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敏贤
(中共肇庆市委党校四会分校,广东 肇庆 526000)
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把作风建设作为工作开局的重要切入点,制定实施八项规定、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领导率先垂范,各地各部门紧紧跟进,贯彻落实,新气象扑面而来,令人振奋。截至2014年3月31日,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33209起,处理党员干部42666人。当前,明目张胆大吃大喝、公车私用等问题少了,作风问题的表现形态日趋隐蔽化,穿上了“隐身衣”,钻进了“青纱帐”。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和事业成败。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性,既要从作风建设的角度,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又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作风建设,不断推进党的群众路线的法制化、制度化。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观点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把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比之为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和土地,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
从“鱼水情深”的角度讲,党是“鱼”,人民群众是“水”;“鱼”生活于“水”之中,离不开“水”;“水”是“鱼”的生活空间和力量所在。毛泽东曾经明确指出:“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这主要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生机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党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和人民群众是鱼水情深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党目前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其中最大的考验就是执政的考验,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的危险。中央和省委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其根本是要求各级干部履职尽责,核心是为民务实清廉。只有坚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才能真诚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真正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党的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进一步巩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立场决定态度。“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立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都立足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坚定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判断真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只有始终坚定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才能真正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才能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012年11月15日上午,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闭幕后,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时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期盼过上更美好幸福生活的积极回应,也是郑重的宣示和庄严的承诺;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的尊重,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更体现了我们党始终站在人民群众这一边、站在人民利益这一边的根本政治立场。
只有站稳群众立场,才能更好地弘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这些精神共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取得的成功和胜利,很重要的因素是靠干部过硬的优良作风组织群众、凝聚力量。今天,这仍然是宝贵经验。
只有站稳人民群众的立场,我们党才能形成正确理论、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和推动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才能够正确对待事业、群众和自己,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从而也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改进工作作风必须选准突破口、找准切入点,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局部的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效能提升。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聚焦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问题在各级干部中普遍存在、群众意见大、社会影响差,必须下大气力整治。
形式主义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领域各方面的腐朽的工作作风,此风崇尚空谈,心态麻木,不重落实,不见实效,其思想根源是主观主义,哪里有形式主义哪里就会有表面文章,哪里的工作就必然不落实、不扎实。官僚主义就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领导作风。官僚主义者高高在上,直接损害了群众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享乐主义是把享受快乐作为人生最大幸福。享乐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上的腐化蜕变,造成的是生活的堕落和价值标准的扭曲。极度的享乐主义就是奢靡之风。大兴土木,违规兴建楼堂会所;造节办节,劳民伤财;超规格接待,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等等,这些奢靡之风绝非小事,对党和个人的损害不可估量。
“四风”形成既有个人认识上的原因,也有制度环境方面的原因。因此,践行群众路线,遏制“四风”。一要始终抵御诱惑。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都要体现群众路线,慎言笃行,有效自我管控,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自控力,做到不该做的坚决不做,不该要的坚决不要,守住清正廉洁的底线;二要加强监督,完善监督体制机制,让监督者敢于监督,依法监督,依照程序监督,受监督者正确接受监督;三要大力弘扬正气,抵御歪风,先正党风,带动政风行风民风的转变,积极清除社会风气中存在的不良污垢,减少各种诱惑,使各级为政者集中精力服务群众。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容易出现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的现象。确保作风建设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必须完善各项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经常抓、长期抓,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思想外化为行为,行为需要规治和保障。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专门会议上提出,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使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落地生根,不能只从党员干部的作风中探求,而是要从反映群众根本利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中寻找。因此,必须将作风建设融入国家制度体系诸领域。
制度的刚性约束功能,是加强改进党员干部队伍作风的重要手段。要紧密结合实际,健全完善制度。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员干部下基层调研蹲点,联系群众制度;二是健全完善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把作风状况作为党性分析的重点内容,把党性分析作为各级班子民主生活会的主要内容,对照《党章》要求和群众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健全完善领导干部作风状况考核评价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四是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总之,好作风和好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转变工作作风任重道远,改进作风,贵在持之以恒。对于开展群众路线活动和反“四风”,我们要有习总书记强调的的“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一锤接着一锤敲”。现在很多地方,一项工作开头轰轰烈烈,热火朝天,渐渐不紧不慢,旧作风依然,最后就不了了之,无疾而终。这些现象充分说明作风问题的反复性和顽固性。最终人民群众感受不到真实的变化以及对他们的影响。党和国家在人民心中的威信依然停滞不前。践行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应该从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小事抓起,防微杜渐,解民难,暖民心。杜绝走马观花的调研考察,收礼花样的翻新,巧立名目的各类开支,复杂繁琐的行政审批,发扬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在“三严三实”上下功夫,持之以恒,不断完善,不断改正,不断提升民众的幸福感,最终必定可以集聚正能量,凝聚人心,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好生态。
[1]斯大林文选(上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 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3]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
[4]李向田.优良的作风是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J].新经济,2013,(10).
[5]李祖汉.党的群众路线工作作风在高校保卫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和实施方略[J].福建高教研究,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