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专业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

2014-08-15 00:42张留随
山西农经 2014年5期
关键词:农学中职职业

□张留随

众所周知,现代的中职教学是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的,2 0 0 0年,教育部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界定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1)事实上,很多中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只是针对培养第一线的中初级专门人才,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1 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

目前,尽管学术界不断地研究综合职业能力,也取得了可观的学术成果,但在其内涵的研究方面还没有一致的观点。邓泽民、陈庆合、刘文卿等学者认为,职业能力的内涵涉及基本职业能力(即指胜任某岗位工作所需要的实用性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即指对基本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抽象,包括对新技术的理解力、职业的适应能力、技术改造能力、质量与经济意识、市场运作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两个层次。

由此可见,综合职业能力的内涵不是单一孤立地存在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技术的提高、学科知识的丰富等因素不断变化而不断更新的。

2 农学类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现状

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职业教育的发展存在其自身的局限性。大多数人对中职教育一直存在着误解,认为职业教育不是正规教育,比不上大学学历教育,一般是求学无望的同学才去学习中职,且即使学习过也是徒劳无获。在这种认识误区下,又学的是农学专业,和农业生产相关联,就更不容易被人接受,因此,农学类中职生的生源质量是比较差的,中职农学专业的发展也比较缓慢。

在课堂教学上,职业教育依然是传统教学法,即注重学生理论专业知识的培养,尤其是书本知识的教学,很少有让学生动手实践的。究其原因,其一是职业技术学院自身经费及场地的局限性,使得他们在专业建设上相对落后,实验场地及设备不能适应新生知识的发展,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其二是缺乏相应的校外实习机构,这种实习机构可以是园林、农场及其他企业,因为缺乏和相关机构达成互惠互利协议,所以学生的实习机构是少之又少的,加上学生身处的家庭及社会背景条件,这种情况下,专业实践的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在学生培养方面,因为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有部分教师认为中等职业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掌握高中阶段的文化知识,为专业技术提供良好的文化基础;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中等教育就是培养一技之长的学生,只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技能,能让学生找到就业出路就行。这两种观点均和综合职业技能相偏离,因为综合职业能力除了掌握必备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3 农学类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对策

3.1 思想上应重视

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职业能力的“综合”方面,不是单一的方面,因此,在思想上要有准确的认识。首先,要弄清农学专业主要是学什么的,明确农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其次,要关注课堂培养效果,既要重视文化课课堂教学,也要重视社会实践等课堂教学的作用,在业务能力的锻炼方面,突出综合知识、综合技能、综合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应坚持知识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培养模式。

3.2 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校企结合

首先,领导应充分重视,增加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农学专业涉及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生产、作物病害等各方面,而实习实训不仅需要基地建设,而且需要相应设备投入。因此,学科建设要有长远发展,学校就应该有战略眼光,不因农学专业生源不好而就不增加投入。其次,在吸引企业合作方面,出台相关的合作与管理文件,形成规范化、系统化的合作模式,既需要政策上的支持和制度上的保障,也需要学校与企业的加强沟通与交流,紧盯和农学专业相关的企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签订必要的风险与合作协议,并派教师定期去企业学习、观摩,企业也派员工定期去学校演示交流,进而推动校企合作共赢模式的顺利开展。

3.3 调整教师结构

调整教师结构的一个主要方面便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不仅具有相应的文化知识,而且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准,即不仅有教师资格证书,也要有与专业相关的技术等级证。学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职业能力培训,在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应用概率统计、遗传学、田间试验设计、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育种学、种子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推广学、植物病虫害学的等主干课程上加强教师的基本技能培训,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与实际操作、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综合方面的素养。此外多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技能培训,也是提高教师综合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

综上,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综合方面,农学专业教育应围绕“综合”这一核心进行开展,不断强化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观念,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农学职业、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

[1]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0]2号,2000年3月21日

[2]邓泽民,陈庆合,刘文卿.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2(3):5-9

猜你喜欢
农学中职职业
中国古代农学风土论的形成、演变与价值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蒲松龄《农桑经》的农学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广西农学报》投稿指南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农学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