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飞
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心脏停搏的急症危重患者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其操作有常规程序,但在临床实践中,由于救助对象、环境、施救人员等具体情况有所差异,实施心肺复苏不可一味照搬常规流程。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更为合理的心肺复苏程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 年1 月—2013 年6 月我院救治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120 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男72 例,女48 例;年龄18 ~59 岁,平均(46.7 ±4.2)岁。另选取2006 年6 月—2009 年12 月我院救治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120 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9 例,女51 例;年龄18 ~58 岁,平均(47.3±3.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间具有均衡性。
1.2 方法 研究组参照美国心脏协会(AHA)公布的《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2010 心肺复苏指南),采用胸部按压-气道-呼吸(C-A-B)程序51 例、电除颤和给予复苏药物(D)程序37 例、电除颤和给予复苏药物-胸部按压(D-C)程序32 例,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实施电除颤、胸外按压、吸氧、气管插管、肾上腺素等复苏措施;对照组均采用气道-呼吸-胸部按压-电除颤和给予复苏药物(A-B-C-D)心肺复苏程序。
1.3 心肺复苏成功标准[1](1)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窦性心率恢复;(2)面色由发绀转为红润;(3)出现规则、不规则自主呼吸,或行机械通气者血氧饱和度(SpO2) >90%;(4)瞳孔由大变小,出现眼球活动或光反射;(5)脑复苏成功:意识恢复,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脑功能障碍遗留。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 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14.17% (17/120),对照组为8.33% (10/120)。研究组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 研究组不同组合方法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 研究组行C-A-B 程序复苏成功率为19.61% (10/51);行D-C 程序成功率为9.38% (3/32);行D 程序成功率为10.81% (4/37)。3 种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中行C-A-B 程序心肺复苏成功率高于行D-C 程序和D 程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行D-C 程序和D 程序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124)。3 讨论
心肺复苏是指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采取的使其恢复自助循环和自主呼吸的紧急抢救措施[1],2000 年由AHA 及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复苏学会颁布第一部心肺复苏指南后,每五年即会根据循证医学和科研最新进展推出新版“心肺复苏指南”,主要规定了心肺复苏应遵循原则,并为临床实践操作提供方向,对指导和规范心肺复苏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2000 年和2005 年心肺复苏指南中传统的心肺复苏简称为A-B-C-D,而由于实践中受到救助对象状况、现场条件限制、救援人员能力等多方面的影响,指南中的心肺复苏程序也逐渐多样化。2005 年心肺复苏指南即规定,成人患者行心肺复苏时若不愿或不能行口对口呼吸,则可略过这一程序直接行C 程序[2]。
以往的临床实践发现,患者在发生心搏骤停后呼吸并不会立即停止,因此不必要重复心肺复苏中A、B 两个程序,根据临床实践结果,最新版本的2010 心肺复苏指南将次序从“A-B-C”改为“C-B-A”,实施心肺复苏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地组合程序可提高心肺复苏质量,进一步增加心肺复苏程序的主动性和灵活性[3-4]。
现代医学心肺复苏的目标不仅要恢复患者心搏呼吸,还要保证其脑复苏,而由于影响患者心肺脑复苏的影响因素多,不具有特异性[5],因此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程序。本研究中对C-A-B、D-C、C-D 程序与传统的A-B-C-D 程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C-A-B 程序效果最佳,与王学义等[6]研究结果一致,而黄天立等[7]研究结果则显示,C-D 程序心肺脑复苏成功率较其他程序高。
综上所述,在对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后,灵活地组合心肺复苏程序,以提高心肺复苏质量,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存活。
【本文链接】 综上所述,在对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后,灵活地组合心肺复苏程序,以提高心肺复苏质量,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存活。
本文链接:心肺复苏(CPR)是指一系列改善心脏骤停后存活机会的救命措施,是挽救心脏性猝死患者的惟一途径。最近,国际上相继颁布了《2010 年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症救治指南》和《2010 年欧洲复苏委员会心肺复苏指南》。我国也于2011 年公布了《心肺复苏中国专家共识》。最新心肺复苏指南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目击者实施CPR 的比例,提高基础生命支持阶段的CPR 质量,推荐C (胸外按压)-A (保持呼吸道通畅)-B (人工呼吸)的CPR 顺序,并对胸外按压频率(>100 次/min)和幅度(>5 cm)做了新的要求,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时间和避免过度通气。
1 覃生金.2010 版心肺复苏指南在中职卫校应用推广的几点拙见[J].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 (12):60-61.
2 American Heaa Association in Collaboration with International Liaison 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 Guidelines 2005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science [J]. Circulation,2005 (112):35-46.
3 周文,罗群. 从2010 美国心肺复苏指南若干更新看胸外按压的重要性[J]. 中国全科医学,2011,14 (3):819.
4 蒋艳. 心肺复苏指南在心跳骤停患者护理配合中的作用[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 (4):172.
5 卢伟智.105 例心肺复苏术患者院前急救效果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 (3):44-46.
6 王学义,马承君,黄天立,等. 心肺复苏程序多样化的临床研究[J]. 医学信息,2013,26 (2):88.
7 黄天立,马承君,马永才,等. 优化心肺复苏程序对提高心肺复苏质量的影响[J]. 中国临床研究,2011,24 (3):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