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培养

2014-08-15 00:48栗亚冬
关键词:意识信息技术素养

栗亚冬

辽宁省招生考试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4

21世纪,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步入知识经济社会,知识信息日新月异,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伴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多媒体、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使人类迈进了信息化社会的大门。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分析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越来越成为衡量新型人才的一个标准。因此,许多发达国家纷纷调整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规定了“所有的学生都将具备信息素养的能力”,全面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养,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人才。

我国也把“培养现代社会接班人的信息素养”作为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从计算机工具论、计算机文化论到现在的信息素养的思想变革;2003年,教育部制订的《普通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把“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作为课程的第一理念;2006年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在下一阶段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中,要研究计算机基础教学如何在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与能力方面发挥作用。”

未来世界居领先地位的必是信息能力最强的国家,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

一、信息素养的涵义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中,人们所具有的对信息的态度和识别、加工、利用与创新信息的修养与能力。它主要包含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三个方面。

对中学生来讲,在信息意识方面,要对信息技术有持久的学习应用兴趣,有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在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方面,要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信息技术设备和软件的操作技能,会利用信息源获取信息,有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信息伦理道德方面,要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学生在这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就是信息素养的标志。

二、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及分析

为了了解当代高中生信息素养现状,笔者对沈阳市某中学的高一学生进行了“高中生信息素养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当代高中生的信息素养现状不容乐观。调查问卷共设计8个相关问题,主要是对该年级的4个班级发放问卷,共118份。

统计结果显示,只有33%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课程内容感兴趣,而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只是对信息技术课上网娱乐休闲感兴趣。很多人对于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基本能够独立、准确查找,但是不能够很好地筛选、提取。有87%的学生认为利用网络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95%的学生有较强的信息道德意识,对于网络的态度还是正面的,认为网络利大于弊。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方式有一定了解,知道在获取信息时要遵守一定的法律法规,并且目标比较明确,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识。但是,信息技术课被重视的程度还不够,学生在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而存在这些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观念问题。教师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性质认识不清。信息技术是一门有关信息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学科,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非机器操作和软件使用。同时,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课程的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新信息没有很好地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学生没有从思想上产生学习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的强烈愿望和需求,没有明白在现实生活、学习、工作中何时使用信息技术、为什么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活用能力差。

其次是习惯问题。长期以来学生养成了这样一种学习习惯,即“独立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没有合作意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的太多,学生缺少自主思考,不会统观全局。另外,现阶段国内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不够完善,学生的学习仍然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与教师的交流还局限在面对面的形式上,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习方式没有得到改善。

第三是尺度问题。互联网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但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各种各样的色情、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社会对网络负面影响的宣传使家长视互联网为洪水猛兽,对孩子使用互联网百般束缚。诚然,互联网上巨大的信息流对青少年产生了强大的诱惑,青少年因缺乏对不良信息的抵制能力而迷恋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甚至犯罪的案例也确实不少。但是,简单粗暴地禁止学生接触网络,只能使学生对网络的认识更加狭窄片面。

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教师是“无形”的榜样

教师有“一碗水”还是“一桶水”的话题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润物细无声”则更能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榜样力量。教师信息素养是影响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及时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增强对信息的敏感度,要准确、高效地解读信息和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并把各种信息应用到教学当中,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当教师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时,无形中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必然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不断向学生传递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等领域的信息,教师的这种传导会让学生领略到信息的另一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是应用信息技术的典范,因此教师应尽量多地使用网络资源和媒体信息,对“何时需要信息”、“如何选择信息”、“如何创造性地运用信息”做出示范,从而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敏锐的信息意识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就是培养他们对所需信息的敏感度,这是培养信息素养的前提条件。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把利用信息技术掌握的新信息,探索的新知识领域,适时地渗透给学生,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索态度,巩固其不断追求自身发展的自我意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吸收、运用信息的意识。

另外,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学生独立学习而不习惯合作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课的教师更具有改变这种学习方式的优势。强大的互联网不是一个个体、一个区域、一个国家能够独立建设的,一个程序的编制、一件作品的完成或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若干步骤,即使一个很小的错误也会导致整个任务停滞不前,因此需要与他人合作。学习需要合作,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操作更需要合作。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教师要加强小组合作意识,充分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习共同体的集体智慧。例如:幻灯片作品创作,由组长分工,确定收集材料、版面设计、具体制作人员,要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任务。

(三)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

信息技术是工具,是手段,只有将它充分储备并合理地运用起来,才可以说是具备高质量的信息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检索等多种渠道去寻求与之相关的信息,并进行归类,引导学生通过相互交流或实践操作来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信息能力。

同时,信息技术教育不能只局限于信息技术课堂,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可以促进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更能激发学生对信息知识的渴求。反过来,通过在其他课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又可以充实、完善信息技术课的实际运用,学生的学习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提高其自身的信息素养上,可谓“一箭双雕”。

(四)树立学生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在信息领域中用以规范人们相互关系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信息在给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信息垃圾等等。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尚不成熟,对于网络社会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行为规范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很多学生只是着迷于打游戏、上网聊天,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给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造成困难。因此,转化学生的上网观念,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

作为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网络信息伦理道德教育,可以通过一些案例,引导、警醒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对信息的分析、评价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信息能力的舞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是现代中学生必备的素质。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围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信息技术课教师要有一颗敬业的心,悉心研究教材、教法,采取多种途径,培养学生批判、创新和处理信息能力的信息素养。对学生而言,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成为出色的终身学习者和未来劳动者。

[1]孙淑果.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信息与教学,2009(08).

[2]王莉.探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2).

[3]高晓晶.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福建电脑,2010(05)

[4]王慧慧.信息技术课与中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10(10).

猜你喜欢
意识信息技术素养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