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万年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高职考试管理研究
范万年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随着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陈旧的考试管理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文章试图从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审视高职院校的考试管理中的问题与不足,以提升考试管理管理效率与质量,优化与完善现有的考试管理制度,实现考试的公平与公正,发挥其固有的作用。
新公共管理;考试;问题
高职院校考试管理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评估学习效果,而且检验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但随着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考试管理中效率低下等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
随着科技信息化的时代的发展,对高职院校考试管理人员的自身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非专业化管理人员须通过自身的培训学习,增强管理能力,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中的管理人员是由专业学科的教师任用,专业性的管理人员相对较少,缺乏现代管理理念与知识,其原因探究为:首先管理人员普遍认为管理岗位的工作难度不大,处理好日常的管理事务便万事告捷,无需再额外投入精力进行专门的工作技能培训和管理知识的学习;其次,管理人员与教师的业绩考核与评比标准相差较大,促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降低,从而削弱了管理者对现代管理的渴求与探索;最后,在考试管理过程中,需要院校各职能部门的相互配合及协助,办公条件及信息的沟通等外部因素都对考试管理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动了高职院校的扩张,在生源相对缺乏、学生的整体素质下滑的情况下,考试管理人员疲于应付,考试中的违纪现象日趋严重,考风呈下降趋势。从试卷命题、审核、印刷、学生考试、成绩评定等环节,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监管体系,责任考核体系尚未健全,使得考试很难发挥其固有的作用与价值。
1)试卷命题的目的化
高职院校生源质量的下降,导致教师对试卷命题趋向于简单、目的化。由于现在的高职院校大多实行“2+1”模式(即:2年的在校学习,1年的校外实习),也就是在二学年里学习完三学年的课程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自身的自学能力不足的学生有所不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大打折扣,在课堂上的表现会直接给老师释放信号。教师为了绩效考核,只能在试卷命题的时候趋向简单化,并且将复习范围缩小,从而达到高的课程合格率。这种直接的目的性命题,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学习的恶性循环,考试的检测功能已不能正常发挥。
2)考试形式的单一化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与一般的本科院校课程体系不一样,它是一种实践与理论想结合的操作性课程体系。其课程内容,应以过程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即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为辅。[1]然而,高职院校现有的考试形式中以理论闭关笔试为主,原因是:首先,理论闭卷考试学生用时时间较短;其次,理论闭卷考试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因此,鉴于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单一化的考试形式不利于全面、真实地考核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无法达到教学检查、评价和督促的要求,与因材施教相违背。
3)考试动机的复杂化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具有社会人的属性。单纯的学习知识的动机已渐被利益的复杂化取代。如评优、奖学金、入党、毕业和就业及后续的再深造;家长及朋友的肯定或家长的威严;同学之间的相互竞争往往都是与考试智育分数直接挂钩,这些必然导致学生注重的只是考试结果,而不是学习的内容。这种复杂化的考试动机只会偏离教育原有的方向,难以发挥考试的真正作用。边际在《考试的传说 传说的启示》里说过:“如果把考试作为目的去追求,那么,目的就不再庄严,考试便沦为把戏。”[2]
4)成绩评定的粗略化
在成绩评定时,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以平时成绩为辅,评分比例一般分为期末成绩占60%-70%,平时40%-30%两类,这种评定方式将平时的课堂表现、出勤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纳入到成绩的评定范畴。这种评定方式重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和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助于克服成绩评定中的片面性。[3]然而,其并不能真正发挥出考试特有的作用,其原因是平时成绩在成绩评定时所占的比重偏小、操作时随意性大。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公共管理,将企业的管理理论运用到公共部门,旨在提高公共部门的管理效率、效果和质量。格里尔和盖布勒等人提出:公共部门应以市场为导向,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公共部门应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手段和经验,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公共部门应重视公共管理的效率、效果和质量。[4]这种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服务管理理论,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学为理论基础,是对传统的公共部门管理的变革,因此它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的管理中运用的是中国式的“安人修已”管理,这种管理比较内敛、宽厚,体现中国人一种包容的胸怀。因此,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引入竞争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的服务管理理论,职能部门将更好地优化服务模式和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作为高职院校管理中的一支,考试管理中渗透这种新的管理主张,以改善考试管理中的弊端,优化和完善现有的考试管理制度,更好地发挥考试的真正作用,实现考试的更加公平与公正。
曾仕强教授认为管理就是“从现况走向未来的历程”。在考试管理过程中,依靠的是管理人员的力量,使考试发挥最佳作用,达到最优的检测效果。因此,在考试管理改革需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人不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考试的主体,同样具有社会属性。艾伯特·班杜拉认为:人具有自我组织、积极进取、自我调节和自我反省的特点。[5]因此做到“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学生的发展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及实现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在道德上约束自己、监督他人。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市场经济追求的是资源的再生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教育作为一种投资,更需要健康稳定的、可持续性的发展。考试管理的改革与创新,目的是促使教育更加全面化、民主化与自由化,因此让学生不再“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默笔记”,必然让考试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检测教学质量的手段。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内容、形式和管理模式,持续可行的发展可能会培养出适应于全球化、具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全面型人才。
3) 坚持合理性和可行性原则
将竞争机制引入到考试管理当中,不能一味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急功近利,将管理视为手段与程序,以迎合他人的喜好。因此,考试管理改革须坚持合理性与可行性。改革得合理与可行,将推动考试管理与时俱进,走向未来,而不会使改革陷入纸上谈兵、原地踏步的困境。
3.2.1 提升职能部门的管理效率
1)通过再学习、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服务质量的提高必需要有意识地培训和引导。发达国家高校已经开始注重对管理人员进行工作技能的培训,注重加强管理人员的培养、提升服务质量。[4]因此,在结合学院的具体情况及自身的工作经验情况下,通过学习中、西方管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更新管理理念,以提高管理效率和能力。
2)健全绩效考评制度,提升管理效益
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市场导向,引用竞争机制,实行绩效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在考试管理过程中,注重管理的产出与结果,实现绩效考核的公正与公平性。第一,考核标准应具有统一性。虽然不同的管理产出不同,但是考核标准应是统一的,不能实行分等级考核。第二,考核的内容应是全面的,考核的过程是公开的,这才能体现公开、公正和公平。第三,考核结果应具有差异性。分工不同,产出不同,在统一的考核标准下,考核结果的差异性会激发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满足、达到个体的需求。
3)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态度
在考试管理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服务意识,以提高管理的效率。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与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考试过程中的督与考都要有服务意识。管理的目的是使事情变得更为简单与圆满,如果姿态高高在上,可能使得沟通更为困难,问题更难解决,从而大大影响考试管理中个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2.2 提升考试效能与质量
1)加大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树立正确的“ 三观”
学生考试的主体,但学习的被动性,导致学生铤而走险,因此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尤其重要。诚信乃是道德之本,人缺乏诚信,何言人格。如何进行诚信教育,笔者认为:第一,在考试前,学校应该有组织地进行宣传考试过程中违纪作弊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加大力度宣讲诚信。这样大规模的组织教育,会增强学生对考试的尊重与敬畏,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及监督意识。第二,各系部应敦促诚信教育的开展情况,开展一系列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如班会,主题海报、考试纪律的评比等,人人参与,生生参与,切身体会诚信考试的重要性。第三,细化到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的诚信教育,让学生诚信于人,做到诚信高于一切,对使用不公平手段而获得的成绩予以否定,甚至惩罚,并能提升本班级或团体的公开、公平竞争意识。
2)推行场外监考机制,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艾伯特·班杜拉提出施为概念,他从施为的角度来分析人是具有榜样作用的特性。施为是指人有意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机能和生活环境,人类不仅仅是生活环境的产物,他们反过来也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发生作用。[5]因此,在考试管理中,运用人的这种施为活动,充分调动人的自我约束意识和自我调节、控制能力,遵守考试的规章制度,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考试氛围。同时,榜样作用在考试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在一个团体里,如果有人起到积极向上的榜样,那么这个团体将会具有创新能力,创造奇迹。因此,试行场外监考流动性监考机制,先从小范围试点,再慢慢扩大至全院。这种监考机制在节约资源及减轻教师监考负担的同时,给考生一种不确定性,减少考生堂而皇之作弊的机会。另外,这种监考机制将好的榜样推到示范者的位置上,以带动、推动其他人的参与和进步。
3)淡化考试概念,运用分散化的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是能够及时考查学期授课情况及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消化”情况,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这种集中化的考试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顺应时代的变化,无法真正做到检测的目的。在期末考试的来临时,记忆力的好与坏可能决定着考试的结果好与坏,因此,要改变这种突击复习的状况,须淡化考试概念,让考试不再是结束,而是开始。首先,淡化考试时间,实行分散化的考试形式,以消除集中化考试对学生的产生的阶段性影响。在整个学期穿插各个阶段知识点的考核,让考试成为常态化。其次,淡化考试结果。实行多样化考试形式后,评定成绩时不再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学生将会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考试结果。
3.2.3 完善考试管理制度
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的是企业的管理,其目的是有更多的产出。因此,为达到高职院校考试管理的最终目的,就必须有公正、公平的考试。1)完善管理制度,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创新改革,走具有符合院情“特色”的管理之路,减少资源的重复使用和浪费,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2)权责明晰。考试管理中各环节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因此,要明确责任,实行“责任制”。这样在问题的发现与处理上将会更快、更好。并且有相应的奖惩制度,以提升管理效率和减少考试事故的发生。
[1] 刘小平.对高职教育考试模式改革的思考[J] . 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5(35):16- 17.
[2] 边际. 考试的传说 传说的启示[ J ] . 中国考试, 2003(2) :1.
[3] 施俏春.高职考试改革与实践[J] .考试周刊, 2008(16):2- 3.
[4] 李漫红,刘桂萍.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提升高校职能部门管理效能的途径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2(3):74.
[5] 肯·史密斯,迈克尔·希特.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 廖平胜.考试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 王玉荣.完善考试制度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J].交通高教研究,2003(3):59.
[8] 周跃红.谈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变革与系统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1(6):73-74.
[9] 黄燕妮.高校课程考试管理研究的现状与进展[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1):65-68.
[10] 彭国甫.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绩效评价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11] 王景枝. 美国公立高等教育分权改革述评[J].现代教育管理,2009(3):99.
[12] 邓汉慧.试论高等学校考试改革[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2).
[13] 欧海燕.考试伦理之微探[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l).
[14] 杜鑫.大学生诚信危机及其教育初探[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6(4).
Research on higher vocational examination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
FAN Wan-nian
(Zhejia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llege, Shaoxing, Zhejiang, China 312000)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old examination management has more and more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eory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and deficiency in higher vocational examination management to enhanc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ptimize and improve the existing examination management system, realize the fairness and justice of the examination and play its natural role.
new public management; examination; problem
10.3969/j.issn.2095-7661.2014.02.020】
G712
A
2095-7661(2014)02-0081-04
2014-04-21
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2011年课题立项(YB1159)。
范万年(1982-),女,安徽枞阳人,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