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后劲明显不足。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5.23%。

3.创新平台建设有待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是创新型省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但由于我省规划设计滞后、金融市场发育不全、资源整合度不高等原因,严重制约了各区域、各领域创新平台的建设和资源整合,造成了我省现有的科技服务机构数量少、规模小,服务半径短、效果有限,尤其是缺乏一些专业化、高水平、高知名度的中介科技服务机构,无法满足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

4.知识产权保护有待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产业层次的提升和主要技术水平的提高,有相当部分是靠吸引港、澳、台与外商的技术引进和投资,往往是模仿多于创新,引进多于创新,低水平简单加工现象突出,始终处于产业链相对低端的领域。同时,一些传统的名牌企业又不注意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有些知名品牌被抢注,为企业开发国际市场、创建国际品牌无形中设置了障碍,提高了成本。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经济科学持续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35年的发展,我省经济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过去我们主要解决的是总量和速度问题,而今天主要解决的是结构和质量问题,目的是保证我省经济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创新能力。所以,新的发展目标倒逼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由要素驱动转而依靠创新驱动,使经济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在此背景下,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发展战略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科学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有利于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按照姜异康同志在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的讲话要求,到2020年,我省要努力做到“一个提前、六个更加”。其中,“一个提前”就是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此,我省经济发展必须要确保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才能为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但由于前些年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各种要素资源刚性约束成为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传统的要素驱动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是确保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条件和保证。

(三)有利于为建设创新型省份提供内生动力

尽管我省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二,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仍显不足。只有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才能更具动力和活力。但关键是要保护好创新者的利益,保证他们能获得最大的收益。只有如此,才能有更多的人才愿意加入到创新者的队伍中来,才能有更多的资金源源不断流入到创新的活动中来,进而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形成各类社会主体创新活力迸发的氛围,让创新人才的才华得到充分施展,将我省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创新的巨大推动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增强产业竞争力,为建设创新型省份提供强大内生动力,提高我省核心竞争力。

(四)有利于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成功实现经济起飞后,处于中高收入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原有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有可能面临经济增长减缓、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2012年我省人均GDP超过了8200美元,迈入中高收入国家和地区行列。所以,如何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我省今后必须要面对的一个挑战。关键是要从低成本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加快推进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转型升级,形成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五)有利于加快“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

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有利于大力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资源节约和优化配置,缓解经济较快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加大之间的矛盾,促进外延粗放利用资源向内涵集约利用资源转变,加快“两型社会”建设。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在于变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降低单位GDP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使经济发展摆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和污染的现状,缓解国内的生态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营造鼓励创新的政策环境

在全面落实好国家和我省已经出台政策的基础上,完善政策体系,形成政策高地,营造激励创新的良好政策环境和氛围。第一,营造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创新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数据表明,创新的成功率是万分之八。所以,鼓励创新就要宽容失败,要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和文化氛围。第二,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财政的培育扶持是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有力保障。在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的同时,优化财政科技支出结构,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发挥财政投资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自主创新投融资体制。第三,加大对自主创新的财税扶持力度。财税扶持政策在保证研发投入和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提高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的比例;加大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的税前抵扣力度;扩大高新技术企业投资抵免范围;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对科研人员通过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获得的收入减免个人所得税等等。

(二)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在知识经济时代,各利益主体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知识产权的竞争。因此,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既是树立我省信用形象、激励自主创新的需要,更是提升我省核心竞争力的需要。第一,加大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强化知识产权的普法教育,纠正“窃书不为偷”的观念。通过知识讲座、培训交流等形式,倡导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让每个公民都树立知识产权意识。第二,完善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障,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地方性法规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需要,也是实施创新驱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第三,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知识产权制度是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机制之一,如果侵权行为得不到严厉打击,就会怂恿更多的企业、科研机构使用侵权技术,打击创新者的积极性,全社会就会失去创新的激情,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危害也是巨大的。因此,必须通过对知识产权法律实施的监督,从源头上严厉打击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营造一种良好的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

(三)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身份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建设,有了创新型的人才,才能创造一流的科技成果。因此,必须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我省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第一,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氛围环境。大力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倡导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和条件,让创新型人才毫无后顾之忧,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健康向上的创新文化氛围。第二,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纠正单纯以学历、学位为标准等阻碍创新型人才成长的人才评价机制,注重在科研领域和生产一线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建立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第三,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激发创新型人才创新的积极性。要通过良好的制度和环境建设,让创新型人才在创造一流业绩的同时能得到一流的回报。同时,完善创业风险投资,实现管理、技术知识等要素以期权、股权等形式参与分配,建立起对创新型人才的中长期激励机制。第四,强化继续教育,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通过高校的学习深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对外交流、培训基地的考察研修等方式,使理论和实践实现良性互动,不断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创新能力。

(四)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

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核心是创新体系的建设。第一,充分发挥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技术的研发主要是由企业来实现的,因此,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确立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必须做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决策主体、投资主体、风险主体和受益主体。第二,充分发挥大学、科研机构协同创新作用。大学、科研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技术来源。企业具有市场和资金优势,大学和科研机构更多地拥有人才和研发优势,“产学研”的协同创新,有利于开发出更符合市场要求、具有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使企业尽快走出简单模仿阶段,逐步走上自主开发产品的道路。第三,加快建设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积极打造“公共研发平台”、“公共技术平台”、“产权交易平台”和“公共检测平台”等平台建设,从科技资源共享、成果转化等各个层面为企业创新提供公共服务,发挥引导和服务产业发展的作用,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为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五)加强全方位的科技开放合作

科技开放合作是我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创新型省份建设,实现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第一,注重加强国内科技合作,鼓励省内各创新主体积极开展与省外各知名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交流合作,构筑省内外联合创新平台。第二,加大引进国际科技资源的力度,以全球视野搭建合作创新平台,提升创新层次。积极选派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到国外培训、学习,鼓励省内企业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跟踪世界科技前沿,拓展创新视野,加大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力度。第三,鼓励省内高校、研发机构与世界一流高校、研发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主动参与国内、国际标准制定,提升合作层次和水平。第四,创新型省份建设不但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要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吸引更多省外、国外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来我省设立地区总部,加快集聚全球优秀科研人才,为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1]盛华根.江苏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路径探讨[J].唯实,2012(Z1).

[2]赵洪祝.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J].今日浙江,2012(11).

[3]朱晓妹.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7.

[4]朱步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N].新华日报,2012-12-25.

[5]马一德.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J].中国法学,2013(4).

注释:

①②2012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猜你喜欢
创新型省份知识产权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