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愚公”谱新篇——记巩义市涉村镇北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小周

2014-08-15 00:47孙燕洁蒋小静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4年9期
关键词:黄家全村工程

□符 蕾□孙燕洁□蒋小静

(1河南省水利宣传中心 2通讯员)

杨小周,一个普普通通的党支部书记,靠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愚公移山”精神,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在他的家乡——巩义市涉村镇北庄村黄家山下凿通了一条916米长的引水隧道,让祖祖辈辈的北庄人结束了吃水难的历史。

杨小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贫困村带头人,组织并带领全村广大干群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终于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被评为郑州市优秀共产党员,2012“感动郑州”十大年度人物,中国敬业奉献好人,其事迹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郑州日报等众多媒体宣传报道。

杨小周,一个至今还是身穿撅屁股小棉袄、出门骑个破摩托车的农民子弟,硬是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揪一锨把黄家山挖透,被誉为“当代愚公”和现实版的“红旗渠”使者。

(一)

杨小周的家乡北庄村,地处巩义市东南山区涉村镇西北部的青龙山下,全村7个村民组,2120口质朴、善良的村民,这里既是贫困村,又是革命老区村。在杨小周的记忆中,家乡的父老乡亲祖祖辈辈为吃水所困扰,尤其是他孩童时代就听到的那首民谣,至今还让他记忆犹新。“北庄人惜水如惜油,赶集上店才洗头,洗脸水澄清洗衣服,刷碗脏水喂猪牛”。这首民谣真实而形象地映照出了当地村民“吃水难”的历史。

水在北庄村是奇缺的,一年四季大多数时候,北庄村人畜用水要到数里外的镇区或邻村去车拉人挑,吃水这件事在其他地方最为普通简单的小事,居然成了北庄人一天中的头等大事,尤其是秋冬枯水季节,当邻村水也不够充足使用时,北庄村用水则更加困难,为“争水、抢水”,北庄村人还时常与邻村人发生争斗。

在杨小周的记忆里,他十几岁的时候,父母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就摸黑去挑水,他稍大一点儿后,就被父母用井绳吊到井底舀水,十二、三岁就加入到早起挑水的“大军”中。如果在山路上跌倒了,不是赶紧去寻找甩掉的鞋子,而是先把水桶扶起,难过的不是刮破了肉皮,而是损失了半桶水。

北庄人缺水和贫穷远近闻名,当地的姑娘找婆家一听说是北庄的,立即一口拒绝,据初步调查统计,直到如今,北庄村年过半百尚未成家的男子还不下30人,这些都是因为缺水和贫穷带来的不幸。

(二)

没有水,无法解决生活难题,更谈不发展经济。思水、盼水、寻水,已成为北庄村的当务之急。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北庄村一直在寻找水,这个心愿一直没有中断过。

1976年,北庄村与相邻的南庄、罗泉三村历时三年时间,从洪河水库蟠龙隧道下方修通了一条6700米的水渠,引洪河水库水入村,由于渠线太长,水流不到北庄村就被截留完毕,北庄人只能望渠兴叹;1988年,北庄村又聘请中国有色金属勘探公司钻探出245米的深水井一眼,可没过几年,地下水位下降,机井又被闲置。从1972年到2005年这三十多年时间里,北庄村人曾二十余次找水,最终都因各种原因宣告失败。北庄人不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而且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先后有十多名群众在山崖坠亡或淘井时发生意外死亡。

2005年,杨小周走上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村民吃水难的问题,依然是这位新当选的党支部书记必须直面的问题。对于北庄村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杨小周倍感压力巨大、担子沉重。但是,这个军人出身,曾经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硬汉子,直言不讳坦诚地说:“一个人生活在人世间,就必须对社会有所贡献,应该多做一些善事”。因此,他下定决心在任期间彻底解决北庄村的吃水难题,想方设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也正是这种决心和信念,使他克服了后来的重重困难和磨砺。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北庄村用了近两年时间修建容纳30立方米的家用水池300多个,当时称之为“屋顶接水”工程,利用汛期的雨水和4公里外黄家山崖下泉水作为补充,着实缓解了北庄人吃水难问题。但是,由于水中含氟量过高,不符合人畜饮用水标准。杨小周通过调查走访并深入分析后认为,过去使用的家用水池都是权宜之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饮水难问题,必须另辟蹊径。因此,杨小周就经常往来于市水利局、规划局、镇政府水利站,无数次邀请水利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到北庄村、黄家山、冷沟、滴水沟、后寺河等地考察论证,通过考察论证后专家得出结论,一个北庄村人畜用水一年需要7.5万立方米,而黄家山北面的滴水沟年供水量可以达到100万立方米。假若能够开山凿洞将后山的水引到前山北庄村,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北庄村及其相邻村的人畜用水问题,而且还可浇灌土地近千亩。思路决定出路,杨小周下定决心利用落差,从黄家山下开挖隧道引水出山。

(三)

穿山凿洞引水,这对于一穷二白的北庄村来说,几乎是“痴心妄想”。然而,杨小周却坚定地说:“古代愚公能够移山,现在我们也要学习古人精神,我们这一代人不能把隧道挖通,让下一代人接着去挖,总有挖通的那一天”。

为统一全村干群的思想,激励和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杨小周先后20余次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翻山越岭到杨家寨山北面的冷沟和滴水沟去察看水源,其间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子,刮破了多少衣服和肉皮,甚至有一次差点跌入到数十米的悬崖。“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北庄村的引水工程获得了河南省发改委、省水利厅批复的立项报告。2007年12月,北庄村黄家山引水隧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按照水利专家的预算,整个引水工程需要投资500万元,然而当时启动资金只有巩义市水利局拨付给北庄村修水窖用的20万元。面对20万元的拨款,杨小周十分激动,但同时又感到压力巨大。激动的是终于有了第一笔启动资金,倍感压力的是这20万元无疑是杯水车薪,甚至仅供前期费用都捉襟见肘。开工前夕,杨小周召集党员干部扩大会议,会上杨小周眼含热泪声音掷地铿锵地说:“我们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如果这次我们开山凿洞引水成功的话,北庄村的子孙后代再也不会为吃水而作难啦,大家同意我的意见,就跟着我走,不同意的话可以放弃”。话音刚落,会场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最终形成一致决议,引水工程的前期费用由党员干部共同解决,20万元的拨款直到开凿隧道时方可使用。随后,杨小周带领全村近千名村民,每天奋战在崇山峻岭上,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修通了北庄村通往黄家山的施工道路。紧接着,杨小周积极与市电业局联系,为北庄村架通了2公里的高压线路,这一切都为穿山凿洞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引水隧道工程进入实质性阶段之后,资金难题凸现出来,为了确保工程进度,杨小周卖掉自己家中的3000多斤粮食,又寻求两个公立教师作担保,以个人名义在农行贷款2万元为工程筹集资金。由于家里的钱全部用在了工程上,杨小周无钱供应在郑州上大学的女儿,使得女儿在校一边学习,一边打工,半年没有与他通过一次电话,谈及此事,杨小周十分痛苦:“我这个父亲当得很不够格,在女儿面前十分愧疚”。

在杨小周的鼓舞和感动下,北庄村民纷纷捐款相助,党员干部更是带头。三五百、一千、伍千的,有一个老党员家里没有钱,把一头牛赶到集市上卖掉将钱捐出来,半个月募得捐款10余万元,确保工程顺利进展。但是,2008年3月,当工程开工仅三个月的时间,从陕西请来的工程队就因为施工条件过于艰苦而中途离去。面对少数人的冷嘲热讽,面对个别党员干部的精神挫伤和气馁,杨小周再一次站出来,号召和发动全村群众自己凿洞引水,此时,在山西开矿的村民姜应召带着工友回村主动接下工程,并垫付资金20万元,帮助改善了通风设备,并自己安装制作了简易的皮带运输机。从此,杨小周便和本村工程队的13名民工在黄家山下安了家,隧道口空地上的两个帆布帐篷就是休班民工临时的“家”。几块石头支起来的锅台,就是他们吃饭的地方,山上的柴火、水坑里用塑料薄膜蓄起来的水成为这一群人一日三餐的必备要素,中午挂面,早上、晚上馒头蘸点辣椒水,这就是他们的一日三餐。夏天,他们忍受着酷热和蚊虫,冬天,他们顶着寒风和冰冷。就这样,北庄人靠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愚公移山精神,经过近两年的日夜奋战。2009年9月3日,一条全长916米的引水隧道全线贯通了。引水隧洞开通后,全村男女老少自发组织起来,带上香烟、啤酒、鸡蛋等慰问品,踏着水洞里没膝的山泉水,从前山爬到后山,爬出山洞之后,欢呼声、歌唱声、鞭炮声、交织在一起,沉睡的滴水沟热闹起来了。

杨小周再次组织并带领全村干部四处筹款,加上各级职能部门的拨款,共筹资260万元在黄家山下的洞口处和前山的制高点分别修建了两个容纳4000立方米的蓄水池,并从黄家山后滴水沟的水源发源地铺设了1300余米的引水管道。截止2013年6月份,从两个蓄水池通往全村各村民组的主干管网全部铺设完毕,北庄村群众全部喝上了自来水。

(四)

北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小周带领群众开山凿洞,引水为民的事迹通过众多媒体报道之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中央电视台记者先后两次到北庄村实地采访并专题报道,尤其是2013年9月21-23日央视《朝闻天下》栏目连续三天以“一个村子的南水北调”为题,报道了杨小周的事迹,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有关领导组织并带领机关干部多次到北庄村引水工程现场参观学习,巩义市委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小周学习,杨小周先后又被评为郑州市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感动郑州”十大年度人物、中国敬业奉献好人等。

面对荣誉,杨小周仍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目前,他仍穿梭于各有关部门,帮助设计图纸、制作规划、制订北庄村近期打算和远景规划,我们完全相信,这位一心为公、为民办事的好支书,一定会在北庄村这块热土上,继续发扬“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把贫困缺水村变为供水村,走出一条适合山区发展的道路,为建成生态文明、和谐、富裕的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黄家全村工程
惆怅伤春人倚栏——黄家泽的艺术人生
A uniqueness theorem for holomorphic mappings in the disk sharing totally geodesic hypersurfaces
全村唯一收件人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Achalinus from Huangshan,Anhui,China (Squamata:Xenodermidae)
子午工程
Beams Up
工程
工程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
办好一处书屋改变全村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