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2014-08-15 00:55曾菊员王剑锋曾繁玲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专业

曾菊员,王剑锋,曾繁玲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罗定 527200)

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曾菊员,王剑锋,曾繁玲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罗定 527200)

教学实践环节作为一个实践性的认识过程,就是让学生在高度模拟的环境中不断适应,以提高他们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文章简要分析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电子信息类学生的培养特点, 通过实践教学的手段与方法改革,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措施,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是让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在高等职业院校的高速发展过程中,电子类专业基于应用广泛等特点占据了很大的生源比例,但是教学理念、师资、设备、生源素质等因素也使这些专业大多数处于低潮,有的只是昙花一现。如何把这些专业办活,办出特色,提高学生竞争力,则需要针对具体的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法。电子类专业目前是比较热门的方向,此方向的学生就业渠道广,并且多为技术类职位,报酬比较丰厚,同时又有为日后创业打下技术基础的优势。目前在广东省内,电子行业也是一个优先发展的行业。因此,高等职业院校电子类专业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都在储备力量迎接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大家的共识是要发展新的技术,但任何新技术都需要人的配合。同时,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伴随着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转型必然带来就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转型,这就要求我国劳动力的素质能够不断升级,而解决之道在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通过实践教学的手段与方法改革,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1 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多数地级市相继设立了高等职业院校。这类学校的办学历史不长、办学实力相对薄弱。地方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目标主要是为地方培养经济技术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但同时,目前几乎所有的地方院校都有大规模扩招所带来的教学质量低和学生素质低的通病,很多院校的电子类专业多是在本校原来的一个专业基础上扩展出来的,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上均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1.1 实验实训条件落后,缺乏统筹配置

近些年来,大多数地级市相继设立了高等职业院校。这类学校的办学历史不长,加之连续的扩招,学生人数上升较快,虽然学校用于教学投资的数量每年增加,但硬件设备整体数量上的增加还是跟不上人数的增加。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不少高职院校在硬件的投入上仍显不足,实验实训设备相对缺乏,硬件相对落后。另外,不少高职院校的实验设备购置计划的制定,往往不能很好地考虑现有实验条件和客观实际,缺少规划和系统思考。部分仪器设备购进后仅仅为学校或学科专业建设装点门面,成为一种摆设,由于缺乏统筹配置,出现重复建设导致小而全、功能结构达不到要求的状况。

1.2 教学方法落后

地方高等职业院校建校时间短,管理水平较低,造成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较大。尽管部分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及实验实训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总体而言,培养模式仍然较为单一,管理较死板,条条框框较多,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新性的发挥。有些教学内容陈旧落后,例如部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失去价值的内容,仍然在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而一些科学前沿的知识,却仍被置于教学内容之外。另外,单一化、灌输性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实验实训都是采用多年形成的传统方法:在实验前,教师把实验的内容、操作方法与步骤、报告格式、甚至连每一步得到什么结果等都写得一清二楚,学生完成实验实训规定内容,掌握基本原理和方法,完全是在教师设定的范围之内,如此机械地操作,且缺少独立思考,学生的创新精神无从培养。

1.3 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对实践教学程度重视不够集中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长期以来形成“理论教学体现学术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补充”的认识。认为实践教学仅是作为重要原理定理的验证而依附于理论教学,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看学生理论水平掌握的如何,而实践能力则无足轻重,对课程实验、实训的学时越压越少。二是由于实践教学较理论教学难度大而有畏难情绪。实践教学不但需要教材,而且需要实物;不但需要与校内各部门打交道,而且还要协调校外有关单位。教学组织工作较复杂,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到实验报告批改,特别是校外教学例如生产实习,除去难于管理学生的因素外,其衣食住行及安全保障都要做详细的安排,同时还要协调与实习单位的关系。所以有个别教师怕麻烦,就轻避重,甚至干脆不搞实践教学。因此,在实验、实习时只是走过场,不愿动脑筋,更不愿动手,应付过关了事。

1.4 教师创新精神欠缺、专职实验教师队伍结构欠合理

近年来由于扩大招生,教师教学工作量增加,许多教师根本没有精力去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大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地方高等职业院校基本为中等师范学校升格后的产物,实验教师老班底理论水平差,适应新技术能力差。新参加工作教师为近年新进研究生,学历不低,理论不差,但实践能力较弱。另外,学校对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和职称结构强调较多,而对其实验能力要求不高。学校分配也没有向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进行倾斜,水平高低一个样。长期把实验技术队伍视作“教辅”的观念根深蒂固,还经常将一些专业不对口,无法胜任理论教学的教师,以及一些低学历的人员安排到实验室工作。这样导致实践教学队伍学历结构极不合理,总体素质较差,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1.5 学生规模不大,实验室设备及师资利用率低

地方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的现状是专业多,但各专业规模不大,学生少、实验设备少。尽管各专业均会在专业方向上开设较多的任意选修课,但是由于实验室、师资及专业内选课学生少等因素,实际能够开设出来的课程极少,故实验室设备及师资利用率较为低下。

2 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教育是培养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毕业生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成为企业重要的技术骨干力量。但是部分学校还在片面地追求国家级省级课题的数量,科研经费的金额,核心期刊的多少以及“专升本”的升学率,忽视了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核心目标要求。因此部分高等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定位务必纠正,对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也迫在眉睫。

3 实践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具有推广价值的,适用于地方性高等职业院校电子类专业的,涵盖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师资水平,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应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我院电子信息系在实践中不断加强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分析借鉴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认真分析地方性高校电子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与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实践教学中施教方、受教方的特点。总结以往实践教学经验,改革现行电子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建立一套更适应时代要求的分类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在让所有学生实践能力获得提高的同时,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提高的机会,将实践教学的成果砌成一座理想的金字塔。实现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素质的普遍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3.1 修订电子类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大纲

地方高等职业院校建校时间短,管理水平低,教学管理中规中矩,造成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很大。必须要着眼现实,跟进时代发展,不断适时修订电子类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大纲。根据经验丰富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建议,同时借鉴兄弟院校成熟经验,进行基础类电工、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大纲进行修订,2013年拟订了“高频电子技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等10门课程的实训教学大纲,并推荐给各专业;并且在2个教学循环中不断积累经验,最终形成了具有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特色的电子类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培养方案。

3.2 组建高素质的实践创新教学团队

电子类专业均为典型工科类专业,对实践能力要求高,师资是教学的关键。通过合理组织校内资源,形成一支具有高稳定性、高层次、高素质、高能力、优良协作精神、乐于奉献的师资队伍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不断自我提高,不断吸收新的力量,保证师资队伍良性发展。两年来我系一共有6位教师参加由教育部组织的国培项目,3名教师获得考评员资格,1人评上高级实验师,软件不断增强。

3.3 解决实践活动资金问题,保证活动的经费来源

电子类专业因专业特点,实践活动是高消耗的环节。为保证实践创新效果,必须有充足、持续的资金保证。因此必须通过校内外多种渠道筹措,保证长期和充分的资金支持。2013年10月,电子信息系获批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总资金为36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及省财政各支持建设资金180万。学院另外为我系配备20万元的配套资金。

3.4 开设全校实践类及专业方向公共选修课,改变专业任意课选课难的现状

地方高职院校电子类专业的现状是专业多,但各专业规模不大,学生少、实验设备少。尽管各专业均会在专业方向上开设较多的任意选修课,但是由于实验室、师资及专业内选课学生少等因素,实际能够开设出来的课程极少。依托电工电子实验实训室的硬件优势及电子技术教研室师资资源来开设全校实践类及专业方向公共选修课“安全用电”,每个学期大概招收6个班240人,这样就较好地就解决了这个瓶颈问题。此举能够使全体学生在专业方向发展和实践训练方面真正得到各取所需的效果,在提高教学内涵水平的同时,又能够充分提高设备资源利用率。

3.5 全面开展实践训练与竞赛活动

每年度组织校内大学生电子竞赛和电子设计创新活动,保证大面积学生参与,同时进行优秀学生选拔,积极参加国家(省)年度竞赛,实现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综合培养。组织6名教师和9名学生参加了“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获得3等奖一项,优胜奖2项;组织1名教师和2名学生参加粤台高职院校“单片机MCU协同创新”职业技能竞赛,并获得3等奖。

4 结语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基于扩招及新建地方类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历来都是低层次位置的现实,我们不好高骛远,不拔苗助长,不照搬重点院校经验,走自己的特色之路。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重视分类、分层次的基础实践教学。在全体受益的前提下,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为培养更多的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而努力奋斗。

[1] 马令坤. 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J].教育教学论坛,2014(4).

[2] 何小溪. 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 黑龙江教育,2014(1) .

[3] 乐丽琴.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 2014(2) .

[4] 刘同波. 信息类人才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科教导刊, 2014(1) .

[5] 张志美. 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究[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4) .

[6] 朱洁晶. 谈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 教育探索, 2013(9) .

[7] 张家明. 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中国成人教育, 2013(15) .

[8] 李亚平. 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E+”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 2013(16) .

[9] 陈阵. 面向产业岗位群的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实践策略[J]. 继续教育, 2013(8) .

[10] 燕丽红. 基于课程群的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J].电子世界, 2013(6) .

Reform o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practic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ENG Ju-yuan, WANG Jian-feng, ZENG Fan-ling
(Luoding Polytechnic, Luoding, Guangdong, China 527200)

Practice teaching, as a practical understanding process of learning, is to make students constantly adapt to the highly simulated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survive and develop.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majored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targets to take various measures to cultivate qualified personnel by means and methods of reform on practice teach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10.3969/j.issn.2095-7661.2014.02.035】

G712

A

2095-7661(2014)02-0132-04

2014-03-26

广东省教育厅基金项目(20120302042);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基金项目(KY2012030)。

曾菊员 (1981-),男,苗族,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及有源滤波理论与应用。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专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