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者与母语作者英语学术语篇情态动词使用对比研究

2014-12-25 02:11:02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情态母语语料库

辛 丹 曹 霞

(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一、引言

情态研究是近二三十年来中外语言学研究中的热门话题之一,对于情态动词的研究更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情态动词在英语中的使用相当广泛,可以表达说话人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的主观态度和观点。中外许多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对情态动词进行了深入且广泛的研究。比如Palmer对情态,尤其是情态动词,做了大量的形式研究,重视情态的词汇手段,他认为英语主要有四种情态:认知情态、道义情态、动力情态和实据情态(杨信彰,2006)。 而 Halliday(1994,2004)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更加系统、细致地描述了情态,他认为情态可以分为144类,且情态动词作为主观隐性的情态手段,具有高、中、低值。李战子(2000)将对情态的研究从语法推广到语篇,认为情态是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语言体现者是情态动词和情态修饰语。施兵(2006)从言语行为角度对情态动词语句进行了语用分析,汤敬安(2008)亦从语用角度分析了情态动词,阐明了情态动词的语用实质和语用综观性。

而随着语料库的出现和发展,许多学者也基于语料库对各种语篇中的情态动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外学者如Biber et al (1999)运用朗文英语口语和书面语语料库(LGSWE)分析了六类语篇中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国内学者祝卫华(2004)对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和英国国家语料库中操母语者的情态动词使用频率和分布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杨信彰(2006)基于语料库对比和分析了英语核心情态动词在法律语篇和学术语篇中的分布;郑群(2009)结合语料库的分析方法对比分析四类情态结构在学术语篇和报刊社论中的分布;何艳、张继东(2011)基于语料库将科技英语情态动词的使用进行了比较研究;宋改荣、孙淑芹(2013)分析了情态动词在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中的使用倾向,并从顺应论的角度进行了解读。由于对很多中国学者而言,用英文撰写的文章有时因情态动词使用错误导致误解,而无法发表到国际顶级期刊,因此有必要针对学术语篇中情态动词的使用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而目前的研究或是对不同类型语篇中情态动词使用进行比较,或是分析仅仅局限在科技类论文而忽略了社科类论文,或是只分析论文的一部分而未进行文章整体的比较分析。所以,本研究拟在自建小型语料库的基础上,对比中国作者与母语作者英语学术语篇中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以期提高中国学者学术论文的英文表达水平。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根据 Biber et al(1999: 73),英语情态动词分为三类:(1)核心情态动词, 包括 can, could, may, might, must,shall,should, will, would;(2)边缘情态动词,包括 dare (to), need(to), ought to, used to;(3)半情态动词,包括 have to, (had)better, (have) got to, be supposed to, be going to。 由于边缘情态动词和半情态动词使用方式比较灵活,形式比较复杂,随主语变化比较大,本研究仅选取形式相对固定的核心情态动词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中国作者与母语作者学术语篇中的使用情况。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学者撰写英语学术论文与以英语为母语的学者撰写英语学术论文使用核心情态动词的频率是否有差异?若有差异,体现在哪里?

(2)造成中国作者和母语作者情态动词使用异同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2.语料收集

本研究从权威数据库ELSEVIER中随机选取近年来 (大部分为2014年上半年)发表的英语学术论文100篇,建立了自己的小型语料库。其中中国作者和英语母语作者各50篇,取材范围涉及数学、能源、自动化、材料、机械、生物、医药、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学科。中国作者学术语篇总形符数为304631词,母语作者学术语篇总形符数为353936词。

3.研究方法和工具

借助检索工具AntConc3.2.4w,本研究首先检索出九大核心情态动词在中国作者和母语作者学术语篇中的频数,并计算使用频率。为了确保研究数据的准确性,在检索时将核心情态动词的一些变体也一同计算在内,比如缩略形式和否定形式:won’t,can’t,cannot等;同时,排除了非情态用法,如 May(五月),would-be等。之后,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卡方检验,判断各情态动词的使用频率在不同类作者的学术语篇中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三、结果与讨论

1.核心情态动词的分布

根据AntConc3.2.4w的检索结果,各情态动词在中国作者和母语作者英语学术语篇中出现的频数和使用频率如下表所示:

表1:不同作者使用情态动词的频数和比例

频数指情态动词在语篇中出现的次数,频率指情态动词的频数占总形符数的比例。从表1可以看出,总体来讲中国作者使用情态动词的频率少于母语作者使用情态动词的频率。无论是中国作者还是母语作者的学术语篇,核心情态动词can的使用频率最高,而shall的使用频率最低,中国作者的50篇英语学术论文均未使用shall,而母语作者的50篇英语学术论文中仅仅使用两次。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作者英语学术语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can与第二位的will使用频率相差悬殊,表现出中国学者倾向于在学术论文中使用can的程度远高于其他情态动词。而母语作者英语学术语篇中,虽然情态动词can的使用频率也最高,但与其他情态动词的使用频率差距要小于中国作者学术语篇,并未体现母语作者使用can 的强烈倾向性。

2.核心情态动词分布的异同

由于本研究中自建语料库的英语学术论文为随机抽取,而且一般来说学术期刊并无字数限制,导致中国作者学术语篇和母语作者学术语篇的总形符数相差近50000。因此仅仅比较情态动词的使用频率并不能科学、客观地分析出中国作者和母语作者核心情态动词使用的异同。研究者使用了SPSS统计软件的卡方检验,进行显著性测试,以母语作者学术语篇中情态动词使用频率为参照,判断中国作者学术语篇中情态动词使用频率的偏离程度,即中国学者是否在论文写作中过多或者过少使用了某些情态动词。卡方值越大,说明差异越大。显著性的值(双侧近似概率)若<0.05,说明差异显著;若>0.05,则说明无明显差异。显著性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情态动词使用频率差异显著性测试

同时参照表1和表2,可以看出总体上中国作者使用情态动词的频率要小于母语作者,差异显著。就具体的情态动词而言,must,shall,should和 will的使用频率无明显差异 (中国作者学术语篇中shall频数为0,不能用卡方检验,只能用Fisher’s检验精确计算概率)。而其他五个情态动词使用频率差异显著,按差异大小排列依次为:would>may>can>might>could,其中中国作者过少使用了would,may,might和could,而仅仅过多使用了can。对于could,would和might的过少使用,与程晓堂、裘晶(2007)的研究结果相符;对于can的过多使用,符合杨信彰(2006)、程晓堂、裘晶(2007)、郑群(2008)、何燕、张继东(2011)的研究结果。

3.分布异同的可能原因

中国学者在英语学术语篇中较母语作者过少使用核心情态动词,可能原因主要为语言水平的限制,与英语母语学者仍有一定差距。但目前中国学者普遍学历较高,且一部分人有出国经历,英语水平有一定的提升。根据程晓堂、裘晶(2007),学习者在情态动词的使用上随其英语水平的提高而向着更为接近目的语的方向发展,即较高水平学习者更为接近本族语者。所以中国学者使用 must,shall,should和will这几个情态动词的频率与英语母语学者并无明显差异。然而提升的英语水平也使得中国学者十分慎用情态动词,甚至宁可不用也不误用。而且,could,might和would均可理解为过去式,而may的词义可以用其他词如perhaps,probably等替换,这些用法相对复杂,导致了could,might,would与may的过少使用。至于情态动词can的过多使用原因,许多学者已经论述,如习得较早过于依赖、写作定式、口语风格迁移等(程晓堂、裘晶,2007),这里不再赘言。

四、结论

本研究基于自建语料库,将中国作者英语学术语篇和母语作者英语学术语篇进行对比,发现核心情态动词在不同类作者的学术语篇中使用频率的异同,并分析了造成异同的可能原因。主要结论如下:

(1)中国作者与母语作者相比,在英语学术语篇中使用的情态动词总体过少。具体而言,中国作者学术语篇中could,might,would 与 may 使用过少,差异显著;must,shall,should 和will的使用无明显差异;而只有can的使用过多,差异显著。

(2)中国学者英语水平普遍较高,因此在某些情态动词的使用频率上与母语作者无明显差异;而相对高水平的语言能力并未无限接近母语作者,使得其他一些情态动词过多或过少使用。

[1] Biber, D.et al.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M].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1999

[2] 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M].London: Edward Arnold, 1994.

[3] 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3rd ed.)[M].London: Edward Arnold, 2004.

[4]何燕,张继东.基于语料库的科技英语情态动词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5]李战子.情态——从句子到语篇的推广[J].外语学刊,2000,(4).

[6]施兵.英语情态动词的语用分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6,(10).

[7]宋改荣,孙淑芹.科技论文摘要中情态动词的语境顺应性解读——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8]汤敬安.情态动词的语用综观性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9).

[9]杨信彰.英语的情态手段与语篇类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

[10]郑群,彭工.情态和语类特征——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9,(6).

[11]祝卫华.用语料库方法对情态动词进行的对比研究[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4,(1).

猜你喜欢
情态母语语料库
母语
草原歌声(2020年3期)2021-01-18 06:52:02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母语
草原歌声(2017年3期)2017-04-23 05:13:47
把课文的优美表达存进语料库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语言与翻译(2015年4期)2015-07-18 11:07:45
我有祖国,我有母语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