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登玉,罗 文,宋毅军,刘余香,邓育武
(衡阳师范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2012年1月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随后一系列“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实施和党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高校发展迎来了春天。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需要进一步加强地方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高地方师范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1-3]。近年来我们对实践育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衡阳师范学院坚持以能力素质结构理论为指导,通过“普适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三种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建立突出教务处主体地位,多部门联动互通、分工合作、内外互补的实践育人体系。实施主体从实践育人计划、管理办法、活动经费、实践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监控与评价等都做了规定,主体明确、重点突出、手段有效、可操作性强。并在实践育人教学中分类实施,各有侧重,各展所长,如学生工作处(校武装部)和团委是普适能力目标培养的主要部门。学生工作处发挥各系党总支书记、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线的优势,走近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理教育;团委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群众工作长处,深入学生,指导学生自治和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普适能力;团委和教务处是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主体实施部门;教务处是实现专业能力目标的主体实施部门。通过规范教学活动,抓好课程实验、课内实训、课程论文、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见习实习、学科竞赛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管理来实现培养目标。多部门联动的实践育人活动发挥部门特长,提高活动质量,扩大影响,打造品牌,起到优化整体实践育人功能。
衡阳师范学院重视实践教学,在长期实施过程中,打造七大实践教育品牌:“德育型实践”、“专业型实践”、“社会型实践”、“文化型实践”、“科技型实践”、“创业型实践”、“海外型实践”等活动。这些活动都各有特色,成绩显著。如:(1)“德育型实践”活动,以突出思想品德修养、引领精神追求为主要目的,整合成立了17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工作室,培育创新型教育团队与基地,有效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由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2)“专业型实践”活动,以突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专业素养为主要目的,打造“一系一品”、“一系一赛”,提高了学院校外竞赛获奖成绩,近两年获竞赛奖励国家级3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级85项,其中一等奖12个、二等奖29项。(3)“社会型实践”活动,以突出奉献社会、感知责任、回报社会为主题,结合国家政策实施了一系列主题活动,成绩明显。我校“三下乡”活动连续14年被评为国家、省级“先进单位”和“优秀团队”。(4)“文化型实践”活动,以突出学生课外文化生活、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按照“大型活动节日化,中型活动社团化,小型活动日常化”的思路,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形成了一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品牌活动。(5)“科技型实践”活动,以突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以科技创新、挑战杯、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平台,推动学校创新训练开展和学生自主学习。近4年来,我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60项(含省级40项),已结项省级项目26个,发表论文120余篇,参与授权专利14项,制作科技作品14项,省级竞赛获奖21项,全国竞赛获奖2项;立项各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649项,其中院级获奖项目1258项(含省市级69项),10400余人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达到学校学生总人数的60%以上,获得国家级奖励4项、省级奖励54项。(6)“创业型实践”活动,以突出学生自我创业、勇于开拓为目的,针对学生就业难,以及新近出现的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现状,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创业规划大赛,并邀请自主创业的成功人士来校做讲座,为有创业计划的同学提供帮助。同时,学校积极申报国家级创业计划训练项目。(7)“海外型实践”活动,以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就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为目的,近3年已有多批学生以参加夏令营、短期交换生、“2+2”及研究生等项目去海外实践与学习。
面对当前教育发展形势与挑战,衡阳师范学院一直探索专业改革,重视实践教学,积极开发实用教材,成果显著。形成了5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的布局,其中有1个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和省级普通高校特色专业;2个专业被评为湖南省十二五专业改革试点项目,其中地理科学为教育部十二五改革试点专业;“人文地理学”等6个学科被确立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光学”等12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此外,根据教学需要编写了系列基础教材、通识教材和实验操作指导教材20多部。
学院2010年第六届教学工作会议确定坚持开放办学以来,开创了师生实践的新局面。一是加强海外合作办学。与韩国、美国等知名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框架,实施了夏令营、短期交换生、“2+2”及研究生等项目,学校已获取招收留学生资格。二是加强系部国内外对口交流,选拔教师海外考察与培训,拓宽视野,解放思想,提升教学与管理水平。三是深化与企事业单位的友好合作,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协同创新,打造科研与教学团队,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升区域服务水平。四是实现校内开放合作与资源共享,突破系部行政框架限制,加强学科交流合作,探索实验室开放与资源共享。
实践教学既要按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根据理论教学需要,做好实践教学项目规划与设计,积极创建基础示范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专业实验室、校企合作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平台,促进、引导、规范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近两年,争取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近2000万元,此外学校投入仪器设备采购资金1800余万元用于新建、改造有关实验室。衡阳师范学院主持的“双向渗透式师范生教育实践改革研究”和 “基于国培目标的地方高师院校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2013年获得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项目。2013年,学院申报的“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协同创新基地”被认定为湖南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即“2011计划”),这是学院级高校获得的唯一协同创新中心。衡阳师范学院—广州翡翠皇冠假日酒店实践教育中心被教育部评定为校外实践教学教育基地;音乐艺术实践教学示范中心通过省级合格验收;成功申报2个省级资源共享建设项目(新闻与传播实验中心摄影摄像实验室、经济管理实验中心ERP实验室)。学院与衡阳北方光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基地”被立项为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文化遗产与地理信息技术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和化学化工创新训练中心均被立项为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传统聚落数字化保护技术为湖南省工程实验室;光电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基地被省科技厅确定为湖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地;此外,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养研究中心落户衡阳师范学院;“人居环境学”、“船山学”基地在全省社科研究基地督查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实践教学师资是实践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保证条件之一,它关系到实践项目的设计、指导和实施等。学校狠抓“人才工程”的落实,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多层次人才,注重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A类课、青年骨干教师、十佳授课教师、优秀教师、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省级院级优秀实践教学管理个人和优秀实验指导教师等评选活动,着力建设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学科优势互补、勤奋敬业、师德高尚的实践教师队伍。近两年教务处获评省级实践教学管理先进集体,全校2人获评省级优秀实践教学管理个人、2人获评省级优秀实验(实训)指导教师、3人获评省级青年教师教学能手;教师发明专利8个、实用新型专利12个。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从顶层设计上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明确集中实践与课内实践合计学分(学时)应占总学分(学时)的30%左右,对专业实习、见习、实验、课程设计、课外活动社会实践课程都有明确要求。
在专业实践教学活动方面,创新了实习模式,推行顶岗实习。一是师范生顶岗实习工作。学校自2009年下半年起确定为湖南省教育厅师范生顶岗实习试点单位,按照“四年一期实习为主,与四年二期实习和三年二期选拔优秀学生实习为辅相结合”、“以初中顶岗实习为主,兼顾小学和高中阶段顶岗实习”、“师范专业实习与非师范专业实习相结合”的指导思想连续不断线的开展为期一个学期的师范生顶岗实习工作,在实践中建立了完善的顶岗实习选拔、管理、指导、评价机制。2012年和2013年共派出师范生顶岗实习学生692人。二是非师范专业的顶岗实习。旅游管理专业、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等本科专业一直是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实习成果丰硕。如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中,系部重视实习准备、实习过程、后期总结等环节管理,实习工作全方位地提高了学生基本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近两年承担湖南省实践教学有关教研教改课题13项。此外,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挑战杯、德育实践等获得良好的成绩。2013年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生“环境教育”立体式教育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二等奖1项(地方高师院校“多元一体”实践育人体系建构与实践),三等奖2项(高师院校物理专业光电类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研究与实践、地方高师院校数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实践教学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涉及军训、实验、实训、见习、实习、社团活动、学生项目、论文写作、课程设计、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诸多内容。它们既有课内实践教学,也有课外实践教学;既有院内实践,也有院外实践;既有集中实践,也有分散实践。
立足区域,强化服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基本功能。衡阳师范学院是高举师范特色大旗的教学型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在师范专业的基础上发展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非师范专业。社会服务是高校的基本功能之一。作为地方本科院校要立足区域,不断扩大辐射范围。学院要做好“四大服务”:一是岗后培训服务。在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新技术、新思想不断出现,在岗人员需要终身学习。做好岗后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学院承担的“国培计划”多年受到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表彰。二是智力支持服务。如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和顶岗实习,为用人单位解决技术人才不足的瓶颈。三是人才培养服务。企业生产的是物化的产品,教育培养的是人才。学院首先要瞄准区域内人才的需求与要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与其对接,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四是社会开放服务。学院秉承百年师范,有光辉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西校区的湖南三师旧址入选衡阳市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学院拥有17个实验室,如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生物标本室、矿物标本室、天文望远镜等都可向中小学生和广大民众进行科学知识普及与教学;其它专业实验室向社会科研人员开放使用,以致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率,提高学院在区域教学、科研与服务中的影响。
加强合作,互利双赢。沟通是相互了解的桥梁,合作的基础。学院一贯重视搜集用人单位和实习单位的反馈信息,从中找出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之处,以便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同时,加强对社会用人单位的调研,了解社会及行业对各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方面相关要求,并具有前瞻性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学院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与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友好合作,这是师院发展的需要,也是区域服务的需要。一是我们在师范生顶岗实习中,将建立师范院校和县(市)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联合培养的机制。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县级教育局和实习学校实际,师范院校、主管教育局、中小学校从指导力量、顶岗待遇、评价办法、安全管理、招聘就业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促使各方形成合力,确保师范生顶岗实习工作有序开展。二是与企事业合作中注重协同创新。协同创新符合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精神,我们将继续大力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
彰显特色,铸造品牌。教师教育是立院之本,是学科、专业发展的基础。学院十分重视教师教育研究,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与研究活动,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每年举行多场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论坛;与中小学学科教学育对接的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已被省教育厅推荐到教育部参评。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党员实践教学基地(珠晖区酃湖中学)已提出具体建设实施方案。根据基础教育复合型师资的需求,为了拓宽学生专业面,增强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能力,学院在2010年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推行了主辅修制,将进一步落实好辅修课程体系的建设。今年将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彰显教师教育特色,要做好“三结合”和“三加强”。“三结合”,就是教师岗前教育与教师岗后培训相结合;推动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教师支教与师范生顶岗实习相结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与教师培养与培训相结合。“三加强”,加强高师教育教学与基础教育的对接研究;加强高校师资与基础教育师资交流研究;加强与周边县(市)教育局的交流与合作,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师资均衡配置与教研、指导力量协调。
突出社会应用服务,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较高知识层次,较强创新能力,又能熟练掌握新兴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专业的区域性、能力的多样性、技术的应用性和服务的地方性。因此,要在专业设置和内涵建设、课程设置和资源配置、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校地合作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培养学生应用研究、应用开发和应用设计能力,不断强化应用型人才特色。
质量是立校之本。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事关人才培养的质量,事关每一位莘莘学子的前途命运,事关学院发展的前途命运。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衡阳师范学院将坚持科学发展,坚持质量立校、创新强校、特色兴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凝心聚力,集思亲为,形成共识,形成合力,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不懈努力。
[1]梁颖,苏一丹,丁宇.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育人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20):44-47.
[2]申纪云.高校实践育人的深度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2(13):11-14.
[3]马金岭,李清臣.突出师范性 实现师范院校与基础教育互动共生[J].中国高等教育,2013(20):41-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