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博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吉林·四平 136000)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来自于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际大学生管理当中的一项创新举措,已发展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时间。当前大学辅导员的工作主要有教育、管理和服务,不再只是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在大学生健康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人员数量已然超过了10万人,逐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职业人群,政府部门、高校管理人员、研究学者、辅导员自身、大学生及其家长越来越关注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走向普及,我国高等教育也合理引进世界现代大学制度,因此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问题,应该具有更加广阔的研究领域,希望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参与这一群体的研究。
辅导员职业化就是说高校辅导员要拥有较为稳定的岗位,不再只是临时设置的一个岗位,使其成为一个长期的专门职业。辅导员专业化就是说辅导员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较高素质可以胜任当前的工作需要,要想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管理和服务当中发挥有效作用,就要做到下面两点:一辅导员群体的专业化,主要内容有辅导员上岗前的专业化训练和参加工作后的专家化发展;二辅导员的专业化,也就是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在设计制度、制订政策和自我发展等方面保证辅导员这一职业专业化发展[1]。
为了做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工作,不能分别对待职业化和专业化,要将职业化和专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也就是这一岗位不再只是临时设置,高校辅导员这一岗位要做为一个长期工作岗位并保持相对稳定,对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员要进行上岗前的专业训练和参加工作后的专家化发展,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使这些人员长期工作在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岗位上,而且逐步发展为专家,才能达到辅导员群体的专业化,制订有利于辅导员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帮助辅导员这一群体向专业化方向发展[2]。
国家颁布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提出,各个高校应该依据1:200的比例配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但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很多高校并不能达到这一要求[3]。而且在学校的制度中也没有明确规定辅导员的职责,因此当前现状是辅导员从属于多个领导。在高校开展的各项工作中,各个部门都是直接领导辅导员而不是直接服务于学生,表面上看好象是合情合理,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要承担多种多样的繁杂事务,就如同生活中的“勤杂工”和“大学生保姆”一样。所以很多高校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成就感和职业认同感,没有职业意识,不能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动力,因此不利于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高校学生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和情感困惑越来越严重,不少学生在校期间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因此要求辅导员要及时给予心理治疗和帮助,针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的工作与学习。值得欣慰的是,由于学校和辅导员的共同努力,当前大学生在校期间发生心理问题的数量越来越少。但由于辅导员的工作量越来越大,社会各界也意识到辅导员这一职业的重要性,而辅导员本身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合理的调试和帮助。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心理教育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而且也要重视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使二者有机协调、良好发展。
大学生经过小学和中学,然后进入大学进行学习,没有进入过社会,本身不具备职业知识,更不懂得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学习中,逐步走向独立,成为一个“社会人”,会认真规划自己的未来。但现在的大学职业生涯教育不能与学生发展同步,很多高校只是在学生进入大四以后才设置就业指导课,而且也不具备专业的指导教师。在理论上我们可以认为高校辅导员应该具有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和指导的责任,但现在的问题是,辅导员也是自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也没有进入过社会和企业,没有真正接触过职业生涯专业知识培训,所以在理论上和实际工作经验上都不丰富,不能有效指导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辅导员的培养问题应该和入职问题、素养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上面论述的基础上,确定辅导中的职业准入标准和清晰了辅导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后,随之人们关注的是如何培养辅导员的问题。我国当前的现状是,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各个高校都没有设置高校辅导员这一专业,也就是辅导员不具备专门的培养渠道,涉及高校学生管理和教育不存在学科体系,因此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这一目标缺乏理论支持。但是这种现象在国外发达国家,特别是英美国家高校当中全部设置有学生事务管理的研究生专业,有的还设置有学生事务管理硕士准备方案,和这些国家相比,我国这一教育领域还处于空白阶段,这种现状和党与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初衷是不相适应的。
要想改善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现状,主要问题就是转变观念,不受“大学生保姆”和“勤杂工”等思想认识的束缚,要认为高校辅导员就是专业素质高和能力强的教师。目前很多高校的辅导员制度是“双肩挑”,辅导员不但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且也忙于日常管理工作,平时都是从事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所以不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但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以要求辅导员应该是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
当现代教育中,强调人才应该具有知识、能力和素质,所以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较强创造力的实用型人才。因此辅导员的职责更加明确,要想完成这一任务要求辅导员不但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知识技能,而且应该有高尚的道德素质和责任感。要求辅导员一定要加强学习,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再有,高校也要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并使之形成制度,组织辅导员进行各种层次的学习,将工作技能和专业知识作为培训工作的重点。在这种形势下,辅导员才能不断提高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有利于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以达到自我发展展现自身价值。
高校还应制订严格的辅导员考评制度,对辅导员进行合理考评可以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考评结果要和辅导员的聘任、奖惩、升职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考评制度在辅导员管理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再有,科学的激励制度有利于促进辅导员加快自身发展,调动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一要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物质待遇;二要不断开拓辅导员的发展升职空间;三建立完善的专业技术职称和职务评审制度。因此,有效的激励制度可以促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稳定发展。
在充分分析高校专业设置和班级建制的前提下,建立不同年级的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在大学一、二年级依据不同专业、年级、班级配备专职辅导员,建议师生比例在1:50-1:80之间。此阶段的专职辅导员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入学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利用专题教育和主题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提倡建设优良学风,对入学新生介绍学校公共服务平台,对学生提供专业咨询和服务。辅导员的任期为二年,一般情况下选择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或工作时间不长的辅导员中选拔。高校给数量较少的学生配备辅导员,是为了有利于辅导员开展工作,降低辅导员的工作强度,可以使辅导员将工作做得更细更全面。学生在高校学习满二年以后,学校不再另行设置辅导员,所有年级或班级的学生事务,分别由公共服务平台依据学生的不同要求和类别予以提供服务,为了真正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可在二级学院设置学生事务工作办公室,办公室工作人员可以由专职学生干部兼任。要求高校的学生事务公共服务平台要设立多个分中心,可以参考英国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办法,分设服务大楼和网上服务入口,不但有工作实体而且有虚拟网络的参与。依据不同事务领域对分中心进行分类,可以依据不同学生需求,同时设置学业指导中心、德育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生涯和就业指导中心、学生资助中心、学生事务中心等。各个不同中心的工作人员不但具有从事事务性工作的行政人员,而且也有学生辅导员,尤其是那些参加辅导员工作2-4年的工作人员,其职业化专业化程度还不成熟,还可以包括职业化专业化已然发展成熟的专家型辅导员。
总之,在高校发展中,急需建立一支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稳定性好的辅导员队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一定能够实现,因此要求政府部门、各个高校和辅导员自身都要着力于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以实际行动努力开创出一条科学的、合理的、高效的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之路。
[1]陈国钦.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评估应注意把握几个要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06).
[2]刘荣,钟璟,陈若愚,陈正隆.台湾高等教育中的学生管理和培养问题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06).
[3]计琳.让辅导员有自己的发展“码头”和成长舞台,上海制度创新引领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纪实[J].上海教育.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