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宁
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辽宁 锦州 210700
生命教育自提出以来,得到各国不同程度的重视,在我国也得到迅速发展。但多数是立足于生命观的教育,偏重于某一侧面的理性思辨,缺乏对生命教育的具体实施途径和办法策略的研究,尤其对农村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的探讨。
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
生命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有如下三个层次的涵义:
(一)生命教育的价值追求
真正人道的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起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的意识,使他们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生命质量领域应包括生活体验的全部。生命质量是代表一个人全部生活的术语,不仅仅是个人生活的部分,而应该是个人生活的全部内涵。生命质量是一个包含有终极关怀在内的概念,包含有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概念,是人作为精神的存在,因而与更多的文化设计和文明的内在品质相关。
(二)生命教育的存在形态
生命教育为生命主体的自我认识以及自由和幸福创造了空间。生命教育应该是真正充满活力的人的教育,是引导人生走向美好和完善的教育。
让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应该成为所有教学的自觉追求。在生命的根基上确定起人的内在的不可让度的尊严,树立起生命神圣的观念。以此遏止、杜绝漠视生命,轻贱生命,甚至践踏与摧残生命的事件。生命教育,其现实途径就在于: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些逆境,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三)生命教育的实践领域
生命教育是一个有着明确的价值追求而又涵括着多重主题的教育实践领域,因而是地方课程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重要主题和领域。它包括安全教育、青春期教育、艾滋病和毒品预防教育、珍爱生命与预防自杀、健康人格教育、感恩教育与生命情怀的养育、临终关怀与死亡教育、人权教育(公民的人身权利、文化与社会权利)、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目的的生态环境教育、国防与世界和平教育、敬畏生命与信仰教育等。
我国农村在基础设施、文化生活、教育环境方面,与城市的差距较大。农村学生家长许多常年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无法与孩子沟通,家庭教育缺失;大部分学生家长自身文化水平较低,个人素质较差,酗酒、赌博、家庭暴力等对孩子的生命成长造成极坏的影响。农村学校生命教育基本是起步阶段,学校更多关心的是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内心的生命意识和态度培养,学校、家庭及社会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备感艰难和无奈。
当前农村中小学生命教育情况存在如下问题:
(一)农村学校办学的软硬件条件较差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我国农村中小学办学硬件条件跟不上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许多农村学校学生还在破旧不堪的平房、危房教室上课,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证。缺少教学仪器、实验场所,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活动室更是无从谈起。许多大中专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学校去教书,导致农村学校专职、专任教师比较少,民办教师相对较多。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较差。学校领导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对学校的整体要求,生命教育这样的新生事物还很难被部分农村学校所接受。
(二)农村学校缺少独立的生命教育的课程体系
生命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生命教育目标的确定与细化;生命教育课程的开设与教材的编制;生命教育师资的培育等。但是,目前生命教育在农村中小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还没有完备的理论体系,也不存在独立的生命课程。生命教育的内容只能在相关学科教学中体现,但在设计上生命教育目标单一,缺乏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在内容上重点指向“科学世界”,忽略“生活世界”等。
(三)农村中小学校生命教育如“蜻蜓点水”,或者拘于条条框框,甚至扭曲学生的生命意识。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内容中,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较少。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主要是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面对死亡的教育为主,在张扬学生不怕死的生命意识和态度的同时,又放纵了学生内心中对生命的轻视及漠视意识。而在面对社会媒体、网络、影视片中凶杀暴力等残害生命的现象,以及对生活中发生的自杀、杀人、死亡等事件,学校生命教育并没有做出积极的反应与应有的引导。
(四)农村学校学生自身实践性生命体验的缺失
尽管关爱生命、爱护环境、尊重他人等关乎生命的教育口号不绝于耳,但力所能及且提升学生生命意识和态度的实践性体验,学校却很少要求学生去做,而学生自己也很少自主地做。一方面中小学在目前的体制下承担着较大的升学压力;作为群体性单位,它又承担着高风险的安全压力,学校几乎不肯给学生提供实践性生命体验。另一方面,学生本身存在表象生命认知与深层生命认知、理论认知生命与生命实践体验的矛盾,他们很少自主地参与实践性的生命体验。比如,遇上力所能及的给予帮助的场景时,他们围观的很多,动手的却寥寥;再如,环境意识其实是更广泛、更深层的生命意识和态度,初中生懂得的多,具体参与的却很少,等等。因此,“生命教育既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又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使学生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人生。”
中小学的生命教育,要教导个体去了解、体会和爱惜自己并尊重他人。生命与教育息息相关、生命是教育的根本,离开了生命,个人不可能有教育可言;而教育则是生命的动力,透过教育的力量,可使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生命会更具有意义。结合学校教育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农村中小学生命教育主要侧重以下几方面。
一是认识人与自己,即“知己”。人活着要“做自己”,首先要触碰自己、发现自己、找回自己、接受自己、转化自己、欣赏自己,进而挖掘自己;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用法律和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要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是认识人与他人,即“知人”。包括与他人和睦相处,关心弱势群体。
三是认识人与自然,即“知物,知天”。在这里人与自然包含以前的分类中的“人与环境”和“人与宇宙”,是指关注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寻求永恒价值、生命归宿等。
农村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应结合学校的学生实际和学校特点,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教务处、政教处等教育教学部门的通力合作,切实采取以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在加强学科教学的同时,将生命教育的内容合理地渗透到每一节课中,同时开展以“生命教育”为主线的形式多样的专题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且充分利用隐形的环境熏陶,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一)学科教学
首先是课堂教学。目前生命教育在农村中小学没有独立的课程体系,在课堂教学方面还是一个空白,而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径,所以抓好生命教育课堂教学尤其重要。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包括生命教育课程的开设与教材的编制,生命教育师资的培育等。因此,可以把生命教育校本研究作重点突破,实行“定教材、定教法、定课时、定教师”和“引入评价机制”的“四定一评”,以专题生命教育课的形式占据课堂教学的主阵地。
其次是学科渗透。尽管生命教育在学科教学内容中没有单独体现,但它的内容在相关学科中还是存在的,因此可以通过在学科教学中挖掘生命教育内容进行渗透教育。可以说,学科渗透是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经过不断的积累、整合、开发,在学科教学中挖掘生命教育渗透点,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生命教育网络。
一是制定渗透目标。抓住各年级备课组这条主线,对初中阶段的有关生命教育的课程,如:生物学、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历史、化学等作好集体的研究与挖掘,制定渗透目标。
二是挖掘渗透内容。学校教育的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的内容,把学科渗透内容的挖掘细化到学科备课组,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分层次、分阶段、分板块挖掘生命教育内容。
三是确定渗透方法。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体现学科教学的生命性,使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满足学生追求生命价值的高层需要。
(二)专题教育
农村中小学的生命教育一般局限于浅层次的零散德育活动中,进行深层次的生命教育很少,因此,可以尝试以生命教育为主线,整合丰富多彩的德育专题活动,将“青春期教育、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法制教育、孝心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各种零散的专题教育进行有机的整合,以人为本,紧扣生命教育的主旋律,从“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三个纬度细化生命教育,使生命教育层次更深、立体感更强、内涵更丰富。
首先,通过抓“青春期教育、军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从“人与自己”这一纬度实施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找回自己、接受自己、转化自己、欣赏自己,进而挖掘自己,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用法律和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次,通过抓“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孝心教育”从“人与他人”这一纬度实施生命教育,使学生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关心弱势群体。
再次,通过抓“环境教育”从“人与自然”这一纬度实施生命教育,使学生关注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寻求永恒价值、生命归宿等。
(三)开展生命教育实践体验活动
生命教育体验活动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专题教育的课外延伸。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开展体验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主动把知识和技能服务于乡村。同时让学生了解社情民意,丰富阅历,开阔眼力。这样会帮助学生积累社会经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可通过开展主题纪念日活动,利用现有法定的各种节日和纪念日,从青少年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健康发展出发,关注各年龄阶段学生的不同需求,整体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生命教育。如中学阶段学校政教和团委组织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成人礼仪式、主题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主题教育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世界环境日、禁毒日、世界卫生日、世界水日、母亲节、父亲节、妇女节、教师节、儿童节、国庆节、青年节、建军节、雷锋纪念日等主题纪念日活动等,让学生自发地树立关心生命、爱护生命、重视亲情和国情,注重人文关怀,从而进行“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生命意义的思考。
社会教育是学生生命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则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又一重要方式。学校依托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烈士陵园、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生活技能训练与体验,积累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自然生态保护和休闲对促进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白生命的内涵与意义;通过实地登山等体能训练让学生懂得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通过扫墓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珍惜自己拥有的美好生活,关心他人;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实地训练等形式,培养学生在遇到突发性事故和灾难时有自救、求生的经验、意识。
学生社团活动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要大力地发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逐步培养学生参与组织社团活动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学会关心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其中,重点发展绿色环保社团、体育健身社团、艺术与审美社团、心理互助社团、生物科技社团等,指导学生广泛开展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进而欣赏和热爱生活。
(四)开展生命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生命教育并不仅仅停留在学生个体干预或是生命教育课堂及活动中,而应把生命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校园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建设中。校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学生不仅在校园里学习知识、锻炼身体、参加游戏活动,而且在校园里开始认识社会,接触自然,学会与人交往,校园是除家庭之外学生待的时间最久的地方。因此,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生命教育氛围。学校的橱窗、画廊里可以展示学生的板画、手工制作、书法、黑板报等作品,让它们成为学生展示特长的一个舞台,也成为光荣与梦想的起点与焦点。楼梯、过道里的警世名言既是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暗示和提醒,也是对学生生命关怀的体现。
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营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如以“孝心教育”为特色营造生命教育的氛围。我们可以把中国传统“弟子规”中有深刻意义的内容以图文形式制成醒目美观的宣传牌悬挂在教学楼等合适的场所,还可以编制儿歌、童谣让学生们颂唱,以对学生进行“爱”和“感恩”的教育。让校园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尊敬师长,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氛围,洋溢着关爱自己的生命、生活,关心他人的生命的激情。
重视环境熏陶,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的氛围,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突出教育的隐性功能,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生命教育在农村刚刚起步,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高度重视,深入开展,才能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