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贵根
(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骨科 重庆 402160)
手法复位经皮穿针结合中药熏洗治疗肱骨髁上骨折45例
金贵根
(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骨科 重庆 402160)
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经皮穿针;中药熏洗
肱骨髁上骨折治疗至今是个难题[1],治疗方法大概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保守治疗,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外固定术,方法简便,费用节省,但复位相对容易,后期保持骨折断端稳定性相对困难,学者们想了很多办法,如翘式夹板、悬吊石膏外固定等,虽解决了部分问题,但住院时间长,护理困难,小儿难以配合,并发症筋膜室综合征后果严重等限制了大规模使用。另一类为切开复位内固定,为有创手术,风险相对较大,有感染、骨化性肌炎、关节功能恢复差等风险,故治疗争议较大。天津医院杨建平推荐使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治疗肱骨髁上骨折[2],我院结合中医院实际情况,发挥中医院优势,术后配合早期中药熏蒸,后期中药熏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患儿共45例,年龄3~13岁,平均5.5岁;其中右侧29例,左侧16例;男性25例,女性20例;伸直尺偏型25例,桡偏型10例,屈曲型10例;发生正中神经损伤5例,桡神经损伤9例,正中神经及桡神经合并损伤3例,尺神经损伤0例。
1.2 治疗方法 大多急诊手法复位,少数待肿胀消退后行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C型臂透视下进行,以伸直尺偏型为例:患儿平卧位,前臂旋后位对抗牵引,先纠正侧方移位,主刀予以双手拇指推挤肱骨远端,然后顺势屈曲肘关节,予以绷带暂时固定于过屈位,保持骨折断端稳定性,术中透视观察断端正侧位复位情况,术中常可见侧位片肱骨干骺端近端及远端骨皮质呈8型,正位片示轻度桡偏位或中立位。透视见骨折断端位置良好后,打入2枚克氏针,可以交叉或一侧平行。从尺侧打入克氏针时从内前方稍向后上方,术者拇指保护尺神经,术中透视见固定牢固后,稍穿出对侧皮质2 mm即可,如为交叉克氏针,交叉点须在骨折线上方。术毕,予以屈曲45°石膏外固定,以预防肿胀致血管压迫形成筋膜室综合征。如术中见复位困难,考虑骨折断端有软组织崁压,予以两手拇指挤压法将骨折断端挤出软组织再次试行复位,大多能复位[3];如确实复位困难,予以内侧辅助小切口,复位后予以克氏针内固定。待1周后肿胀消退采用功能位石膏外固定,术后1周即拆除石膏采用中药肢伤I号方熏蒸,2次/d,每次30 min,熏蒸结束继续石膏外固定。术后3周拔出克氏针及拆除石膏后,予中药海桐皮方熏洗,2次/d,每次30 min,配合患肢主动屈伸功能锻炼,术后1个半月大多恢复正常屈伸功能。
2.1 评价标准 优: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10°以内,肘内翻5°以内;良: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10 °~20°,肘内翻6°~10°;可: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21°~30°,肘内翻11°~15°;差: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30°以上,肘内翻15°以上。
2.2 结果 优37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5.6%,术后3~5 d,肿胀明显消退;术后6周,功能大部恢复;术后3~6个月神经功能均恢复,未再行探查修复术;发生2例外翻角稍减小,未予特殊处理,无明显功能障碍,术后未见医源行神经损伤表现。
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相对困难,为保守治疗,主要予以手法复位,石膏及夹板外固定,为中医传统优势项目。但治疗同样有相当难度,保守治疗并发症相当较多,手法复位其实并不困难,困难在于术后固定,固定松弛易导致骨折再次移位影响疗效,达不到治疗效果,固定过紧甚至为了达到牢固固定而不得不采用过屈位固定,则极易压迫肱动脉,患肢肿胀后影响血供,导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灾难性后果,给患者及医师带来巨大压力。而切开复位为有创治疗,术后疗效并不理想,易发生术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及感染、瘢痕形成、骨化性肌炎等风险,治疗困难。中华医学会小儿骨科专委会推荐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据称取得良好疗效。我院结合中医院实际情况,发挥中西结合优势,于2011年2月~2013年3月,试行C型臂透视下行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置入内固定,术后1周予以中药熏蒸,术后石膏固定3周,3周后拔出克氏针,针道愈合后予以中药熏洗,逐渐配合患者主动功能锻炼,发挥中西结合所长,具有初期固定牢固,且不用过屈位固定,较好预防了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配合早期中药熏蒸,后期中药熏洗,早期功能锻炼,动静结合,医患合作,较好解决了后期功能恢复差等问题,取得了较满意疗效。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住院时间短,甚至无需住院,术后护理简便;(2)创伤小,风险小,病人痛苦小;(3)较好预防了早期固定不牢,后期功能恢复差等缺点,较好杜绝了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4)固定牢固,无需过多担心再次移位;(5)肿胀消退快,功能恢复好等优点,疗效明显,极好地预防了初期血管神经压迫所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及骨折断端难以固定,容易移位等缺点。当然亦有一定缺点:(1)因需术中透视,故C型臂X光机必不可少;(2)术者必须有一定手法复位功底,复位欠佳,疗效亦不会见好。
总之,经皮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通过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配合中药早期熏蒸后期熏洗,较快较好恢复了关节功能,解决了早期牢固固定与功能锻炼相结合的问题,预防了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后期无明显关节僵硬,肘内外翻及骨化性肌炎发生。疗效确切,易于推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64-501
[2]杨建平,刘宝琨,张质彬,等.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11):659-661
[3]容国威,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 326-1 347
R 683.41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4.02.028
2013-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