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山华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215104)
近年来,创业教育已成为各国高校追求发展“红利”的重要筹码, 但同时也成为高校发展创新的瓶颈之一。解读好创业教育的本质和多重价值主体意义,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起始点和着力点。
何为创业教育? 对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本质、维度关系的深入剖析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创业教育,为开展创业教育开辟新的着力点。
在欧美,创业教育被称为enterprise education。全美创业领导信息中心创业教育中心所下的定义为:创业教育是指提供人们概念和技巧,使人们能够辨别人他人忽略的机会,具备洞察力、自我评估能力和知识技能,在他人犹豫不决时果断地行动的过程。 它包括机会辨识、冒险精神以及是商业冒险诸方面的教育。 可见,创业教育是通过识别训练,培养人们对商机的准确研判力,果断行动力, 且具备有一定的规避风险能力和承担风险的素质。 关键是使受训者在实战中具备整合分配资源,组织有限的资源,再创造价值的运作能力和素质。
唯有认清创业教育的本质,才能实施有效的创业教育,才能保障创业教育的效果。
(一)创业教育是职业价值观教育。 创业教育要求创业始终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民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宗旨,坚持为民众提供最好的价值。 这样的创业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同时,创业教育也能够拓宽未来的普通就业者对职业认识的视野,促成部分不能适应死板的“伙计”角色的普通就业者,努力蜕变成“老板”的角色。
(二)创业教育是优秀企业文化教育。 创业教育的典型案例的集中实质上是优秀企业文化的汇编, 它记载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利益追求衍射的社会本质。 各种企业家精神和优秀企业文化观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受培训者对创业、企业的整体地认识和宏观感知。企业文化的教育不仅对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对于就业教育也有启示意义, 最终使不从事创业的一般就业者认识并能适应企业文化。
(三)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 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之一,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精神为核心的教育,是高校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项目选择力、文化学习力、思考想象力、空手运作力、持久专注力、机遇把握力、资源整合力、瓶颈破解力、特色打造力、学习行动力等。 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就要着眼于对人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创业教育是通识教育的一部分。
创业教育已逐渐由精英教育转变为通识教育,成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 创业教育的实施,不能仅靠几门与创业相关的专门课程,而应根植于专业教育全过程,在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专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能力。 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本身就是无法分割的整体。
(五)创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甚至世代教育。
在美国,创业教育始于小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 在法国部分地区的中学已将学生带到企业实施真实环境下的创业教育,教中学生办企业。而我国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基本上从大学阶段才开始实施创业教育,且创业教育并没有全面展开,深度和广度有限,创业人才培养的效果不理想不言而喻。
创业教育有四个维度政府、高校、企业、个人,它们构成创业教育利益的相关体,彼此间权、责、能的结构关系决定了高校创业教育最终的实施效果。 如欧盟高校创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碰到了较多的障碍, 影响着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 从创业者角度看, 由于很多创业者认为支持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责任在于政府, 因此并不积极参与高校创业教育项目; 从高等教育机构角度看, 由于欧洲高等教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注重大学的学术职能, 很多教师对创业存在偏见, 无法很好地处理学术文化和创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政府的责任是主导创业型社会的构建, 在提升就业率的同时, 应将全社会的创业能力和意识的培育提高到一个宏观的国家策略层面。 在解决创业的同时,也解决了就业问题。 在解决了就业问题时,也解决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问题。 因此从政府宏观层面看, 应积极营造全民创业型生态系统, 为大学生的优秀创业项目提供有效的政策扶持和畅通的融资渠道; 探索创业孵化器和创业园的筹建, 帮助创业孵化和启动, 提升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1、增加社会创业教育经费投入。 英国政府用于创业教育投入的经费80%来源于政府的公共资源。 政府通过基金为高校创业教育注入资金,而我国政府对于创业教育投入的经费,多为项目形式,存在着范围窄、投入小、受众面低等问题。 我国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 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机制。
2、合理使用创业教育资金。 对于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其他用于扶持学校、社会的创业教育资金使用要顶层设计,做到有计划使用,以提高使用资金的效益,避免挪作它用、和铺作浪费现象。 专设指导使用、评估使用的职能机构, 对资金使用进行有效评估。 评估手段也应多元的,效度的评测主体涉及到多方包括社会、团体、个人。 评估的结果作为进一步拨付、支持的重要依据。
3、加大对专门创业教师的培训。目前,多数创业教学教师由就业指导中心的教育兼职,没有专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普遍问题。 然而, 专业教师主要从事与专业相关的教育, 除非从事校外相关行业的创业实践的教师, 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创业实践的教师少之又少,使高校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开展创业教育难度增大。 因此对于高校创业教育专门教师来说,除了具备一般的社会服务能力外,还需要具备经营企业、熟识市场、洞察行业的能力和眼光。 对专业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的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就显得意义非同小可。
4、设立大学生创业咨询、资金扶持服务机构。政府确立了如劳动保障部门等,为大学生及其转业军人、社会失业者等提供针对性的创业咨询和培训,但对于资金扶持服务一向门槛较高,真正享受一些优厚政策的待业人员少之又少,主要是相对完整的机制体制和扶持创业的整个生态环境仍未形成,政府一方的主导力量却有限。
国际组织发文 《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指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 当前,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大量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行、企业招不到需要的人才,高等教育要摆脱当前的教育困境,应将创业教育放在高校改革的宏观层面上,着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能力,以创新创业促就业,使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职能之一。
创业教育尚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自身的学科体系有待完善,教育模式有待实践的验证,教育教学效果更无从考证。 目前虽然已有大量高校将创业教育放在教育改革的高度上,并在不同阶段开设了创业相关课程,但课程的衔接不紧密,与专业课程也未实现有效融合。 如何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 不单单是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的教师的任务,更是全体教师共同的责任,应在鼓励教师的创业活动、提高创业师资水平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将创业素质培养融入教学,将创业实践融入专业实践。
专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校企合作, 创业能力的培养更需要行业、企业的扶持。当前各高校开展的校企合作,主要聚焦在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上, 对学生创业素质、创业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却不知企业是培养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最佳环境。 企业对创业教育的往往倾向性地持支持态度, 一方面企业本身是创业教育的直接收益者。 面临企业高层和中层优秀的管理人员相对缺乏的现状,企业需要有创业教育作为发展引擎。 大中型企业希望政府或学校通过创业教育缩短“核心人才”成长周期,尽早使核心的人才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商战挑战的能力,且具有同企业主一样对企业责任感和忠诚度。 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应从长远的目标考虑,与社会、高校达成共赢, 主动承担起资助初创业者或无偿提供教育资源,而不是担心创业者变成自己未来危险的竞争对手。
各高校应着力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在校企合作中孵化学生的创业项目,在校企合作中获得企业的创业指导,学校企业共享创业成果,达到校企共赢。
创业改变了人生轨迹,它改变的不仅是生活态度,更是生活理念。 从成功创业者来看, 应自觉承担起帮助他人成功、成才的社会责任,通过捐赠、资助、参与指导授课、担任创业计划或实践大赛评审、为大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和实践的机会,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高校创业教育。 将创业精神作为大学生的基本精神品质和素养, 并加强企业家精神的教育,着力扭转就业创业观,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地推进创业教育,将创业精神薪火传递。
开展创业教育需要将国内外“案例学习”和“本土商道” 探究相结合。 一方面积极加强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 主动学习现代国内外创业教育先进经验。 如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研究整理的全球经典创业案例,就是值得学习的可贵资料。 另一方面, 挖掘地方特色和本土商道资源。 如学习创业浙商、晋商、徽商、粤商的创业精神。 中国本土从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初期,就曾有大量浙商、晋商、徽商、粤商活跃在中国广大地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传奇。 这些宝贵的从商经世之道和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永远是创业教育的传世范本和精神财富。
开展创业教育,是时代的召唤,是社会发展的使然,是人才发展的诉求。开展创业教育,需要充分认识创业教育的内涵,理清创业教育的本质,协调政府、企业、学校及个人四个维度的关系,充分调动内外因以实现教育的真正目标。
[1]徐小洲.美国高校创业教育[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10.
[2]罗志敏,夏人青.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与逻辑[J].教育发展研究,2011,9-30.
[3]徐小洲,梅伟惠.高校创业教育的战略选择:美国模式与欧盟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