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中、高职教育衔接现状分析与对策——以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4-06-25 08:36:08修丽莉陈戴和史河秀吴碧莲林加福林国威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4年1期
关键词:对口生源毕业生

林 萍 修丽莉 陈戴和 史河秀 吴碧莲 林加福 林国威 叶 菁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基础部,福州350101)

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发生变化,人才结构与内涵要求也随之发生改变,医药单位对医学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因此,大力发展医学高职教育,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不仅是我国新形势下发展职业教育事业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结构性的必然需求。在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的跨越式发展中,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特别是中职与高职的相互衔接与发展,既迎来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本文从现状分析的角度对现阶段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原因与改进思路进行了探讨。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0级至2012级医学专科护理、检验、药学系11个高职单招班级全体学生,共462人。

1.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有关资料对比

1.2.1 问卷调查法 不记名,当场发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并及时收回,发放表格462份,收回462份,收回的表格全部有效。调查表围绕课程衔接、教育资源衔接等教学中高职单招学生对学习状况的看法等,共设置了20个问题,其中14题为单项选择题;5题为多项项选择题,1题为问答题,除了问答题外,学生只须在所认可的答案上打“√”。样本收集并进行有效筛选后,采用Excel2003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1.2.2 有关资料对比 高职各专业近年的教学进程表为学院制定,中职教学进程表为卫生部制定,将两者的课程设置进行比较。

2 调查结果

统计显示87%高职单招生来自中等职业学校,其余来自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84%来自医药与卫生类中等职业学校;64%的学生认为高职与中职所学课程重复;32%认为专业基础课比重太大,技能课程不足;61%认为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需要改革;在最后一项手动填写建议项中,学生热切希望加强英语、语文等文化课学习、提高专业技能与增加课外知识等。

3 讨论

3.1 中高职教育衔接现状分析

3.1.1 通过课程体系衔接不够紧 由表1可知,在对“课程设置上,“中职 、高职衔接情况如何”进行设问时,答“课程开设能够统筹考虑,中职、高职衔接紧密”的仅占0.87% ,“课程开设没有很好地考虑与中职的连贯性”的占37.233%,“课程开设完全没有考虑中职、高职衔接问题,脱节或重复的现象比较严重”的占61.90%。

3.1.2 课程内容重复 目前国家和各地都缺乏中高职贯通的统一教材,特别是专业课教材。且高职院校均是各自确定自己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造成中高职阶段一些专业课程内容重复的现象。以我院2010~2012级护理专业(见表2)、药学专业(见表3)和检验专业(见表4)为例,在对这三个专业的调查中发现,中高职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上存在着大量重复现象,有的课程不仅名称一样,课程体系和内容也基本相同。如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等课程,学生在中职阶段就学过,有些内容甚至是升高职前为了应对必考课程都熟背过,而高职阶段又重复开设这些课程,不仅造成中高职教育资源与学习时间的浪费,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表1 中职、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情况

3.1.3 文化基础课脱节 “中职生”升入高职院校后,对文化基础课的学习普遍感到比较困难,尤其是数学、物理、英语等课程。究其原因,按现行政策,高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生源: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普高生);二是三类中职学校(中专、技校、职高)毕业生(中职生),而主要生源是前者。普高生和中职生因在升高职之前的具体培养目标不同而在课程计划上存在极大差异,使得高职院校的生源基础素质参差不齐,即普高生和“中职生”显然不在同一起点线上,即使都是普高生因为有文理科之分,他们的文化基础也有很大差别。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对这些生源都采用混合培养方式,在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和教学目标时,忽视了这些不同生源的素质差异,没有专门设置一套针对“中职生”生源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而是按以普高生为生源的培养模式和教学目标去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这样要同时对这些不同生源进行授课十分困难,在中高职衔接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文化基础课脱节的问题,不仅使“中职生”无法利用中职阶段所学知识,浪费了中职教育资源,也加大了高职院校的教学难度,使高职预期的教育目的难以实现。

表2 护理专业中高职课程表对比

3.2 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对策研究

3.2.1 实施分类培养和弹性教学,兼顾不同生源素质培养 国外高职教育在解决生源质量不均衡的问题上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以德国专科大学为例,其生源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经过“双元制”培训的职业教育毕业生,但其入学前还必须取得专科高中(一种按职业方向划分的非完全高中学制,12年普通教育文化程度)毕业文凭,故一般都要先为此补习1—2年;二是文理中学(完全高中学制,13年普通教育文化程度)的毕业生,这类毕业生若要进专科大学,还须先到相应的企业取得职业实践的经历,一般时间为半年左右[1]。

表3 药学专业中高职课程表对比

从我国职业教学的现状来看,在现阶段通过在中高职之间开展过渡教育来促进中高职衔接还相当困难。因此,要有效解决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高职院校应针对两类不同的生源入口,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教学计划,并通过单独编班,实施分类培养和分开教学,目前在各院校实行的以学分制为核心的弹性学习制度,也有利于兼顾不同生源素质培养。实行学分制后,可以根据不同生源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特点,在文化课、专业课和技能课程的学分要求上体现出相应的差异,并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允许不同背景的学生结合自身的发展,按学分制的规定灵活选修相关课程和学习内容,例如三校生在高职阶段可以免修与中职重复的课程,而选修一些基础性课程以完善其知识结构[2]。

表4 检验专业中高职课程表对比

3.2.2 适度扩大对口招生,突破中高职生源衔接的瓶颈 高职对口招收中职毕业生对于高职学院而言,其专业教学不再是零起点,可以在中职生已有的专业技术基础上予以提高和深造[3]。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大都把中职毕业生或具有一定职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中学毕业生作为高职生源的首选目标。如韩国职业专科学院的生源约50% 来自中职毕业生,台湾专科层次技职教育主要有二专和五专两类,前者招收职高毕业生,后者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教育,两者在生源上均能与中职对口衔接[4],适度扩大对口招生的比例不仅是职业教育体系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中职教育终结性的宿命,而且符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扩大对口招生的配套措施,一是允许符合条件的高职院校面向中职学校自主招生;二是改革高职单招考试的内容和标准,文化基础知识的考核应注重够用、基础专业知识技能考试应注重实用性、连续性,可以用规范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取代专业知识技能考试。三是组织好在校中职生的对口升学,中职生可以对口升学已成为中职招生的热点。中职学校应把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单独组班,配备责任心强的班主任以及高素质、教学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使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文化功底、纯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以适应高职对口升学考试的需要。

3.2.3 加强中高职一体化的大专直通车的教学管理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理论课和实践课并重,并对重点专业课进行联考,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确保中、高职毕业生的素质和质量,进一步规范和发展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与高职院校的校际合作办学。为已经升入高职院校的普高生和中职生分别开办补习班。通过补习教育,给需要补习文化知识的中职生补习文化知识,给需要补习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普高生补习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

[1]郭扬.从ISCED新修订本看高职的学历定位和生源入口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8(1):18-19.

[2]吴金林,石一民.从高职教育角度看中高职衔接问题及对策[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5(4):117-120.

[3]王育培.大众化背景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问题研究[J].厦门教育学报,2009,11(4):30-34.

[4]林若红.台湾高等技职教育体制对大陆高职教育的启示[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7(6):35-38.

[5]芦京昌,范敏.浙江省中高职衔接机制及操作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0):12-13.

[6]高清林.基于终身教育的高职教育改革探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9,20(6):89-93.

猜你喜欢
对口生源毕业生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广州文博(2023年0期)2023-12-21 07:23:28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今日农业(2019年13期)2019-01-03 15:05:47
对口帮扶这一年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中国卫生(2016年10期)2016-11-13 01:08:12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3
对口支援的6篇“代表作”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