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艳
农作物秸秆主要包括麦秸、稻草、玉米秸、高梁秸、谷草和豆秆等。用作家畜饲料,不同秸秆的营养成分有很大的差别,但所有的秸秆均有以下共同特点:(1)秸秆的粗蛋白含量很低,仅为2%~5%左右。(2)秸秆主要由植物的细胞壁组成,含有少量的易消化成分,粗纤维含量高,为20%~44%左右,容积大,适口性差。(3)秸秆的矿物质如钙、磷的含量很低不平衡,其它微量元素含量不足或不平衡,农作物秸秆含粗纤维较多,蛋白质少,适口性差,消化率低,并且不利于贮藏、运输和保管,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其工业化发展。因些,探索玉米秸秆深加工利用,生产优良的秸秆配合饲料成为一项新课题。
秸秆饲料生产必须走规模化产业化之路。从目前秸秆饲料生产现状看,存在着生产规模小,优良品种少,生产加工滞后等问题,与市场需求极不适应。同时也限制了秸秆的综合利用及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形成贸、工、农一体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生产链,是秸秆饲料规模生产的必由之路。
饲料工业上承种植业,下接养殖业,是农牧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保证市场供应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实践证明,饲料工业发展,既能提高农副产品的增值转化,又能促进养殖业的发展,使市场肉、蛋、鱼供应充足。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了要本的改变,加之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肉、蛋、奶、鱼等动物性食品需求逐年增加,而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发展却面临着起步晚,底子薄,资金短缺的困境,另一方面是从1996年到2008年对饲料的需求翻番两翻翻增长,形成了一系列尖锐对立的矛盾。
根据我国国民膳食结构和养殖业发展规划目标到2000年、2010年、2020年,我国能量饲料需求量分别为2.55亿t、3.4亿t和4.08亿t,而资源供给量分别为1.89亿t、2.57~2.97亿t和3.66~4.26亿 t,供需缺口较大,分别为0.66亿t、0.43~0.83亿t,0.08~0.42亿t;2000年、2010年、2020年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需求量分别为,0.45亿t、0.6亿t和0.72亿t,供需缺口较大,分别为 0.24 亿 t、0.38 亿 t、0.48 亿 t。
据有关资料介绍,2000年配、混饲料生产能力达成亿吨,浓缩饲料达300亿万t,预混合饲料达100万吨;2010年配、混合饲料生产能力达1.3~1.5亿t,浓缩饲料达500万t,预混合饲料达290万t;2020年配、混合饲料生产能力达1.7~1.8亿t,浓缩饲料达1000万t,预混合饲料生产能力达500万t。由此可见,饲料产品市场广阔,前景看好。
从国外市场分析,目前国际市场对甜菜颗粒饲料、玉米秸秆饲料、葵花饼等需求量很大,要求供货迫切,并且呈供不应求的状态,日本计划每年进口55万t,由于甜菜供应不足,实际进口量不足40万t,相聚在15万t的缺口。玉米秸秆饲料的价格低于甜菜颗粒饲料,其进入国际市场具有明显的竞争力。玉米秸秆压块饲料在韩国、日本市场也非常看好,每吨售价在80~90美元,年需求量10万t以上。
物理处理法是将秸秆进行切短、压扁、浸泡、粉碎、粒化、蒸煮等处理,这些方法不能改变秸秆的化学成分,但加压可以提高秸秆的容重,浸泡可以使秸秆膨胀、软化,可以提高牛羊的采食量。从瘤胃微生物的消化方面来看,这些处理有利于瘤胃微生物在饲料颗粒上的附着以及随之而来的生长繁殖和对秸秆的消化分解。对于粗饲料的加工,并不是加工得越细越好。粗饲料粉碎过细,虽然增加了饲料与微生物的接触面积,但使饲料在瘤胃中停留的时间缩短,流入后部消化道的速度加快,减少了微生物消化的时间。
化学处理法包括氨化法(液氨氨化、尿素氨化、氨水氨化、硫酸氢铵氨化)和碱化(氢氧化钠和石灰水法)。这些加工方法均可使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与木质素之间的部分化学键断开。由于加工过程中还加入水,所以可使秸秆软化、纤维素膨胀。秸秆经氨水、尿素或液氧处理后,其有机物消化率可提高加8~10百分点。氨化可以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吸收率,在牛羊生产中被广泛应用。碱化同样可使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之间的化学键断开,有利于提高牛对秸秆的消化率,秸利经过5.4%的氢氧化钠处理后,可使秸利的干物质消化率由此51%提高至72%。若对秸秆进行氨化和碱化复合处理,如尿素加氢氧化钙处理,则可使秸利的瘤胃干物质降解率提高8个百分点,使稻草的瘤胃干物质降解率提高20个百分点。
生物处理法是向饲料中添加纤维素等复合酶制剂或用细菌、真菌对秸秆进行处理,以提高粗饲料加工方法,均为生物处理法,向粗饲料中添加纤维素复合酶,是希望部分纤维可以在体外被分解,提高肉牛的采食量和瘤胃微生物对粗饲料的降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