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选择·角色·价值——大成管理学论纲 (续)

2014-08-15 00:51周远成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管理学管理者管理

周远成

(衡阳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湖南 衡阳 421002)

管理是管人为主,还是管物为主?管理协调什么,是为谁服务的?管理的成果为谁所有,保障谁的权、利?管理的成本和代价何在?管理和改革以牺牲谁的利益为目的?这是任何管理都必须正视且不可回避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大成管理学从一种宏观战略管理学高度,深入考察人的生存发展规律及其生存条件目标实现境界,即一种系统研究生命个体成人、成功、成才、成业发展的生态规律和生存智慧的学问,本质探讨人与人的一切活动关系和谐协调、动态均衡与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生存活动的公共关系、目的运动、生态平衡发展等基本规律①。其指导思想大成管理哲学,是一种生态智慧、和谐治理、平衡理论、大成哲学统一的战略管理哲学思想。它有其特殊的实践使命和社会定位,全新的视域、创新特色、情理法度,是一种集社会管理选择、实践角色和创新价值的大成体系。

大成管理学的内在构成,有战略思想、人文技术、情感逻辑、实践关系、人才资源等关系体系。从宏观上看,战略定位,思想领先;中观上,人文定位,逻辑联系;微观上,技术定位,情感为主。进而构成一个思想、理念、决策、战略、关系网状的纵横交织的结构体系。

(一)大成管理学的使命

大成管理学是属于基础应用科学的范畴。它的使命就是从理论与实践上建构和谐社会,协调并均衡各方势力、各种关系以及各种资源,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生产 (或工作)生活生存的生态环境,促进所有人全面地、健康地、主动地生动活泼得到自由和谐发展,真正实现民富国强,人民休养生息。它既包含关系的和谐协调、人才的全面发展,也包括资源的合理分配、生存境界的营造等层面,如义利关系等,这也是和谐境界社会的基本标志。和谐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活动,更是一种社会大成管理系统。这是因为财富的创造、规模化生产、有序的生活、和谐的环境等构成了社会生存关系多元化、复杂化、持续化、科学化互动发展的基础。

从目的使命来说,大成管理学的使命就是人民 “富寿安康”,营造一个 “富强”的社会发展空间,不仅仅是国富民强,更重要的是要打造一个特定的民富国强的生存环境。首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其立足点选择走民富国强之路,还是国富民强之路?前者是立国之本,后者是从政之资。国富不一定民强,而民富就必定能国强。因为没有人民富庶就谈不上国家强大,任何国家都是由人民组成的,必须依靠人民的努力付出,并建设、繁盛、富强,才有国家的富强。事实上,人民的富强是促使国家富强的关键。国家强大的本质在于人民的富足,只有人民富有,国强才会有根基,才会有落着点。二是 “协调关系”,还是 “平衡势力”?前者有利于民生利益,后者只是政治谋略。和谐的关系,是创造一个有效的生存境界,并运作到和谐彼岸的标志。三是 “为生民立命”,还是“为政以德”?以民生的利益为本是立身之道,从政的德操修养本质在于立身,却只是为了自我实现,而并非为民生利益。所以管理的首要使命,就是要协调各方面势力,创造出一个祥和、安定、美满、幸福、自由、平等、富庶的民主社会和生存环境,保障人民的富寿安康、休养生息。

从思想构成上看,经济与政治的密切联系,告诉人们:经济学体系,其构成离不开财富的创造,它的主体是社会生态组织细胞必须的生存利益共同体,如社会中的个体与团体;而有序的生活成就了政治学体系,其主体是公共权力的信仰利益共同体,如社会中的政府部门、权力机构或各种集体等。事实上,其本质的思想条件基础在于资源的合理分配、规范的权力机制、健全的民主集中制。更为重要的是其体系概念,这些都是为谁而建构、又为谁服务、为谁保障的?其管理成果归谁享受、人民得不得到实惠和共享利益资源?有没有什么内在的契约关系作为链条?总而言之,所有的管理最终目的是为了少数领导层服务,还是为大多数老百姓谋利益?在西方,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为企业或公司老板服务的并谋求所取得的一切利润。在中国,管理者责任是什么?义务何在?管理时空度选择如何?管理是为谁服务的?维护谁的权益且由谁来保障?这是任何管理活动都不能回避的,也是现今管理界普遍忽视的问题。

从实践标准上考察,经济学的使命是如何使财富的增殖或利润扩张成为现实,生产 (甚或其他财富增殖手段)成了经济活动的核心,从而产生了制度学、管理学、领导学、关系学等;而政治学就是在资源紧缺的状况下,使人们的欲求得到最大满足的有序的公共生活,这样就产生了以财富、资源分割的权力政体、集团和党派之争,就本质来说,公共权力使公共利益共创、共有、共享成为现实生存形态的共享资源。因此,健全的民主机制的建立就成为了权力、财富、势力关系平衡的调节器。社会公正、过程规范、成事公平、名利资源合理配置的平等共享和生态均衡,是衡量管理绩效、社会和谐的基本价值标准。

从资源系统上分析,有物本、人本、潜在等资源。按经济学观点,资源一般指可以投入生产并创造财富的一切生产力要素的通称。诸如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空间资源、智慧资源和人力人才等,主要形成自然资源、信息资源、人力人才等资源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和谐社会中,无形的名资源和有形的利资源是和谐统一的。名的资源,指付出的精神劳动成果 (主要是精神财富、文化成果等)得到社会认可的声誉资源;利的资源,即指物质劳动成果,如共创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 (价值形态、制度形态、物质形态)等。从宏观上看,宇宙人生世界是由物质的、精神的、潜在的资源等构成的,一切有形的、无形的,宏观的、微观的,显性的、隐性的资源都包涵在内,而其中最宝贵的是人们普遍忽视的时间资源,最活跃的是人力人才再生资源,本质核心是精神资源,共享的是知识资源、学术资源等公共利益资源;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各种机制的有效、协调、和谐发展,这是和谐社会、民主社会的基本底线,也是大成管理学的使命和基本出发点②。

(二)大成管理学定位

大成管理学的定位,从理念看,有哲学、美学、伦理学、关系学等;从目的看,主要是通过管理实践活动,创建一个协调、平衡、和谐的生活、工作、生存环境,最大限度地实现民富国强。从方式看,有情理法度,有 “老三论”、 “新三论”;从内容看,有理念、人才、资源、关系、环境等;从本质看,有人本、民本、事本、物本、境本等。此外,还有宏微观的基础条件定位,如政治、经济、文化、人心、民意以及风俗、习惯等。一般从关系视域考察,有宏观和微观两大层面:(1)宏观的关系和谐,这是人本与民本、个体与集体的统一。诸如从基层来说,就是人们富寿安康,安居乐业,休养生息。从高层来说,古代的所谓天时、地利、人和、道境,四者的和谐就是宇宙人生大关系体系动态平衡的和谐境界象征。(2)微观的自我和谐,包括自我身心和谐与人我关系和谐,如修身安己、修己安人。其思想理念和行动目标,儒家文化有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社会人生追求是大的方面,也是人己、人我、人他等方面和谐发展的结晶,人的自身修养与自我追求目标的动态平衡的标志,更是社会和谐的标志。这宏、微观层面的和谐与统一,就为大成管理学人己、人我、人群定位奠定了思想观念基础。 (3)科学定位,是从人本到民本、从宏观到微观相结合,以人们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大成管理学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人们富寿安康、休养生息,和谐情境、管理空间、管理时间和人才开发实践的 “黄金度”,突破了一般的管理原理范畴和研究思维方式或框架模式。在人类社会的广阔背景和发展空间,以及从个体生命的生涯规划全程设计基础上,使人的素质能力、生存智慧与人生目标关系统一起来,并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和谐开发和真善美的展现。

人类社会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一种生存智慧的集大成活动,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说管理是科学,是因为它本身有内在严密理论、逻辑体系和实践操作程序。作为科学的管理活动,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决策、计划、实施、组织、领导、控制、评价、发展等职能过程,就是一种有序的、和谐的、动态的平衡活动。说管理是艺术,是因为一切管理活动始终是人参与的实践活动,是一种道德美、伦理美、和谐美、自然美、境界美、理性美、情性美、人性美、实践美的协调活动,体现了人类的最高智慧的和美境界。这种人类的最高智慧的和美境界,就是生存智慧、和谐关系、大成能力的具体而集中的艺术表现。这种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就成为大成管理学实践体系的基础。

从人的个体生命发展看,一切和谐管理活动,都是在爱和赏识的过程中来完成并实现的。有大爱,才会有大成管理理念;有大成管理思想理念,才能有真正大爱的情感意识。因此,领导和管理者的真正职责,就是热爱和赏识每个部 (属)下或员工,这是一切管理实践活动的内在力量或动力源泉。这种热爱和赏识,是促使管理者对管理内在美的规律和人类生存智慧开发规律、能力发展规律以及财富创造规律等有效追求、不断探索和深入发掘;更是激发被管理者在管理美的情境中自觉创造和持续发展,进而成功、成才以致创业发展。可以说,这种热爱和赏识是一切管理活动的管理智慧、管理和谐、管理美的原生力,更是一切管理科学规律、管理艺术魅力的融汇与灵魂。可以说,也是大成管理学的行动力量和动力源泉。

智慧资源载体与实践选择,是一切管理的两大基本层面,任何管理活动都离不开这两翼的变化发展。大成管理学体系也是如此,在这两翼的发展中形成其自身的思想系统、技术系统、情感系统、人文系统、逻辑系统、战略系统等。事实上,构成了以智慧资源为主体的物质载体 (思想—身体)与实践操作为主题的行动体系 (实践—行动)等层面。如思想系统有理念、宗旨、决策、发展、价值、智慧等内涵,思想解决定位、使命、价值,即为谁而管?为谁而助?为谁服务以及为谁的利益为出发点等系列问题。

(一)生存智慧与制度资源

人的属性、特性、本质与人生目的、价值、理想、道路,以及认识并处理义利、苦乐、荣辱、生死、友谊、爱情和成才、个性等生存管理关系,尤其是大成管理在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社会变革中的人才培养机制、规律等,都离不开人类社会的个体生命在成长全程中的生存智慧开发利用与大成能力的提升发展。

1.生存智慧

简而言之,生存智慧就是为人、为事、为学、立世等生存哲学和人生哲学的总汇,诸如做人、做事、做学问合一的能耐和生存适应本事的理智、情感与识见等综合素养的情、理、法、度境界。本质是自己管好自己,修德安己,修己安人。也就是说,既要安顿好自己的心灵和生活,又要有效安顿好百姓生存的一切,使其安居乐业、休养生息,这是稳定社会秩序,实现真善美信的和谐境界基础。所谓自己管住自己,包括管好自己的言行、欲念、意识、思想等;具体地说,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存发展活动关系中必备的 “八自”(自尊、自信、自主、自立、自强、自律、自重、自爱)人格和 “六会” (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工作、会健身心、会创造)能力等为主体建构而成的和谐素养体系。这样,才能干一件事情就当作一项事业来经营③。事实上,生存智慧的内核,关键在于修身 (理念)、乐于为善 (行动)。修身是个体生命对自身的人本、人力、潜在资源进行综合治理、整合优化的过程,尤其是对自己的思想、信仰和观念、潜意识等这些难于管理的精神欲念进行调适整合优化,以达到最佳状态、最佳效率,最大限度地挥发出自身的一切能量,有从善如流的行动。

2.制度资源

一般说来,制度资源,有善恶之分,没有好坏之别。生存规律显示,善制度适应生产力发展和生活需要,恶制度就起阻碍生产力、不适应人们的生活需要。尽管新秩序的建立需要优善制度保障,但是优善制度却总在继承中渐渐消逝,而劣恶制度随习惯势力不断继承弘大,进而为守旧派势力提供有力的制度资源保障。从制度视域说,制度资源丰富多彩,制度既涉及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潜在资源、思想资源、人的资源等。老子谓之天、地、人、道四德,这就是宇宙人生共享的最大资源宝藏库,人类社会一切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源于此。制度又涉及具体的决策资源、教育资源、管理资源、生存资源、生活资源、生产资源、关系资源等等。而制度资源、管理资源、教育资源等又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如教育资源的本质,就是人的生态成长发展资源共享与充分利用,即教人们如何去生活,如何提升生存智慧,如何提高个体生活质量和群体生活水准;管理就是使人们如何去和谐关系,驾驭生活,规划生涯,提高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尤其是人的自身修养和整体素质的最佳发挥。

(1)制度标尺。制度,就是集体的行为制约个人行为的标准和尺度。制度的善恶以民生利益为准绳:为人,为民生,为民利,为民权,且符合广大群众意愿和民生利益,有利于人们 “富寿安康”、休养生息的民意制度,大多是善的;反之,则为恶制度。衡量一个合理制度的最低尺度标准,至少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否以人为本,关注人的个体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性,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发展;二是否利民惠民,关注民意民心民权民利,尤其是民生,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提升政府或权力部门的公信力;三是否时空适度,用有限的时间,最大限度为人力人才发展提供空间,创设和谐协调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各层次人力人才的生态成长开发;四是否 “双向成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素质能力互动发展、管学做相长。

(2)制度空间。制度空间是由管理时空和性向决定的。无论是制度改革,还是制定政策、制度,都要有继承性和稳定性,留有合理的时空余地,不能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改革目的,才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才会形成并提供 “少有所教,老有所养”的有应用和实践创新价值的空间。否则,是不成功的、不和谐的、不利民生的管理制度。

(3)资源双重性。如人力人才,是人类社会最活跃的再生资源,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大成管理学,研究的是这种再生资源的合理配置的双向因素,即制约因素与非制约因素、积极的因素与消极的因素,发展因素与延阻因素,从而达到动态平衡。也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掘积极的一面,克服消极的破坏因素在经济领域及管理领域或人才成长开发领域的价值影响。这样,就会永远是积极上进、开拓进取的。反之,就会陷入消极的人际内耗或关系危机之中,以至于浪费时间和精力及优秀的源泉资源,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资源,而不使其人才内耗或消解甚至消逝在各种权力之争或关系网之间。

(二)思维方式与领导气度

管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需要理论与实践结合、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道德水准与思想素质的融会,更离不开领导气度和宽容的广阔胸怀。任何管理的原理都会不离其中,就是协调、平衡,最终关注民生,营造一个共创共享互惠的和谐生存空间,并依凭组织载体来实现。可以说,一切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各种关系的左右。而生活方式的核心就是思维方式,领导气度是思维方式的具现。

1.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管理资源与生活、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方式的核心就是思维方式。思维的贫穷,才是最大的贫穷。思维方式的变更,是每个人成功的重要核心因素。平和的心态是战胜贫穷、对待困苦的手段,但不是解决思维方式的法宝。不同的思维方式,就会出现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工作方式、不同的评判方式、不同的管理方式,也就会产生不同的价值、效益和结果。任何一行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懂行,就是了解和熟悉 “行业规律”,或掌握“本行”的思维方式。一般说来,有广度和有深度的领导决策思维的方式是不同的。思维方式的不对头,不善于思考或不动脑想问题的领导管理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资源的浪费比腐败更危险、更可怕。因为决策,是更高层次的思维方式。一旦决策人素质不高、道德境界低、又好大喜功、私欲膨胀,那么造成的损失和资源的浪费超过腐败百倍、千倍,甚至于万倍。所以决策失误,会危害更大、更惊人、更可怕。

2.资源分配与领导气度。无论古今,资源的分配,都取决于领导气度和拥有的领导力,具有德境、智境、情境,以及志境、健境、财境等高超魅力,离不开情、理、法、度四维,讲求合情、合理、合法、合度。所谓德境,就是无私欲的道德境界,如尊重、诚实、忍让、宽容、负责、忠心、文明有礼等美德。所谓智境,即智慧力、想象力、观察力、思维力和决断力、经营能力、卓识远见力和预测力等境界。所谓情境,指情绪、情感的控制,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等,以及淡定的心态、坚定的意志和志向的大小,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识的强弱,对财产、财富的态度和合理分配处理能力等人为境界。有如古人所谓义、利关系,简单地说,义就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利就是利益,包括名誉、地位、权势等名利资源,可分为 “天下为公”的公利,“一己之私”的私利。若谋己之利超过了为他人之利,就是不义,就会处事不公,如不能一碗水端平甚至会一碗端走,这是领导管理者之大忌。资源分配不合理,这是社会不和谐、不民主的根源,也是不义的表现。

具体说来,健康的、善美的精神资源是领导气度构成的基本层面:一是精神层面,即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境界;一是物质层面,即关注民生和绝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这就是毛泽东德育最高境界两个侧面。切忌任何改革都只维护少数人的领导集团利益,却以人民或大多数人利益的牺牲为代价。所谓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把名、利两种资源在和谐境界上有机地统一起来,更重要的是以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取信于民,还利于民,归权于民,注重民生、民利、民权、民主的和谐、动态、生态平衡。此外,还有潜在层面,就是人事、时空、信息交汇而构成的各种关系网络的链接点、各种资源的衔接点,精神层面的互动沟通点。

领导气度的构成,从精神层面看,具体包括:一是 “天下为公”的理念,二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三是 “天下为己任”的担当,四是 “实事求是”的行动责任。从实践上看,成败盛衰,也就是领导者的一己私念铸就。领导气度制约管理的成败或单位、部门的命运,这些取决于领导的胸怀和全局发展意识,离不开大德、大爱、大气、大度、大责和远见决策素养。大成管理学揭示和谐社会高信任、共赢、互惠关系的实质、目标和规律,促使领导管理者必须秉着“天下为公”、“不为天下先”、“先忧后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德治与法治统一的生存发展理念,乐于为大众、为人民的服务精神和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责任感或事业心,才能有条件进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境界④。

(三)实践选择

实践选择,事实上,就是从生存境界,在理念上、法则上、方式上的行动美的选择、规律美的选择、秩序美的选择、责任美的选择、义务美的选择。在当代,无序与有序、平衡与冲突、竞争与满足,充满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全过程,时时处处都在人类新旧对峙、转折的混沌之中产生,都离不开管理实践活动。由于管理是一种变动中的秩序学问,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存方式,一种思维方式。事实上,实践选择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选择智慧,具体表现在:(1)选择以生活为方式。管理是一种责任生活、合作生活、竞争生活、协调生活、挑战生活,一种最动人心魄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平衡魅力的生活,关注它、选择它、享受它,如同度过人生头等快悦幸福之旅。 (2)选择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本质是责任、义务、服务,根本是人民的利益 (民生利益),使民富寿安康。管理就要处理好人道与物本、民权与事功、义利与德信、竞争与合作、公平与效率、民主与法制、功利与民生、服务与责任、自由与失范等关系,恪守做人德为本,处事责为主,行动信为先。(3)选择以序为本。所谓序,就是管理秩序,即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统一。这是受当时的社会环境、条件、基础所限制的,一方面包括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之秩序,另一方面离不开生产、生活、习惯、得失、工作等微观实践之秩序,这些有序就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德真善美诚信的追求境界,也是管理伦理的生存境界,更是管理实践活动的具体特色。

1.生存理念选择

生存理念选择,是管理生存伦理关系的选择,实质是一种为人观念、处事观念、从政观念、立世观念等层面的综合美的选择,目的是富寿安康,提升生活质量。事实上,管理活动都处在哲学、美学、伦理等实践动态平衡之中。任何管理学都是一种管理哲学、管理美学、管理伦理等融会的大成体系。一切管理实践都是一种哲学思辩的实践反思,也是一种美的享受,一种伦理关系格局,这也体现管理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多维性和模糊性等特色。哲学、美学、伦理学这三者的集大成,构成大成管理学思想理念的选择,这是由大成管理学的内容和性质特点所决定的。从管理哲学看,大成管理学就是一种人生智慧学、生存智慧学的大成体系,它研究的是人的个体生命生存发展规律及活动规律。从美学上看,无论是从管理的内在逻辑结构、职能环节、实践过程以及管理关系,还是管理所追求的目标都是一种美的格局和享受体系。事实上,管理思想先进,管理结构合理,管理关系和谐,管理方法合理,管理产品合格,管理人才的生态发展,都是管理美的规律再现;从行动学说,只有达到美,管理才会符合情理法度的起码要求,所以这种合情、合理、合法、合度,是一切管理实践活动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统一的具现。从伦理层面看,管理作为一种人类特殊的实践方式,蕴含着大量的伦理问题,都存在种种关系链接,尤其是社会管理,如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人与工作、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都有密切的联系,以及人对事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时时处处都会发生一些交往和矛盾的处理,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一些伦理的问题。这些伦理问题体系就内涵有一种伦理关系,有如孔子的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⑤,这形象地勾绘出人类社会的生存伦理关系蓝图。

2.原理法则选择

原理的核心是法则。原理的选择,就是法则选择,即一种为人处事原则的实践方法美的选择。大成管理学就是从生存发展规律出发,将人才学和其他有关学科结合并加以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研究。在管理学上,中国古代总结了许多比较成熟的管理法则,如情、理、法、度等。这种合情、合理、合法、合度,也是大成管理学方法的选择,实际上就是一种美的选择,一种生活哲学选择,一种伦理关系的选择。所谓情,就是人性的体现,如人性管理、情感管理等,实际上都是在 “情”字上作文章,在 “理”字上办事情。“情”只要练达,才会有真情真爱,才能洞明世事,即进入 “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的处事境界,一切管理实践活动才美。所谓理,就是符合事理、条理、情理,这种动态的心理平衡器,也是构成美的基本要素。领导管理者若洞明常理世情,就能成事,有所建树、立业,干成大事业,否则一事无成。所谓法,有两个层面:一是方法、法则、法度,一是法律、规约、公德。无方法,办不好事;无规约,不成方圆;没有原则,就难办成大事。所以,合法也就是美。所谓度,一般指法度、制度、规范,也有合度,合度就是美。这个度达到了 “黄金律”,就会得体,构成一种天然的管理美。所以,原理、法则的选择,也就是美的选择、智慧的选择、关系的选择,生存最佳的优化选择。

3.责任方式选择

责任方式选择,实质上就是一种行动美、行为美、生存美的选择。任何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选择、去创新、去发展、去完善,如服务与责任、创业与合作、承担与放弃、挑战与竞争,这是管理学必须面对的选择方式。作为领导管理者,从职责上说,服务与责任是最为起码的、最为基本的。服务,是从使命来说的;责任,是从定位上说的。一切管理实践的使命都是为人民服务,定位就是人民的或大多数人的利益。毛泽东说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部就是人民的勤务员,就是这种选择美的具体化、集中化、使命化的要求,更是一种人生美、义务美、关系美、行动美、责任美的选择。从工作上说,创业与合作、承担与放弃是内在的、核心的选择。创业是一种责任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合作也是一种责任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创业与合作就是带着一群未知的人,走向未知领域。事实上,在创业时,也不知跟谁合作最好,找哪些人合作最恰当。创业不言放弃,要勇于扛着、打拼,在同一时间处理各种各样的危机,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成与败、赢与输、顺与不顺都有。在领导岗位上有如创业,作为领导者就不能与普通常人一般生活,其职责是要带领群众走向未知领域、探索未知,尤其要走群众路线,集思广益,“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敢于担当责任,勇于承受并解决工作上的种种问题,切忌尸位素餐,推卸责任;要放开胸怀,抛弃自己的一切私欲,能与人合作并会合作,带领其属下创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胸怀和远见,带领或鼓励属下所有人朝气蓬勃、生动活泼地、主动去迎接社会的一切竞争与未来的挑战,同时要能预测所在单位、学校或部门的发展方向、路径,其发展方略皆应胸有成竹,烂熟于心。可以说,领导的远见决策决定企业、单位的发展,领导的责任服务决定于企业、单位的成败。

(一)管理者及其分类

管理者的分类,应结合中国的本土文化和管理思维方式,采用西方学者的视域或界定来分类。管理者,指组织中的成员,根据其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一般分为经营者、管理者、执行者、操作者等,如: (1)操作者 (Operatives):即作业人员,直接从事某项工作,不具有监督他人工作的职责;(2)管理者 (Managers):指挥别人活动并为其工作好坏负责任的人; (3)协调者:在资源和人事、事事、事物或物物等关系活动过程中的协和调度的人。 (4)平衡者:在各种关系,各种势力中能起左右或平衡态势的和谐作用的人。在组织中有一定的职权和责任、威信、名望等。从思想文化层面看,在组织中区分经营者、管理者和操作者、协调者并不难,一般来说,管理者都有某种头衔或名誉、地位。

1.管理者的分类

(1)在西方,一般根据管理者所处的地位与层次或作用不同,分为高、中、基三大层级:所谓高层管理者,是帅才,即一个高瞻远瞩的经营者、企业家,主要是战略规划,负责经营、决策和远景策划,对组织负有全面的责任,其职责有领导决策、制定组织目标和战略预测设计等,提供思想文化理念或全局设计发展愿景蓝图;重点是领导理念、决策意识、发展观念,领导力和道德境界等。在为人处事上,一般是七分做人,三分做事,核心是 “慈爱”、“仁爱”、“兼爱”属下,协调管理伦理关系中的人事物。而中层管理者,是将才,主要是承上启下,贯彻计划、负责管理、协调指挥,对组织活动负有具体协调责任,其职责是贯彻高层管理者制定的大政方针,指挥基层管理者贯彻执行的活动者;关键是人际关系能力,引导、和谐、协调 (过程)技能。在为人处事上,是五分做人,五分做事。对于基层管理者,是干才 (实战、作业的技术人才),主要是作业计划,负责作业,具体监督实施、执行操控,对组织行为、目标实施过程负有具体操作执行和直接控制责任,其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任务;重在技术技能,抓好基层组织 (实践作业)。在为人处事上,是三分做人,七分做事。

(2)根据管理者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一般可分为业务、财务、人事、行政等管理者,诸如业务管理者 (负有对组织目标实现的直接责任),财务管理者 (负责财、物、资源的合理配置),人事管理者 (负责人事安排、关系的协调、人力的调配),行政管理者 (负责人与组织、政府行政关系的协调),等等⑥。

2.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管理角色的定位,从文化认同、思维方式看,是责任定位;从层级能级看,是权力定位;从实践操作看,是实施执行。管理的本质是责任义务,而非权力控制。所以管理者既有权力,也有责任,权力是尽责的手段,职权是管理者的象征。马克斯·韦伯在 《社会与经济组织理论》等著述中对科学、政治、知识、行为之间关系的探索认为,组织形式有传统模式、领导天赋模式、理智—法律模式等⑦,所以管理者有传统权力、超凡权力、法定权力三种。事实上,在管理活动中,还有管理者个人的影响力,即 “权威” (权力、威信),基本取决于管理者个体的思想品质、知识能力和交际能力,以及理解信赖和情感沟通等。任何管理都必须以中层为基准,上达高层,下传基层,一方面开辟高速的信息通道、集思广益,一方面又便于民主集中、人性管理,如采取上集权、中自主、下民主的三结合方法。毛泽东曾概括的“鞍钢宪法”的 “两参一改三结合”⑧,就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佳模式。

(1)角色的定位

角色就是属于一定职责或者地位的一套有条理的行为。管理者的角色,是负责管理的个体在履行社会职责义务过程中的合理、适应、责任和义务定位。管理者真正干些什么,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加拿大亨利·明茨伯格 (Henry Mintzberg)对5位总经理工作的观察与研究,在《管理工作的实质》中总结出管理者的工作角色,认为不论何种类型的组织和在组织的各个不同层次上,管理者都扮演着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和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以及企业家、资源分配者、混乱驾驭者、谈判者等10种不同但却是高度相关的角色。这10种角色可以组合成:人际关系 (管理者与人发生各种联系时所担当的角色,如挂名首脑、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信息方面 (管理者在获取、处理和传递各种信息时所担当的角色,信息收集者、传播者、发言人)和决策战略 (寻求机会、制定战略,补救行动、资源分配,谈判代表等扮演的角色,如企业家、资源分配者、谈判者、故障排除者)等不同方面⑨。“所有管理工作都包含了这些角色,但不同的管理工作,侧重点各有不同”⑦。

实践表明,领导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在不同的企业、公司或单位是有所区别的,如在大企业与小企业中是不同的,在小企业中重要的是发言人,而在大企业中是资源分配者。同时,对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其重要性也是不相同的。对于基层管理者,执行者、治事理事者角色突出;对于中层管理者,管理者、领导者、协调者、联络者角色比较重要;而对于高层管理者,经营者、传播者、挂名首脑、谈判者和发言人角色比较突出。

(2)技能的定位

管理者在领导技能的基础上,应具备人际、技术、概念、综合以及用人技能等职能。据罗伯特·卡茨 (Robert L· Katz,1974)的研究,领导技能一般有:一为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二为人际技能,指与沟通、处理、协调人际关系的有关技能,如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合作的共事能力,尤其是识人用人的能力。三为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或为什么不能做某事的能力,也即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四为生存技能,是指企业的竞争、生存、发展的能力,掌握企业与企业间的互动作用及其影响,并能把握本公司、本企业等发展大势。五为综合技能,即工作中的整体性、系统性、全局性的能力,人才驾驭智慧的能力 (用人能力),有把握人事、事事、事物等各种关系的综合平衡的才干智慧。

对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而言,上述几种技能的重要性都是不同的。一般而言,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概念技能和综合、用人技能;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技术技能;生存技能、人际技能,对于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3.管理者能力的修炼提升

管理,是一种特殊的领导,管理者不等于领导者。领导是指引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某种目标的行动过程⑩。管理的范畴小于领导的范畴,管理者的范围大于领导者的范围。一般具有法定的领导地位和影响的个人叫领导者,而把领导者和所有从事管理工作的职能人员统称为管理者。

管理者的能力,在于角色的恰到好处的定位,而不是错位。角色错位,是当代管理的最大误区和领导短见行为,一般是私欲造成的。那么,在实践中,管理者如何才能获得或提高自己的管理技能呢?基本的途径是认知学习、实践体验、智慧方法等。从认知领域看,源于读书、学习、实践,即读无字之书和读有字之书的结合,这是战略远见的不竭源泉。 (1)从理论上说,读有字之书,是通过教育获得管理知识和技能技巧,一般途径 (理论途径)大多是来源于间接经验知识;(2)从实践上说,读无字之书,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毛泽东),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管理能力,实践途径主要是源自直接经验; (3)从方法上说,一是实践法,一是研究法,一是创新法,还有行动预见法,四者是不可分的,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通过研究提升生存管理智慧和管理哲学、管理理念等,从理论与实践结合途径,即来自直接与间接经验的结合——完善提升领导力。

大成管理学的创新,在于研究视角创新、研究内容创新、研究方法创新、实践理念创新,始终围绕立德、立功、立言,即做人、做事、做学问合一,寓于个体生命的成人、成功、成才、成业发展全过程的生存智慧开发规律主线之中,将管理的政治权利内涵,转化为一种人的成长、成才发展规律的系统工程。从管理哲学、管理伦理学和管理美学的角度,尤其是管理时间和管理空间的视域,从物化管理到人性管理,确立了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以德立人的管理关系行为准则,运用大成管理观、大成教育观、大成人才观等和谐理念,把大成管理智慧与人生发展目标作为社会和谐的根本核心支柱,探求和谐社会的管理要素及大成管理制约机制,进而分析和谐管理的内外部诸要素的关系,构建大成管理学的基本框架体系,以揭示创设和谐情境与人的个体成长规律的内在联系,并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资源、实践资源和方法资源。

(一)大成管理学学术创新价值

大成管理学和大成管理哲学的研究,从人本主义的最高境界,即在文史哲管会通的实践基础上,探索人本主义和人才发展、生存境界三位一体的全新领域,率先提出大成管理学体系,为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理据。大成管理哲学,是生命哲学、人生哲学、生活哲学、生存快乐哲学思想的总汇,是指管理世界观的系统化、认识论的智慧化、方法论的体系化等大成智慧结构体系。大成管理学、大成管理哲学等这类概念,除笔者提出并专题论述和所著 《和谐境界与人才发展:大成管理学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大成管理哲学与 〈老子〉今说》(中国言实出版社,2010)等专著出版以来,才开始广泛在互联网上流行。

1.大成管理学的学术价值:大成管理学及其指导思想大成管理哲学的根本价值是文史哲管会通实践,一方面在理论上为所有人都提供一种全新的真、善、美、信的自由发展环境条件,一方面在实践上营造并建构一种祥和、快乐、美满的生存发展互动空间,使人人获得成功,个个得到成才发展。并建立起长效动态平衡机制,进而真正优化人性,张扬灵性,提升理性,完善德性,发展生存智慧,提升人的价值和自由发展度,实现从追求人的个体真善美信到建构自然、社会时空的真善美信的发展境界⑪。因此它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潜在价值。

从理论价值上考察,大成管理学和大成管理哲学一样,其理论和创新之处,在于把人的成长过程和人才开发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研究 (包括人的生存发展规律、人的成长规律、人的成功规律、人的成才规律、人的创业规律等),主要表现在率先把为人、为政、立世融入大成管理智慧之中,提出人的成人、成功、成才、成业的人才健康发展的动态平衡机制,丰富和发展了和谐思维方式与和谐理论实践体系。大成管理学、大成管理哲学的研究和完善,构成了两大层面:一是构成本质要素,形成并界定生存智慧、大成能力、大成管理学、大成管理哲学等系列概念。二是建构以开发人才为核心的管理学科体系。大成管理哲学的理论价值,不仅从人本高度和视域回答了大成管理哲学 “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样”、“结果如何”等问题,而且从行动学上具备完整的领导管理中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结构体系。从实践价值上看,大成管理学、大成管理哲学的实践价值,为所有人 (个体、群体)的做人、做事、做学问等建立自己的德、功、言的生存智慧体系创造了实践的验证机制、机遇机会和自由发展空间,为所有人的健康成长、自由发展、快乐生存需要的满足提供了现实的时空条件,为和谐社会发展的构筑奠定了理据基石。(1)它为所有生命个体的精神需要和物质满足提供了成功实践机遇,为所有人建立自己做人、做事、做学问等生存智慧体系并自由发展提供了时空条件,为社会人力人才全面开发与资源共享铺架津梁,有利于为当代管理资源共享、社会和谐稳定和社会变革发展服务。(2)在继承和发扬古代的管理哲学思想遗产基础上,总结现代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教训和成果,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建构人类社会生态、有序、和乐、真善美信的生存大空间体系,为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提供理据资源。(3)对管理工作、管理科学、管理技术等作全面的、本质的、科学的认识研究,从大成管理哲学的视域,建构以和美、快乐、人本、自由发展为核心的大成管理生态社会和谐理论体系,用以指导实践,提升管理水准和生存质量,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实证和发展真理,是具有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的。总之,大成管理学、大成管理哲学研究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宝库中汲取丰富的智慧营养,是一种切实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真善美信境界的环境条件、自由空间、和谐发展等集大成生态管理实践活动范畴③⑪。

2.大成管理学的创新价值:人文社会学科有很强的独立研究和独创的精神,无论是理论创新,还是实践创新;无论是大成管理学,还是大成管理哲学?从理论价值来看,其研究目的是大成管理学的客观规律性及其管理关系系统,建构以大成管理哲学为核心的大成管理学体系;其视域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其理论创新价值,在于率先提出大成管理学、大成管理哲学等新学科并作学术界定。其实践创新价值,是将所有生命个体的成人、成功、成才、成业发展过程和为人 (做人)/为政 (做事)/为学 (做学问)/立世等纳入生存智慧开发系统,即把管理作为一种以和美、快乐、人本为核心的协调发展的生态实践工程,建立人才健康发展的互动平衡机制体系,丰富和发展了以和美、快乐、幸福、人本为基础的生态和谐理论、生态思维方式、生态管理体系。从科学、人才、价值、成本、伦理、哲学、美学等来全面、系统、深入探究生存智慧开发与大成能力发展、大成管理规律和构想思路,为人力、人才的共享与全面开发铺架津梁、为当代管理资源的共享和社会变革与发展服务。

大成管理追求的是协调、育人、生态、平衡和谐的职能功用。通过管理实践关系探讨其客观规律性,追求真善美信的管理境界,建构大成管理学的理论体系,突破了封闭的管理体制,走出了人为管理误区,使领导管理者树立人本、民本管理理念,并营造了全新的为人、用人、服务人的使命和责任理念:一是人本定位,承认人的价值、人的需要、人的实践、人的责任、人的发展,在重视人的社会性的同时,突出人的个性化发展,使人的个性化发展与社会化发展和谐统一;二是民本把握,切诊并针对当代用人管人误区,及时调整管理方案,调节人的行为,和谐人际关系,引导人的心理健康反应,进而营造成人的氛围、提供成功的条件、创设成才的环境、奠定创业的基础,使人们 “个个成功,人人成才”;三是善本为力。力,动力源泉,即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成功因素、创业成才因素,使每个人的行为能力都能够最大限度挥发出来,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各自的自我价值、人生价值、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实践价值、发展价值等,以及 “双向”成才的人生目标。

大成管理学、大成管理哲学特色价值,是一项开放性、发展性、大成化的基础理论研究。在研究中突破条件框架的限制,运用开放性的方法、开放性的评价和开发生存智慧的人本理念,一方面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以人的生存智慧发展为本,一方面从民本的基础上,全面开发人力人才,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所有人的智慧和潜能,满足于一切人的和谐健康发展的需要,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多数人的人生 (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准。

大成管理学在目标追求、内容创新、结合互动等都有新的发展,具体创新特色表现在:

首先,研究视角的创新。大成管理学、大成管理哲学着眼于生命个体的生态成长全过程、自由发展规律需要,将快乐生存理念寓于整个人的生命个体成长发展全过程的总体框架中来研究,并建立起有效动态平衡机制。一是确立人类个体生命的地位和权力,以人为本,承认人的价值、满足人的本质需要、提供所有人自由发展的层级条件。二是提升了人的价值和发展空间,针对管人误区,及时建立生态生存动态平衡体系,调整了人的治理方案,成功营造个个成功、人人成才的生态生存或互动发展空间。三是协调各种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平衡各种势力、以及物质与精神财富资源,使每个人行为能力都可在有效的生存成本基础上最大限度挥发出来。总之,大成管理学的指导思想大成管理哲学,是一种切实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真善美信境界的学问。

其次,研究内容的创新。大成管理学、大成管理哲学,从宏观和微观上突破了时、空、情、境的局限和一般的研究思维方式或框架模式。大成管理学、大成管理哲学从 “知—行—会通”的跨学科研究出发,一是从管理思想史和管理文化发展来考察,以理论研究为主,重在 “知”的体系化,即学科体系的建设如大成管理哲学概念系统 (基本概念、一般概念等体系),大成管理哲学基本原理等。二是从实践过程中,以实践活动为主,重在 “行”的方法化,即操作方法系统的价值开发。从大成管理价值、管理境界以及人才开发等方面,探讨大成管理哲学在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地位、作用。三是从外部影响因素作用,即天时、地利、人和、事境等关系的相互会通、协调、作用影响,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构大成管理哲学理论架构和大成管理学体系。

其三,研究方法理念的求新。即体系结构的综合与比较结合,人才的定性与定量结合、共时与历时研究并重,规律原则的理论与实际结合。大成管理学、大成管理哲学属于跨学科范畴,其研究方法,一般有归纳法 (从特殊→一般)、演绎法 (一般→特殊)、实验法 (条件→限制)和比较综合、定性定量、理论实践结合等。离不开社会学、管理学、哲学、美学、伦理学以及政治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的综合研究之法,它涉及多层次、多维度、多视野、多步骤辩证的综合研究,诸如理论与实践结合、基本方法与跨学科研究相结合、管理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结合等综合运用。大成管理学、大成管理哲学一切从人出发,运用开放性的方法、开放性的评价和生存发展智慧的人本理念,是一项开放性、发展性、集大成的基础理论研究⑪。

(二)大成管理学的特色

大成管理学与其他管理学科一样,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性、艺术性、实践性、模糊性的大成学科。了解这些特点,将有助于完善大成管理学体系并把握大成管理学内核,进而有助于大成管理哲学范畴领域的本质研究。

(1)综合性与系统性统一

管理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管理实践活动。而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多维性决定了管理学内容的综合性和丰富性、系统性。一切学术都是内在相通的。所谓相通,就是学术内在的综合性和人参与的复杂性集中表现,即人的参与并在综合基础的链接点上相会通、汇通、融通。任何学科都不是独立的,因为都有人的参与、人的活动,也就有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管理学就是如此。无论是以人为本,还是以民为本,都必须走群众路线,关注民生利益,从不同侧面、不同阶层、不同关系的互动关联而发展的。这是管理科学内涵的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深广性和系统性所决定的。

因此,作为管理者,不能只掌握单一的专业知识,或把握企业环节、职能、方法、技能关系配制等,更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人类智慧,才能自如应对各种管理问题。如企业领导 (厂长、经理)在处理解决企业内部生产问题 (如有关生产、销售、计划和组织等问题)和人事问题 (处理企业中与人有关的各种问题,如劳力配置、工资、奖励、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等),既要具有工艺学、统计学、数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知识,又有赖于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生理学、伦理学、人才学等学科的一些知识和方法。管理学就是这样一门知识的综合性、学科的系统性,即综合性和系统性统一的学科。

(2)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大成管理学确实是一种反映了客观规律的综合性知识体系,它完全具备科学的客观性、实践性、系统性、科学性、善美性、真理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大成管理学还能利用严格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类、测量,建立一些假设,然后通过验证这些假设来探索未知的东西,所以说大成管理学是一门科学。所谓科学性,说明管理内在各要素的严密逻辑性、各种关系有机联系性、客观规律性和系统性,即具有客观规律性、实践经验性、系统逻辑性、真理抽象性、完善发展性等特点;艺术性,说明管理的主要参与者是人、人的活动、人的发展、人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参与的管理实践,人的管理活动,就是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的根本缘由所在。

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真正掌握了管理学专业知识者,除讲求科学性,实践性外,还要讲究艺术性,才能不断创新。一切有效的管理实践活动,都在于人们熟练运用管理理论 (专业知识),运用技能巧妙转化为特殊的效益。如学会了人才学理论,同样的人才群体,在不同的领导管理者手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就是说,有效地进行管理实践活动,必须具有灵活运用管理知识的技能,这种技能的培养,需要时间在管理实际中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经过多次反复体悟而掌握,因为知识系统不等于人类实践的直接经验。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互相促进的,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

(3)多样性和模糊性统一。多样性,即不确定性;模糊性,即不精确性。大成管理是一种宏观的人类管理实践活动,诸如其中的已知与未知、条件与结果、投入与产出、数量与质量以及人的心理活动、思想情感、人际关系、领导方式、组织文化等种种因素都是一种不确定性的模糊量。正因为管理存在不确定性,即使在已知条件完全相同情况下,如已知其生产条件、人员素质和领导方式完全相同,投入的数量、质量、种类,甚至工作模式、方式方法等资源基本相同,其经营效果可能相去甚远、甚至天差地别,有可能产生绝然不同的结果。影响管理效果的因素太多,有许多潜在无法完全预知的因素 (“本性状态”),才造成了管理结果的不确定性或多样性。又加之一切管理实践活动,都是与人的活动密切联系。尤其是人的心理因素诸如人的思想、情感、个性、作风、士气,是难以精确测量的,以及人际关系、领导方式、组织文化或不同情境中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等等,都是管理学中的变量因素、研究对象又都是模糊量,因此还无法找出更有效的定量方法使管理本身精确化,只能借助于定性的办法,采取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或统计学原理来研究大成管理,所以说大成管理学与管理学一样不是精确的学科。

总而言之,大成管理学同所有管理学一样,都是揭示管理实践活动的各种规律,是人类长期反复的实践经验总结;大成管理学形成了一整套理论,这是在汲取历史和现实广泛的社会实践基础上,通过对古今中外大量的管理实践经验进行筛选、概括和总结而完成的。其内容相互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构成了一个合乎逻辑的系统,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真实反映。大成管理学与其他管理学一样都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是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即在发展中不断充实、完善,不断修正、深化,才能更有效地指导管理实践。

注释:

① 周远成:《大成管理哲学与 〈老子〉今说》,中国言实出版社,2010年第3-118页。

② 周远成:《和谐原理:大成管理学体系构建》,《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第92-96页;

③ 周远成:《和谐境界与人才发展:大成管理学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419,55-145页。

④ 周远成:《大成管理哲学修治津梁——为人·为事·为学与领导境界》,《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第97-105页;周远成,周纯:《身边学问 人生境界——大成管理哲学:文史哲管会通实践》,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第10期第11-15页。

⑤ 《论语·颜渊第十二》

⑥ 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6-7页。

⑦ 斯图尔特·克雷纳: 《管理必读50种》,海南出版社,1999年第269-270,152页。

⑧ “两参一改三结合”:即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工人参加企业管理;改革企业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在技术改革中实行企业领导、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的原则 (1960年10月4日中央文件)。周远成:《现代校对管理学》,中国言实出版社,2012年第170页。

⑨ 斯图尔特·克雷纳:《管理大师50人——影响世界进程的管理大师》,海南出版社,2000年第237-238页。

⑩ 卢盛忠:《管理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67页。

⑪ 周远成:《大成管理智慧:为人·为政·立世》,《船山学刊》2005年第1期第163-167页;周远成:《和谐境界与人才发展:大成管理学研究的基本理路》,《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第46-47页;周远成:《现代校对管理学》,中国言实出版社,2012年第319-325页。

猜你喜欢
管理学管理者管理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浅谈管理学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