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梅芬 李 佳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4)
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广西“十二五”人才开发目录》显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南亚各国贸易合作往来日益频繁,经济、会展、涉外旅游、东南亚语种等外向型人才的需求持续走高,尤其是同时具备外语能力和专业能力,有熟悉东南亚国情文化的复合型人才稀缺问题亟待解决[1]。这些复合型人才既了解东盟各国文化,又能用英语交流的各领域,尤其具备良好的英语语用能力适应东盟各国英语变体。这种形势对广西及邻省各高校的大学英语提出了语用能力培养的要求。
首先,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决定了教师强调语法能力,忽视语用能力。语用能力指“能够适宜、得体和有效地使用和理解语言,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2],这一能力需要人们听懂别人讲的话,理解对方说话的意图,与对方进行无障碍的沟通,并且能够顺利地用语言表达个人思想、说明和描述各种事件。目前,有关培养语用能力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材料还远远不够。
其次,以英美标准为主,忽视东南亚国家。传统的语用能力培养是基于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理论、礼貌原则等。但以Brown&Levinson提出的礼貌原则为例,此原则基于西方文化,其中的语言规范和文化因素并未参照世界上其他的礼貌范例,不能完全解说东方文化和世界上其他区域的礼貌现象[3]。而且,目前的语用教学假设交际对象为英语本族者做前提,是以本族语者使用的英语为标准。现如今,英语已成为东盟国家交际的通用语,如果仅仅进行英美习俗、行为标准、价值观的传授,会让学生忽视东盟各国从宗教信仰、价值观、饮食文化等个方面与英美文化的诸多差别,从而造成东盟跨文化交际障碍。
目前我国还是热衷于引进原版教材和工具书,即使是自编教材也突出英美国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不可否认,原版教材可以让学生接触纯正英美英语并了解英美文化,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了英语全球化和本土化对学生交际能力发展的作用。众所周知,东南亚英语与英美英语无论是在语音、语调,还是在词汇和语法上都与英美英语有差别。但是我们教材中的英语发音以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发音为准,学生很少有机会了解东盟各国英语的变体,这给学生的跨东盟交际带来一定的障碍。据莫玉秀、宋启军[4]调查,学生无法通过课本接触负载丰富的东盟各国文化特色的英语词汇,这些词汇的缺乏成为东盟志愿者理解各国来宾英语的障碍。
语用教学分为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显性教学是指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元语用知识,通过英汉对比把语言形式语境化,介绍社会语用因素,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但是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且传统语用教学课堂不能体现学习者的个体化发展特征。假如把全班学生比喻成一根“擀面杖”,课堂上老师关注的是“擀面杖”的中间部分,这就造成学习好的同学“吃不饱”,学习差的同学“撑半死”,而中间分子“食不对味、勉强吞咽”的局面。此外,传统教学模式单一,主要通过教师口头讲解和纸本教材,这样学习语言很难让学习者保持长久的兴趣和注意力。据笔者调查,在大学课堂上,喜爱单纯讲授的学生仅有8.6%,但78.1%的老师使用最多的是讲授法。此外还发现,上课时23%学生很频繁使用手机,65%经常使用,并且这些学生表示上课使用手机主要是进行QQ聊天、浏览网页、玩游戏的消遣活动。学生课上玩手机现象一方面是传统课堂吸引力下降,另一方面说明在“Generation Me(我一代)”存在大学课堂教学与智能手机竞争的现象,如何让学习资源抢占学生的手机屏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目前,微课的研究已经渗透到了从理论到时间的各个方面,其发展前景不言而喻。但笔者研究发现,微课主要应用于中小学,在中小学已经广发开设课微课大赛,而高校却鲜有涉及;日常教学中,结合具体课程开展的微课很少,在英语教学上则少之又少。发展语用能力微课教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边际效应递减”理论表明:决定资源应用的效益不在于其数量的多寡、容量的大小、类型的多样,而在于能否实现最大效度的实用,即能否满足用户的“适需使用、适时使用、适量使用”的需求。目前,师生普遍感到真正适用、实用、好用的优质教学资源仍然匮乏。原因在于:我国的教育资源建设基本上是分类建设,缺乏对资源进行系统整合、重组利用,更缺乏由一个主题将不同资源类型“统整”在一起应用。特别指出,各高校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的精品课程资源却遭遇严重的应用问题,如资源获取困难、更新不及时以及交互性差等。所以,有必要结合当前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情况探讨如何改进完善学习支持服务以促进网络学习平台、课程网站等教育载体的进一步建设发展。
从客观条件来看,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移动通信资费的下调使微课教学的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3G网络实现向4G网络的转变,目前高校校园有电信的ChinaNet和移动的CMCC信号覆盖。高校的校园网也开始了无线宽带建设的尝试。同时,iPad、PDA、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在快速普及,学生们能随时随地获取所需数字信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书本信息获取途径。可见灵活的通讯设备和便利的通信手段为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也加速了大学英语教学与微课的有机结合。
从主观条件来看,大学生的特点适合微课教学模式。大学生普遍自学能力强,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能够克服微课学习易受外界干扰的缺陷。而且,大学生校园活动频繁,分散精力的事情很多,集中学习的时间较少,需要能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学习。并且,大学生一般具备微课学习的工具,故对于不用掏额外的费用又有实际效果的微课学习,他们一般都乐于接受。
鉴于以上几点,大学英语语用教学应该从时代特点出发,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并优化现有教学资源,满足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微课给高校英语教师提供了广大的空间,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运用能力,尤其是语用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微课背景下的语用教学,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材料和教学模式三方面入手,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真实语料、语境,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英语语用能力。教师所要做的是,在科学的教学设计和有趣的展现形态间找到一个相对不错的平衡点,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在当前,在社会化媒介和移动设备中使用教育技术手段逐渐变得更主流,通过新技术来提升学习效率和教学过程是目前教育研究的一个趋势。微课是一个新兴形式,它兼具了视听和社会网络等多重优势,可以促进听说为主的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可以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转变为通过网络混合教学,实现教学软件和课堂教学相结合。
对学生而言,微课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官刺激下,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明确学习目标,在真实的学习情境和新的互动方式下完成知识的习得。并且,微课让学习不再受地域和实践的限制,学生可以在家中学习,也可以在周末“上课”,根据自己的进度自主学习,而对学习设备的拥有感增强学习的主人公意识,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因此,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真正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使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的教学资源大多以课时为单位开发,资源过大过长,资源主题不够突出,使用不方便。其实,教师需求程度最高的是能直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资源类型。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微课研究的优点很明显,就是课例简单,学习内容与目标单一,学习和研究时间节约,广大教师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对“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广西发布 “十二五”人才开发目录 五年内最缺啥人才[EB /OL].(2011-12-28)http: //www.people.com.cn /h /2011 /1228 /c25408-2887187877.html.
[2]姜占好.过渡语语用学视角下的语用能力研究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Thomas,J.Meaning in interaction: 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0.
[4]莫玉秀,宋启军.论中国—东盟博览会志愿者跨文化交际障碍成因[J].柳州师专学报,2012,27(2):59-62.
[5]杨满福.微课创造更好的课堂.2014年7月 14日广西高校教师微课制作技术培训会.
[6]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