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2014-08-15 00:46:07郑敏麟林海鸣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效果课件

郑敏麟 林海鸣

(福建中医药大学 解剖教研室,福州350122)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的一门科学,对该课程的学习,为今后临床医学各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改革也不断深入,系统解剖学教学课时较以往有较大减少,面对大一新生,如何在减少课时的同时,提高解剖学教学效果,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现阶段解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

1 系统解剖学教学改革中面对的问题

我校本科正常人体解剖课程包括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和神经解剖学,其中系统解剖学占比大,课时多,且面对的是大一新生。随着近年教学改革的深入,各专业系解课时均较以往有较大幅度减少,以我校中医本科类专业为例,不仅课时数由教改前的108学时减为现在的80学时,而且每学时的时间由原来的50分钟减为现在的40分钟,即教学总时间由原来的5400分钟减为现在的3000分钟,降幅达44.4%。在课时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如何能圆满、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给本教研室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们也努力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加以总结,改进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探讨适合中医院校系解教学的改革之路。

2 对系统解剖学教学实践的探讨

2.1 优化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解剖学的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专业化特色过浓,无论是教材内容的组织编写还是教学过程中,都过分注重本专业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叙述过于冗长,面面俱到[1]。为使解剖学这一基础课更好地为临床课教学服务以及更贴近临床,同时应对课时压缩、内容和课时不相适应的矛盾,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即精选授课内容,选择本课程的基本内容、重点内容,以及与临床课和临床实践关系密切的内容,删去次要的和过于琐细的内容。比如,在骨学部分,重点介绍其形态特点和重要结构;减少游离颅骨的内容,着重介绍颅的整体观,减少重复。在肌学部分,着重掌握全身各部肌群的配布,概括地了解其作用,而不再强调掌握每块肌的起、止点等内容。神经系统,侧重进述与临床有关的内容,而与临床应用关系不大的内容或尚无定论的内容则不讲。同时,对部分内容可安排学生以自学的方式学习,如在骨学重点进述完肱骨的结构后,对前臂尺、挠骨可让学生以比较的方式完成自学。这也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观点,培养学生自学及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而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对于系解中重要内容和基本内容,应做到重点内容讲得精炼,难点内容讲得透彻,简单内容讲得扼要。确保重点突出,条理分明,不致面面俱到,不分主次。

2.2 改革教学方法

近年来,多媒体授课在我校得到普及,学校每年也对新教师进行多媒体授课的培训,使大家更好的掌握这一教学手段。我教研室在学校支持下较早建立多媒体教室,购入解剖学课件进行多媒体授课,并取得良好效果。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借助声、光、影像、动画、文字等多重方式,将解剖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增强了感官刺激,强化了记忆,同时电子教案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减少了笔误及口误,也适应课时减少的现实要求。虽然多数教师同时也自行用PPT制作了系解课件,但Authorware等专业软件制作的课件,具有更好的交互性及对多媒体属性的更好支持。在提高自制课件水平的同时,购买专业制作的课件也有利于多媒体教学更好的开展。另外,随着校园局域建设及网络的普及,引入Primal 3D解剖学数据库等互联网数据库,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外随时随地学习解剖学知识提供了便利。

2.3 改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素质

解剖学虽然是一门医学基础学科,但与临床工作有直接、紧密的联系。由于我国工作体制的限制,解剖学教师较少接触临床工作,对临床解剖应用不够深入,对知识细节掌握不透彻,致使教学过程中传授的知识不够准确、严谨;也影响了授课中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有效契合,影响了授课效果[2]。由于解剖学和临床工作的密切关系,在加强解剖教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有必要努力拓展解剖学教师的临床视野,开展与临床医师的学术交流,加强教师素质,提高解剖学教学效果;并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去考医师资格证,创造条件在教学之余下临床。

2.4 改善系统解剖学教学条件

解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形态学科,实验课主要通过三维立体标本与模型,使学生在理论课的基础上,加深对人体结构的直观认识。随着新校区的建设,解剖实验室教学条件也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经费的限制,所使用的标本和尸体均为防腐剂福尔马林固定,有较强刺激性并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同时对于学校扩招,尸源缺乏的现状,在实验室建设时每间教室均配备一套瓶装解剖标本,供学生学习使用。如何进一步改善实验条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如在条件具备时,采用冷冻尸体进行实验教学,使解剖教学最终摆脱恶心刺鼻的气味。目前,在现有条件下,应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设备,有针对性地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使学生能更多地了解标本,增强识记,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2.5 改革考核方式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客观地对学生能力作出评判,实现从理论考核向能力考核的转变。在传统笔试考试的基础之,增加实验技能的考试。改变传统的重书本、轻能力,重笔试、轻操作的考核方式,转而注重过程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成绩、实验考核以及期末考试成绩,从而做出总成绩评定。在考核方式中,将考试成绩分为四部分:期末理论考试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分别为50%、20%、10%、20%。以突出教学过程及实验的考核。

总之,在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今天,面对学校扩招、教学内容更新、课时压缩的现状,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的系解的教学,应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及提高教师素质等方面着手,与时俱进,为提高教学效果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改进。

[1]徐鹏霄.努力探讨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J].解剖科学进展,2001,7(3):286-287.

[2]成锋,杨桂姣,皇甫平等.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8(1):15-17.

猜你喜欢
解剖学教学效果课件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2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
不同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24期)2014-02-27 14: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