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造口术后病人心理干预的研究现状1)

2014-08-15 00:50:48赵延慧王翠雪
护理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造口术肠造口造口

赵延慧,王翠雪,周 艳

造口一词来源于希腊语stoma,意思是口或开口,肠造口俗称“人工肛门”,是利用外科手术方式在腹壁上人为开口,把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开口缝于腹壁,用于排泄[1]。术后病人第1次看到自己腹壁上的造口时会感到害怕不安,同时担心家人会嫌弃、厌恶自己,在这双重刺激下,病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均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能适应因手术带来的排便方式和身体形象改变等,很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导致行为异常而自我形象紊乱[2],严重影响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本文着重介绍肠造口术后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国内外心理干预研究进展,从而引起医院、家庭和社会对造口人的关注,预防不良心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1 心理状态及原因分析

肠造口术虽是挽救生命、延续生命的重要手段,但同时给病人带来心理、生理上的诸多变化,很多人对大便排泄方式的改变感到束手无策,更多的人觉得有羞耻感,影响病人与周围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有效融入社会,同时也影响病人接受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照顾,生活质量因此下降,进而本能地降低了对自身价值的评估[3]。

1.1 恐惧忧虑 病人因担忧预后,担心各种检查治疗措施,牵挂家庭和工作,以及对医院环境陌生,不能主动配合治疗[4]。

1.2 否认抗拒 病人不愿接受造口的事实,认为“不可能”“弄错了”。个别病人对自己的病情知道得不很清楚,却了解造口会带来很多不便而拒绝手术[5]。

1.3 焦虑抑郁、悲观绝望 病人术后由于不能适应排便方式的改变又急于恢复,因而对刺激敏感,造口致身体形象和生活习惯改变而不利于参加正常的社会活动,对出院后回归社会没有信心,情绪低落,抑郁不振[6]。此外,部分病人对将肛门移至腹部认为非常肮脏,心理上难以接受,表现为烦躁不安、食欲缺乏、不能入睡等[7,8]。

1.4 多疑自卑 术后病人敏感,易起疑心,爱曲解别人的意见,听到医务人员或同室病友低声细语总误认为是谈论自己[9]。病人虽有一定的术前心理准备,但对术后所发生的情况一时难以适应,特别是造口部位护理不当,使造口又脏又臭,另外,病人认为自己残废,不愿与他人接触[10]。

1.5 被动依赖 在恐惧心理下产生被动顺从心态,无主动性,常表现对周围事情漠不关心,饮食生活完全依赖亲人照料,以至于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也不愿动手,连必要的功能锻炼也不做[11]。

1.6 轻视放弃 对自己的病情不能引起重视,存有麻痹大意的思想,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这些病人不遵医嘱,随心所欲,致使病情加重[4]。

国外的多数研究者也认为导致以上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身体形象及生理功能的紊乱、对造口的控制能力不足、生活方式和社交活动的改变,这些因素对人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问题[12]。Thomas等[13]的研究显示,导致以上心理问题的因素还包括病人有心理疾病史,对术前所提供的信息不满意或难以理解。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国内

2.1.1 院内干预

2.1.1.1 认知干预 文献显示,对造口病人的心理干预,国内主要采用认知干预方法,干预者以医学知识为基础,讲解造口的有关知识和做肠造口的必要性,解释肠造口只是排便出口从肛门移到腹部,对消化功能、工作和日常生活并无影响。同时,请病人与家属一起观看幻灯片、录像、宣传小册子等,介绍肠造口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病人和家属对肠造口有较全面的认识,增强病人的自信心[14]。

2.1.1.2 情绪干预 王长虹[15]研究显示,对造口病人还可以采取情绪干预法,干预者采用合理情绪想象技术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技术对病人进行情绪治疗,以理解、尊重、同情、关心的态度与病人交流,了解其心理状况和需求,帮助其认识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对身心的危害,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疏导,消除病人的负性情绪。心理学家雅各布森和精神学家沃尔普认为肌肉放松法可以对抗焦虑情绪,让病人听音乐、鼓励并督导病人循序渐进增加活动,从而调整心理状态[16]。

2.1.1.3 行为干预 有研究证明,行为干预在造口病人的心理干预中也相当重要,干预者应耐心教会病人选择合适的人工肛套、清洗造口技术、保护造口周围皮肤的方法[9],鼓励和督促病人自己动手更换肛袋和清洁造口。周锦玲等[14]认为,护理者应通过护理行为影响病人对危机的认识和评价,指导病人积极面对现实,适时调整心态,并教会其缓解焦虑的放松方法,如幽默法、分心法、倾诉法等。

2.1.2 家庭护理 肠造口病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心理、社会压力,而有效的家庭关怀能增强病人的应对能力,促进康复。李增怀等[17]给出建议,家人应理解、尊重病人并帮助其尽快地适应角色,采取积极的行为方式,学会造口自我护理方法,鼓励病人树立积极生活的信心。如果来自家人的关怀能使病人自己护理造口,自尊便得以维持,也是病人投入社会生活的关键。

2.1.3 社会支持度 目前,许多医疗机构及护理人员对造口病人康复与社会支持度之间的关联给予关注和重视,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争取社会对这一弱势群体的支持与帮助[18],如进行造口治疗师(ET)工作的推广,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对专科知识的深入了解,对造口病人进行系统、规范的专业知识指导,介绍相关社会支持机构等,有助于病人及时有效地获取帮助,获得心理上的被尊重感,从而解除心理障碍。国外研究显示,接受良好社会支持的病人比无社会支持的病人心理适应能力强[19]。

2.2 国外

2.2.1 造口访问者 近年来,国外推广造口访问者工作,即已行造口术的病人对新的或将要造口的病人进行访问[20],分享积极的经历,从各个方面帮助病人在最短时间内适应造口之后的生活。访问者是来自造口联谊会中的积极分子,他们有亲身经历,能为病人提供一定的实际知识,尽力以自己的信心影响病人。事实证明,访问者的现身说教胜过医护人员的常规疏导[19]。

2.2.2 心理咨询 分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两种,Patricia[21]认为,个别心理疗法(individual psychotherapy)可由已恢复的造口病人担任心理咨询师,他们运用处理造口及克服困难的亲身经历来减少新病人的不良心理,帮助病人在短时间内渡过情感危机,促进身心康复。团体心理辅导(group counseling)可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气氛供病人大胆分享自己的恢复经历、减少孤独感、相互支持,同时能得到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

2.2.3 心理支持 英国专家 White[22]提出了一套造口病人心理支持策略。①提高病人满意度:造口病人可写出想解决的问题,由护士做答,通过病友间的交流来反馈对所提供信息的满意度。护士应尽量满足病人的需求,护患共同努力提高病人满意度,减少术后不良心理反应。②预先规划:有些病人沉浸在未来可能出现的难题中又想不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而痛苦不堪,护士可以帮助病人想象造口带来的各种糟糕情景,记录病人感到束手无策的潜在问题,然后尽可能地帮助病人提出避免或解决潜在问题的方法。护士在实施计划过程中,若发觉病人预测未来有消极情绪,应及时与病人探讨并做调整。③自信监测:病人造口护理的自控能力与心理调适有很大关系。因此,帮助病人提高自信心在心理护理方面尤为重要。就此问题,国外一些护理者推出自信监测表格来让病人看到自信心的提高,护士也可以运用此表格来评估病人自信改变及相关因素。④逐步暴露:造口术后的心理适应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在恢复期间会遇到各种挑战,将这些挑战按难度分成不同阶段来完成,直至病人达到最终目标,最后用监测表格来评估病人社会功能恢复程度。

3 小结

国内外对造口病人的心理干预措施基本相同。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造口病人的心理支持是多方面、多层次、多领域的,需要医护人员、病人、家属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协作,心理支持的质量和方法依病人教育背景、个性和情感状态而有所差别。国内医护人员所用的认知、行为、情感的相关干预国外也有类似的运用,而国外的造口访问者和心理咨询法近年来在国内也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但还不够成熟。国外对造口病人的心理护理更注重个体化、细节化、规范化和系统化,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还比较滞后,所以应加大力度培养专门的造口治疗师和造口护理师,宣传造口联谊会的积极作用,呼吁更多造口人成为造口访问者去帮助新的造口病人,努力提高造口病人的自尊感,改善生活质量。

[1]张清,魏力.造口伤口临床护理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2.

[2]胡鸽,周华,肖芳.老年肠造口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11):1982.

[3]韦亿萍.肠造口护理的现状与展望[J].临床军医杂志,2005,33(5):613-615.

[4]林景华.肠造口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J].工企医刊,2002,15(5):96.

[5]Lisa,Marcia Grant.Psychological support for stoma patient[J].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2011,27(28):3-4.

[6]何江,张素珍,李泉清.浅谈外科心理护理的实施[J].实用临床医学,2002,3(4):111-112.

[7]陈爱华.腹壁肠造口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对策[J].中国临床医生,2005,33(8):43.

[8]Gapińska B,Tartas M,Walkiewicz M,etal.Self-efficacy an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colostomy[J].Wspolczesna Onkologia,2008,12(2):84-89.

[9]陈美琴.低位直肠癌患者造口心理反应与对策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4):282.

[10]毛德莲.直肠癌结肠造口病人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3,11(4C):1118-1119.

[11]程琳,赵媛莉,陈晓曼,等.肠造口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1):65.

[12]Allon M.Rehabilitation and stoma care:Addressing the psychological needs[J].British Journal of Nursing,2009,18(4):S20-22.

[13]Thomas C,Madden F,Jehu D.Psychological effects of stomas—II.Factors influencing outcome[J].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1987,31(3):317-323.

[14]周锦玲,魏秀文.心理干预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情绪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22):97.

[15]王长虹.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22-123.

[16]吴玉梅,唐祖国,梅琳.经腹及会阴联合根治术患者护理支持干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5):2365.

[17]李增怀,陈书艾,陈俊霞,等.结肠造口护理的研究进展[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3):203.

[18]张洁,马鬲利,李辉蛾.直肠癌结肠造口病人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肿瘤学,2006,14(3):381.

[19]Hannah Brown MN,Jacqueline Randle MSc.Living with a stoma: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05,14(1):74-81.

[20]吴贞华,毛小英,虞燕霏,等.造口访问对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3):2743.

[21]Patricia KB.Psychological,sexual and cultural issues for patients with a stoma[J].British Journal of Nursing,2004,13(12):692-697.

[22]White C.Psychological management of stoma-related concerns[J].Nursing Standard,2011,12(5):35-38.

猜你喜欢
造口术肠造口造口
普外科护士肠造口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多功能肠造口栓的设计及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房间隔造口术联合体外膜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大动物实验研究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网络平台对肠造口术后患者远程随访的应用研究
一例阴道成型10年后经腹联合会阴宫颈造口术患者的护理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40:03
肠造口护理中奥瑞姆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研究
护理干预在肠造口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结肠造口并发症分析
不同支撑方式对袢式回肠造口的影响