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成功因素

2014-08-15 00:54:40陈陶然
视听 2014年3期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电视节目受众

陈陶然

2013年湖南卫视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2014年1月31日大年初一上映的《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在影院上演着令人惊讶的票房神话。一部5天拍摄完成的大银幕真人秀电影,为何能造就如此奇迹呢?本文全面剖析《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成功因素,从电影的内容、画面,包括整个电影的宣传和品牌效应以及受众的反应来分析一连串漂亮数字背后的秘密,以期给相关的电视电影从业者带来启示。

一、连锁品牌效应引爆大银幕

2013年,湖南卫视节目《爸爸去哪儿》在各类电视节目的激烈竞争中,成功打造了一个独特的品牌,即首创了亲子类节目的概念,颇具创新意义。

2014年1月31日正月初一,《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登上各大影院,延续电视节目的火爆,继续上演着票房神话,首日9167万元的票房,不仅打破了《私人定制》8000万的中国2D电影首日票房纪录,而且首日观影人数、场均人次、上座率三大数据遥遥领先,最终票房超过了7亿。

不可否认的是,这部电影惊人的成功,与《爸爸去哪儿》这个已经成熟的品牌是分不开的。而且《爸爸去哪儿》电影延续了电视节目的模式,五位爸爸和孩子这次来到了大森林里完成任务,包括动手制作叉烧包、帮河马刷牙、清理大象粪便、给小老虎喂奶以及去蟒蛇洞里取食物等等,让受众有亲切之感。电影完全真实地记录下了大家的一举一动,其中不乏笑点和泪点,让走进影院的观众在新年的第一天,收获了温暖和欢笑。正是因为电影很大程度上借助了电视的品牌效应、节目内容和模式,才吸引受众纷纷走进影院,期待着五个萌宝宝又会上演怎样的亮点。

与《爸爸去哪儿》电影的成功形成反差的是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的电影版——《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于2013年12月27日登上大银幕,最终只获得了100多万的票房,令人大跌眼镜。因为《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和第二季都在电视上创下了收视率奇迹,第二季的第一集收视最高点达到4.63,然而电视观众向电影观众的转化率却并不理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电影的剧情是几个人气学员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上演了一出青春励志故事,与电视节目选秀内容完全不一样,这样一来,并没有延续《中国好声音》的品牌核心竞争力,忽略了“好声音”这一重要王牌,缺乏母品牌的品牌基因,在演技和剧情、制作等方面又输给了专业电影,因而导致了票房的惨败。

二、电影内容和画面延续纪实风格,传递真实和感动

在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中,内容叙事日常化、纪实化,向观众展现了五个家庭在户外生活时最真实的状态,不浮夸、不做作,也正是这些每天都会做的小事,比如做饭、买菜、洗脚等,最能打动观众内心。这样真实又积极向上的节目,老少皆宜,对于儿童观众来说,可以看到爸爸为了孩子无微不至地关怀和付出,从而学会感恩;对于家长来说,尤其是爸爸们,可以认识到要多与孩子沟通感情,同时也体谅到妈妈们每天照顾孩子的不易。整个节目都传递出了满满的正能量。

同样,在《爸爸去哪儿》电影中,导演延续了电视节目的品牌核心竞争力,影片内容就像一期精华版的节目,同样是五个家庭去到了一个新的地方,通过完成不同的任务来获得奖励,最终还像电视节目一样留下了悬念,让受众期待即将到来的森林舞会。影片的定位十分清晰、准确,就是延续电视节目的形式和风格来一场真人秀电影,将父子(女)亲情互动的趣味真实地记录下来,保持着一直以来的温情路线,有效地将电视观众转化为电影观众。

其他大银幕上的电影,每个镜头都卡得很准,各种景别穿插使用,严格控制每位演员的走位和镜头的时间长短。从影像风格来看,该影片不像其他大银幕上的电影,而是完全纪实化地展示,各种突发状况一览无余,同时整部影片多用中景和远景、全景,很少用到特写,这样凸显了很强的野外感。并且基本都是运动镜头,一部分是手持摄像机拍摄,现场感很强,好像是摄影机在带领观众走进他们身边跟随着主人公一起奔跑和生活。同时还像电视节目一样配上了各种卡通的字幕和旁白以及搞笑解读,带给观众更多的欢笑。

真人秀电影的拍摄过程是很难受到控制的,每个跑动的孩子后面都要跟着一长串的摄影师。而且为了更加接近大银幕上电影的性质,整部影片尽量展示出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所以就要尽可能多地记录素材,在后期剪辑的时候保证在有限的片长内能够展示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真实事件。在《爸爸去哪儿》电影的拍摄现场,一共有23台摄影机,470位工作人员,正是由于有如此敬业的制作拍摄团队,才在大银幕上呈现出真实感人的影片。

《爸爸去哪儿》电影并没有因为要登上大银幕就对内容进行刻意的安排和回避,而是完全真实地展示每一个细节。比如“森蝶”在奔跑玩耍的过程中裤子突然掉了,幸亏里面还有打底裤,这让观众为孩子的天真和不做作而捧腹大笑。在影片的最后,Kimi高兴地指着Angle说让村长把星星送给她,而石头则特别爷们儿地说:“我当然要帮她,因为朋友比什么都重要。”这一个温馨的场景让所有观众在感动的同时也陷入了沉思,成人世界的复杂和勾心斗角在孩子们这里是完全不存在的,这样真实的反应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暂且不讨论这样的内容到底算不算真正意义的电影,作为娱乐产业,只要它能够给我们带来温暖、开心和感动,就完全实现了影片的价值和意义。

三、成熟的宣传策略

《爸爸去哪儿》电视节目的成功,宣传策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作为第一个开播前走红毯的电视节目来说,预先的宣传造势已经很吸引受众了。在《爸爸去哪儿》大电影上映之前,一整套成熟的宣传策略辅助电影取得最后的成功。

首先,电影上映的档期十分合适。2014年1月31日正是大年初一,全国人民都处在放松休闲的状态,很多家庭可能选择走进电影院去观看一部老少皆宜的影片。而且电视节目在2013年12月27日播出了第一季的最后一期之后,习惯了每周五守候在电视机前的粉丝们会突然觉得失落和想念。时隔一月之后,五个萌宝宝又回来了,不少怀有“相思之苦”的观众就迫不及待地走进影院,跟他们一起欢乐,一起流泪。

同时,2014年1月25日《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首映礼也做足了功课,五位爸爸和萌宝宝都出席了典礼,红毯上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笑料不断,十分活跃。此外,众多明星也纷纷助阵,将首映礼炒得十分火热。

此外,由于《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是由天娱传媒、蓝色火焰和光线传媒联合出品的,所以可以借助湖南卫视的各大品牌节目进行宣传和推广。比如五位爸爸和孩子做客《快乐大本营》,除了Kimi和林志颖以外的四对星爸萌娃也登上了《天天向上》的节目现场,这些节目无形之中扩大了电影的知名度。

最后,《爸爸去哪儿》电影利用微博平台进行的营销也十分成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受众最讨厌的就是枯燥生硬、强迫性的广告投放,因此,结合目标受众的喜好和电影的特色来制定宣传营销思路,找到符合受众的情感诉求点并形成强烈共鸣,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发布,不仅不会引起反感,还会对电影产生更强烈的期待。微博的特性就是互动性强,能够建造一种开放的社交关系,发布者和传播者、接受者都是平等的关系,接受消息也不会有被迫感。“爸爸去哪儿”的官方微博实时跟进电影的宣传动态:2013年12月20日发布了电影剧照,激起了受众的好奇心;12月21日,发布了石头的宣传片,转发量达到了5662次;12月23日,在微博上举行了“爸爸去哪儿三行情书”活动,征集对爸爸们的祝福;从12月25日开始,连续发布相关演员奔赴不同城市进行宣传的新闻。这一连串的微博宣传和大量的转发、评论,在微博用户中已经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力。此外,名人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除了相关主创人员外,何炅、刘忻、于朦胧、张阳阳、饶威等明星都在微博上对该电影进行了宣传。同时,普通用户在看过这部电影之后也会发布自己相关的感想和评价,通过“爸爸去哪儿大电影”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对其他用户产生影响。

结语

一部5天拍摄完成的真人秀电影《爸爸去哪儿》票房超过7亿,上演了令人惊讶的票房神话,在这些漂亮的数字背后,包含了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成功因素。笔者认为,这些成功因素也给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了启迪:要学会利用一个已经成功的品牌来带动相关产品的营销,保持核心竞争力,而且要善于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造势,掌握受众心理进行适度的广告投放,以达到预期目的。

猜你喜欢
爸爸去哪儿电视节目受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新闻传播(2016年13期)2016-07-19 10:12:05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爸爸去哪儿》来了之后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
新闻传播(2015年22期)2015-07-18 11: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