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志伟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山东 青岛 2 6607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正确的理想信念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对广大共产党员来说尤其如此。当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正面临着严峻挑战,部分党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仰模糊、信念动摇的问题,一些人甚至被错误思潮和歪理邪说所俘虏。加强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共产党人所要坚持的理想信念,就是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坚持科学的理想信念,就是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美好未来的憧憬,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确认,更是对我们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守。
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和活动主体,每一个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决定着党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能否最终实现。维护党的整体形象是保持共产主义信仰吸引力的重要举措,而影响党的形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就当前来看,主要是党的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党内比较突出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侈浪费和消极腐败现象。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增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吸引力的重要步骤。当前,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增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对广大党员群体的吸引力。
实践证明,教育党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既要从党的需要出发,也要从党员的自我需要出发,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激发党员内在动力,首先要正确看待党员的正当利益需求。尊重和保护党员对正当个人利益的需求,关键是要教育党员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也就是要正确处理追求个人正当利益与为党和人民利益忘我奋斗、无私奉献的关系,要自觉地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激发党员内在动力,还要为党员自我需要的实现创造条件。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现阶段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仅把党员作为被管理、被教育对象的思维模式,真正尊重和保护党章及《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赋予党员的各项权利。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的民主集中制为重点的各项制度,从党规党纪上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营造人才健康成长的环境。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不同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面临新的任务和严峻挑战。我们必须以创新的观念构建覆盖全社会的网络化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在充分保证党组织质量的同时,要通过各种制度、纪律来规范和要求广大党员,使之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对党的信仰的组织约束。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共产党员的思想道德评价和奖罚机制,使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获得社会的肯定和褒奖。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维护党内法规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形成模范践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良好风气。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日益成为覆盖广泛、快捷高效、影响巨大的大众传媒,成为各种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传播的主阵地。因此,党要创新意识形态传播的形式,开拓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局面,必须占领互联网这个舆论传播的制高点。把意识形态建设纳入到“网络党建”的范畴,高度重视现有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主流媒体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实力;大力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积极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生活,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管理相结合,建立起一个覆盖范围广、社会影响大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网络传播阵地。
共产党员理论上的清醒坚定,是思想上清醒坚定的重要前提。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得以展开的理论支撑。不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不能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信仰就不可能建立在科学理解的基础上。也就不可能是牢固的,就会在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丧失抵御能力。但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不可能自发产生,需要有意识地灌输教育。不断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支撑。共产党员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职责,决定了对其“灌输”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必须根据共产党员的认知特点,从逻辑和事实上深刻揭示出理论的科学性,使他们真正明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精神实质,领悟其科学内涵,使广大党员心悦诚服地认同和接受,并积极地内化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理想信念决定着人格的特质和发展程度。只有一个人树立了崇高的理想,才会自觉地塑造自己的高尚人格。而高尚人格的形成发展,又促使人为实现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共产党员在树立与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过程中,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努力塑造自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格。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四有”新人,就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要求的人格。按照“四有”要求塑造人格,就是要有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价值取向,有以现代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文化素养,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德意识。而贯穿上述四个方面并成为其灵魂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
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仅靠学习、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靠实践历练才能真正做到。而坚持实践历练,一要紧密结合新情况、新问题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不断提高工作本领,扎扎实实地做好党交给的各项工作;二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三要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弘扬艰苦朴素的作风,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防腐倡廉,经受住糖衣炮弹的考验。同时,对共产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在追求理论形态的尽善完美的同时,还要紧密结合社会环境变化和党员思想实际,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深刻揭示理想信念对工作和生活的具体指导意义,充分说明在认识和处理现实生活问题时如何具体地运用它,才能为共产党员提供科学的思路和方法;要直面社会矛盾,针对党员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深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和问题,用现实生活中的事实来检验和充实它,使广大党员深切感受到理想信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联,从而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理想信念教育能否达到预期目标,需要制度机制的有效保障。优化制度机制一要完善定期的思想分析制度。定期的思想分析制度,必须突出党员的主体地位,及时了解和分析党员的思想状况,从而把理想信念教育与党员的思想特点和成长需求结合起来,有目的地做教育引导工作,真正对党员思想行为起到引导、规范作用。二要完善党员自身的内在动力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党员的自我需要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深层动因。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既要从党的需要出发,也要从党员的自我需要出发,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党员信仰的内在动力。三要健全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必须真正建设好党的形象工程,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要严肃党的纪律,增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的约束力,加大对违反党内法规制度的查处力度,真正使党内法规制度成为全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努力依靠制度和机制来实现党内的思想和谐。
进入21世纪以来,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任务、环境和渠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许多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方法仍然有其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如果不能适应新变化新要求,只是简单地重复过去的老办法,不思改革创新,就难以收到良好效果,甚至适得其反。事实证明,理想信念教育方法的依据和原则,是由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规律,以及广大党员思想形成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只有主动适应新时期党员队伍结构的变化,坚持正确的教育原则,不断探索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方式、新手段,注重党内关怀和心理疏导,才能真正捍卫和拓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阵地,切实增强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1]运新宇.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EB/OL].人民网,2006-07-27.
[2]杨 军.增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性[J].党政论坛,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